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菜菜二题
文章字数:1,224
萝卜 有句俗话,叫做“萝卜青菜,各取心头爱”。 萝卜是家乡的传统菜。夏种、秋收、冬储,一年四季均可为食。尤其在那“瓜菜代”年月,萝卜作为重头菜,为家乡父老兄妹的生存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萝卜的吃法很多,生吃,熟吃,切成片煮了吃,擦成丝生调了吃,腌了吃,酱了吃,晒成萝卜干吃,做成馅包饺子吃、包包子吃……总而言之,咋吃咋香,咋吃咋方便。 萝卜具有生克熟补、消食通气之功。故家乡有“秋冬萝卜赛人参”之说。据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回忆说,那年他在湖南体验生活,有位领导同志接连5天大便不通,吃了各种药都不见效,憋得他难受的不行。后来生吃了几个大白萝卜,一下子畅通了,效果奇的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是真的。 家乡人能巧,这里无论谁家遇到了红白喜事,厨师们施展技艺,用刀把萝卜切成各种形状,当做鸡肉、肘子、鸭子小炒等,称作“萝卜宴”。虽无山珍海味之鲜美,但道数蛮多,吃者亦满意。 商洛人吃肉,总少不了炖一大锅萝卜,即便是大过年,别的蔬菜不买尤可,也要专门买三二十斤萝卜回来。猪肉炖萝卜,烘烂而喷香,老少咸宜,令人百吃不厌。 而今富裕了,但家乡人依然喜食萝卜。这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正如南甜北咸川湘辣的饮食习俗,家乡人千百年形成的喜食萝卜的习性一下子(或许永远)也难以改变过来。 南瓜 南瓜是瓜中之佼佼者。因为它能当饭吃,所以也称“饭瓜”。 解放战争年代,红军战士靠吃“红米饭,南瓜汤”战胜了貌似强大的敌人。“三年困难”时期,家乡人靠南瓜填饱肚子,照样“修理地球”。 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话千真万确。 清明时节,点了南瓜籽儿(点前事先须把瓜窝儿刨整好,施足底肥),要不了十数八天,那籽儿就破壳拱出地面。初始,为指甲盖般大两个黄嫩的芽儿,慢慢儿就长大了。这中间少不了浇水、施肥、打掐、压蔓,像大人经管孩子一般精心。麦忙时节,南瓜秧儿就拽得老长,叶子大如碗口,铺满地面。花开了,那花 黄 灿灿,像一盏金黄色灯笼,煞是好看。这当儿有蜜蜂嗡嗡嘤嘤飞来绕去,忙碌着采花蕊。孩子们从瓜秧旁经过,手顺着瓜花一朵、两朵地数,奶奶看到了忙阻拦说:不敢指,不敢指,一指那花就落了,花儿落了就不能结大南瓜了。孩子们最有耳性,从此就不敢再指那瓜花了。母亲则常捡那南瓜花中的“慌花”(不结南瓜的花)折来一捧,挑两朵艳丽的斜插于两鬓,人则平添了几分美丽。那是母亲年轻,爱美呢!母亲将折得的“慌花”拿回家做煎饼吃,好吃极了。 六、七月间,那南瓜就成熟了,个如大盆躺满地。吃时专摘大的、老的(用指甲掐试不流汁水),越老越面。南瓜的吃法很多,炒、蒸、煮、馏都行,有时却故意摘了嫩嫩的南瓜,用刀剁成馅儿包包子吃,别有风味。 南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B2及C、烟酸、瓜氨酸、精氨酸、葫芦巴碱等,常吃可以健身呢! “困难”年月,口粮短缺,家乡人以瓜当粮,填充饥肠,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荒年。在人们心中,南瓜可是救命的“活菩萨”! 这就是南瓜留给我的温馨而永久的记忆。(作者系陕西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