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铸发展 居高声自远
●本报评论员
文章字数:1,619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努力,我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活动已进入尾声,整改落实阶段已拉开帷幕,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凝聚着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和广大师生学习实践结晶的整改方案即将出炉。作为集中教育的形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有时间界限的;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广泛学习运用,这次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活动的结束,不是学习实践的结束,而是更加深入的开始。 以整改方案的制定、完善和实施为标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将要集中展现。几个月来,全院上下围绕学院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尽开解放思想之言,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里刮起了一场除旧布新的“头脑风暴”;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社会对学院的人才需求和师生意见为镜子,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院情系情,重新进行科学定位,进一步找准了差距,更加明晰了发展思路。 回顾学习实践活动,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科学理论必须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人民的实践,才能变成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才能变成攻克时艰的强大动力;最深刻的变化在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于广大干部党员的头脑,初步转变为大家把握学院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发展的视角审视院系的历史,用科学发展的尺度正确定位,用科学发展的逻辑谋划未来,用科学发展的思维梳理、整合、优化科学办学资源、要素,立足现有条件和基础办出质量、办出品牌、办出效益,这已经成为主导全院上下精神世界的一股强劲主旋律;这次活动的最大成效就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具有学院自己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以“优化教育资源,突出育人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为战略支撑,尽快实现由专本科教育并存向本科教育为主的转变,由师范性向多科性的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教学型本科院校。这一凝聚着我院历史结晶和师生智慧的成果来之不易,它标志着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学院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实践提升到新阶段,对办学育人、服务社会规律的探索深入到新层次。全院各系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教职工要倍加珍惜,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上来,为我院的“二次创业”和腾飞积蓄力量,做出贡献。 广纳师生员工之智,对于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稀缺和值得期待的,那就是品牌。一个学校的牌子就是它的社会形象,就是人们的口碑,就是公众对它的认同度,就是学校的影响力。品牌是一所大学拥有的最强大的软实力、生命力和竞争力,顶尖的品牌就是名牌。形成优秀的品牌非朝夕之功,但搞砸一个牌子却是瞬息之间。真正的品牌要靠学校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经年累月苦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奋斗。办大学不能搞投机式的短期行为,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设计都要体现战略眼光和精心、精致、精当,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疏忽。我们学校已经走过了举办专科教育而立之年,但独立的本科教育才刚刚起步。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坚定不移地沿着已经探索出的科学发展之路走下去,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去干,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地方性高校品牌。这,也是我们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古诗云:居高声自远。通过集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已经找到和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上。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搞好院系整改方案,按照可行性和轻重缓急逐一落实,真正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见成效;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好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和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学院发展的平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