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文章字数:4,194


深山中的古寺 ★贺晓祥 山中有一座古寺 在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山巅 在野山桃和李花飘香的幽林 在蜜蜂采回的花粉里 小鸟甜甜的歌喉里 被民间的灯盏掬着 露出了前世的光焰 有一座古寺 它的废墟 埋在哭泣的落叶中 被忧郁、卑贱的荆棘守护着 偶尔露出蒲公英苍白的笑 风一吹 消散了 有一座古寺 像一个吻痕 从密密丛林的发丝间 伸出它美丽的花蕾 在瞬间 绽放成泛滥的晚霞。 之后 埋进久远的记忆 (作者系柞水县委宣传部干部)割麦的记忆★王清廉 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我小学毕业要上中学了,可家里实在供不起上中学了。没办法,只好利用学校的假期去给人家打工来挣钱上学。因为那时我快十五岁了,堪当此任。 第一次打工,适逢学校的忙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天还麻麻亮,父亲就带着我到县城的劳动市场去。我那把劳动市场又叫“人集”。是出卖劳动力人集中的地方。到人集后,不一会儿,天亮了,就有不少人来人集雇人割麦子。当面议定,割麦子按亩计酬,割一亩麦子人民币三元。当时市价一斤麦子才一毛来钱,这三元钱,可采近三十斤麦子哩。一个人一天至少要割两到三亩麦子,所以至少也可挣六到九元钱。正是所谓“龙口里夺食”的非常时期,工价的确不菲,我暗暗的高兴。雇主把我们五个麦客子带到麦地里,只见微风徐徐,麦浪滚滚,麦子长势喜人,一派丰收的景象。 到麦地后,我拿着镰刀,急着要割,五个麦客子中的一个年最长者说:“娃,先别急着割。”我心想,趁天凉赶紧割,中午天热了,多歇歇凉,咋别急着割呢?我父亲看我疑惑,就说:“你老伯的意思是早上麦子上还有露水,地也潮湿,特别是麦秆子顽韧得很,不好割,效率低。等太阳出来晒一会,再割。”“行有行规,咱们麦客子也有土政策哩。中午虽然天热,但那是咱麦客子的‘黄金时间’,因为太阳把麦子一晒,麦秆子也就脆了,割起来是酥的,得心应手,效率自然会高,这叫‘事半功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另一位有文化的叔叔透彻给我讲,我听了后,感到的确在理,而心服口服。就说:“我明白了,割麦子也能学到知识。” 太阳出来了,晒了一会,开镰了。我们五人一字型排开,我在最后,每人各割五行,依次前后收割,等割了三个来回时,我便逐渐跟不上趟了。因为是一个一个的收割着,我割不前去,和前面的人距离越拉越大,而后面的人又紧跟其后,则影响着后面人的前进,这样的境况,我十分紧张而狼狈,就是割不前去。看到此况,我父亲马上叫我只割三行,即打了六折,减减工作量试试。 我割三行后,速度上去了。我在想,一定要努力,赶紧向前割,不能再落伍了,否则就要败下阵去,这麦就割不成了,不过还算争气,总算是能跟上趟了,但我十分吃力,不仅汗流浃背同时也感到腰酸背疼,浑身不舒服。我这才体验到割麦子的艰辛,当农民真是不容易呀! 正当中午的时候,麦子晒得焦干,麦秆子酥脆割起来感到轻松得多,速度自然提高了。再看我父亲和那几位老把式,更是镰下生风,个个潇洒,速度更快。他们割得越快,我们的压力也就越大,也面临着落后的境况。可不能再落后了,于是我不再蹲着割了,而是站起来猫着腰向前赶了,这样才幸免了掉队的危险。在中午大太阳晒下收割,虽然热点,但效果真的不错,两小时割的面积,比上午四个小时割得还多,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实践证明了他们所说的理论。