黔驴之死
朱晓琴
文章字数:917
古时,黔无驴。有一商人在鲁之境内,偶见一拉磨脱逃之驴,甚是稀罕,遂以船载之入黔。 至,却不知其何用,放之山下。初,驴以挣脱羁绊不再劳作而喜不胜喜;久,渐觉无所事事、无同类相伴而倍感孤寂。戚戚焉对天长嘶,“嗯啊嗯啊”之声剌耳悠远。林中百兽闻之皆大惊,纷纷逃遁,不知其为何物。连兽中之王老虎亦蔽于林间窥之,直叹“庞然大物也”,惴惴然不敢近前。 一日,兽中之王于林间觅食,捉一狐,欲啖之。狐忙跪地求饶:“大王,休伤吾性命。吾将以珍馐献与大王。”虎舔舔须,思忖:“吾身为林中之王,什么珍禽异兽未食过,且看其有何佳肴献与我。况狐有臭味,其肉亦不鲜美。”于是,问道:“尔有何欲献与本王?”以狡猾著称之狐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王,且看山下那大物,皮滑肉满必为美餐也。”虎探头睃驴,疑而问之:“尔体高不及其腿,何以擒之?莫不效祖,以‘狐假虎威’诓我?”狐忙起,诌媚对虎耳语一番。虎悦而点头。 驴每日无事,饱食或卧或立,孤寂难奈。是日晚,见一状似犬之物于近徘徊,窃喜。以“嗯啊”声唤之,岂料,闻声急窜,驴不解。次日,那物再现,战兢靠近。驴佯寐,眯眼察之。渐近,以前爪梳理其毛发,以舌舔拭其面颊,殷勤周到令驴感动。醒以友待之。 自此,驴狐相伴。日,同食同乐;夜,同宿同寐。每遇美食,狐必让驴;知驴喜食豆类,狐必设法窃得,以供之飨。阿谀奉迎之态,奴颜屈膝之行令驴涕零。常以异地孤寂之境偶遇知音而自慰。逐以益友及小弟待之,报知遇之恩而驮其于背上,宠信有加,毫不相疑。 日渐稔,狐常戏之、逗之,驴急而奔,其速不及狐也;狐再逗之,驴怒目长嘶,狐不惧;再嬉,驴终不胜怒,以看家绝技踢之。狐暗喜——此技不过如此耳。 一日,狐曰带驴林间游,驴不知是计,欣然而往。至密林深处,忽不见狐,驴急呼之。猛见一额有“王”之巨兽扑来,驴大骇,一面踢之,一面急呼:“兄弟救我。”狐从林中出,漠然鄙视之。谄而乞与王:“大王,能否将其内用脏赏与小可尝个鲜?”驴方知上当,已晚,戚然闭目。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呜呼,哀哉!若“灭六国者,六国也。”黔驴之死,谁之过也?悲兮,叹耶!良莠不分,以敌为友,以小惠而轻信,枉送了卿卿性命,千古留下一“蠢驴”之骂名。 原载于《商洛师专》2004年4月15日第23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