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引发的思考
◆李玮莹 徐 创
文章字数:645
洗双袜子要一大盆一大盆的用水,厕所中的冲水阀只开不关,洗衣服时任其水肆无忌惮的流着等等,这些现象在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大学生看来似乎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当我们这样“正常”的用水时,可曾想过那些生活在缺水地区而视水为金的同胞们呢? 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耕地受旱面积达971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严峻的旱情使得西南不少水库、水塘、水井干涸见底,多条河流降至历史最低水位,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在这历史罕见的灾情面前,党中央、各级政府、全社会纷纷动员起来,投入到抗大旱、保民生的战斗当中。然而遗憾的是,受全球关注的西南旱情却似乎没有在我院学生中引起轰动。在我院,没有任何关注灾区的行动,没有一条反映西南旱情的节水标语。甚至在当下,种种浪费水源的行为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同学对浪费水源的行为为何如此熟视无睹? 据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保护水资源,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有人或许会说,仅凭个人节水对缓解旱情完全是杯水车薪,关于节水抗旱我们无事可做。事实真是这样吗?在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粗心,经常造成“滴水”或“流水”不断。(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