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雇主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大肉包子,还有绿豆汤。因为今天是端阳节,同时也是喜庆丰收而招待我们,对此丰厚实惠的美餐,大家都很满意,高兴地一饱口福,他们吃得十分开心,每人都吃五个以上的包子,惟独我不知是中了暑啦,还是劳累过度,怎么也吃不下去,连一个包子都吃不完,一个劲的想喝水,把那绿豆汤就喝了四大碗,把肚子都喝涨了,圆鼓鼓的,连向下蹲也困难了。我父亲他们以为我病了,准备叫我去看医生。其实也没啥病,就是劳动太猛,不适应。也是天气太热,有点中暑,休息会会好的,我就在树荫下躺了一会,毕竟是年轻也归功那几碗绿豆汤的解暑作用,竟没事了,也感肚子饿了,又吃了两个包子。 饭后,休息了约个把小时,又继续割开了,一直干到天快黑了才收工。收工后经雇主验收并丈量收割亩数,结果我们共割了18.5亩麦子,收割的质量雇主也基本满意。一算,他们四个大人,每人割了4亩,剩下的2.5亩就是我的了,因为我是他们的6折,按说是2.4亩,多那0.1亩是照顾我的。他们每人挣了4元钱,我挣了7.5元钱。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挣钱,高兴得很,虽然有点苦,但苦中有甜。 这次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锻炼,每每假期都去给人家打工,特别是收割麦子,也有了经验,从6折到8折,最后也和大人们割得一样多了,都收5行,挣了不少钱,我上中学也花不完,还给家里补贴,一直到农业合作化,不再存在人集市场才再没去给人打工割麦。陕北秋色★向军 陕北是永不褪色的回忆。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陕北孕育了二十世纪的神话。 陕北创志着辉煌的胜利。 记忆中的陕北是遥远的。贫穷和荒凉曾经是他的表象,陕北到处是山,连绵无尽的峁梁拥戴成了豪迈和壮志,陕北到处有窑洞、白羊肚手巾、小米大豆和高粱,更有大红枣儿和信天游的滋养,共同哺育了中国革命成长的希望。 陕北是地球上的红色磁场,聚集了人类最伟大的梦想。陕北的秋天是一碗米酒,为中国革命壮行,粗犷、毫放、风流是他最优美的华章,坚毅和刚强使他成为中国革命的心脏。 陕北秋色是丰润动人的少妇,给人一种生命的诱惑,给人带来最具魅力的向往和最炽热的联想。唢呐、秧歌、腰鼓是后生们放纵情怀最华丽的乐章。 秋到陕北,塬上塬下,坡头沟底,到处是丰收的海洋,泪蛋蛋滚动的沙蒿林里盛产爱情,也出土火一般的喜悦和最壮烈的光芒。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黄土地。那宽润雄性的体魄永远是中华民族追求进步的脊梁。陕北,只有陕北的秋色才能代表东方诗史般的印象;陕北,只有陕北才是一首不老的情歌,一千年一万年也唱不完那无尽的绝响。 啊,陕北,陕北的秋色哟!新时代的曙光里,你已经张开了新时代的翅膀,向着中国、向着东方、向着未来,风驰电掣般地飞翔!飞翔! (作者系商洛市武警支队军官)生命之轻★黄坤 前两天,一直有亲友住院。我不怎么喜欢那里的味道。 一个夜色浓重的晚上,家乡又有人出车祸,很惨重的样子。我不以为然地聆听着他父亲痛心地诉说,似乎,在我印象中,天下的世界都是太平的,我很快乐很健康地长这么大,没有历经一次与生命的谈判,没有见过亲友病情惨重的样子,没有和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亲友共处一室…… 那一夜,我见了…… 好黑的天空,竟没了一颗星星。我陪妈妈一起走着,去看那个素未谋面的亲友。我怕真的有意外,妈妈回家会很害怕。 疾步走着,看出了妈妈的担心。到了医院的最顶层,我听到了好刺耳的哭声,那声音好悲,好痛心,好凄凉……似乎,这种声音,只是在我的想象中出现过并没有亲自去感受,我一直觉得它离我好远,不会让我有触及的机会。今夜,它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眼前。我被这凄厉的哭声震住了,不敢再走一点点……楼道里挤满了面露同情的病人们,难道他们也被震惊了吗?那些徘徊在病痛边缘的人们,是想看看生命到底有多脆弱吗?妈妈向着哭声传来的屋子奔去了,我看到屋子里,病床前,围满了人,痛哭的人……此时,尾随妈妈的我,竟亲眼看到了一个晕过去的人,满脸泪痕。全场人,有些慌了,不知如何。妈妈和其他人一起过去,把她抬着放到了走廊里,我看到妈妈也被他们感染了,眼睛红红的,我拍了拍妈妈,不想让她哭,不想看到妈妈在我面前哭。妈妈被我打扰,没了心情,我笑了…… 病床上,躺着陌生的面孔,我看见紧闭的双眼,发黄的面色,我以为,也许还会有救,竟在转身的刹那,看到医生已经停止了对他的治疗……忽然觉得,好可怕。身边,就在不到一米的地方,躺着一个没了生命的人。一切,就在短暂的几分钟里,好像演电影一般,如此迅速地发生着。 哭声依旧在持续着,那份心底的痛,我可以感受到啊。 第一次,亲眼见到逝去生命的模样,第一次,听到可以揪人心痛的哭声,第一次,真的感受到了生命脆弱的可怕…… 经历的这些,我觉得很晚了。所以,我很幸福。一直,在我心里,都担心着,离开父母的那一刻,会是多么伤心啊,好像一下子你没了保护,没了可以依靠的臂膀,没了修复伤口的温暖。人长大了,一切都残酷起来。我多想生命可以在我这里得到延续啊,让我不要逝去更多的亲人,不要听到痛心的哭声,不要看到围在病床前的人们不离不弃的模样,真的,好残忍…… 我想做父母永远的宝贝,守候他们。不论今生,或是来世……(作者系西安石油学院学生)佳人韵★辛宜丹 女人之美,下美在貌,中美在情,上美在态。无貌还可有情,无情还可有态,有情有态,则上可倾国,下可倾城。 佳人似佳茗不似液体火焰的酒,外表平常内里滚烫,九曲回肠,所向披靡,压到理性。好茶清澈灵动,幽香沁脾,甘醇入肺,修身养性,好不惬意,荡涤着急功近利的俗味,蒙蔽心灵的尘垢。自古佳茗似佳人,有的人看似平淡,处得深了,从她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中不经意间流露的优雅淡定,暗香般袭来,如风般迷人,不禁让人倾慕。有的乍看惊艳,却经不起推敲,时间越久愈见庸常。这与好茶的“观其形,听其声,闻其香,品其韵”颇为相似,“淡极终知花更艳”,所说的也不过如此。 佳人如玉不及钻石的光芒四射,不及黄金的雍容华贵,却是“艳不求名陌上桑”,温润莹洁,清辉内敛。佳人如玉,温婉含蓄,端正贤淑,柔而不弱,不依附,不污浊,不媚俗,纤纤弱质中却有凛然风骨,温柔婉约中亦有坚定执着;纯正刚直却又柔情内敛,有善良博大的胸怀,有宽厚包容的心,不肆意张扬,不咄咄逼人,清澈宁人的古典神韵,似温泉中那一波波的涟漪,缓缓温润了尘世的浮躁和冰冷,温润莹洁的内敛清辉,像一卷水墨画,清丽脱俗,淡然出尘。 佳人如竹。竹——刚,柔,忠,义,谦,常,贤,德。唐刘岩夫写得真切“风梢雨箨,上傲冰霜,霜根雪节,不贯金铁”。苏轼写得磅礴“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张九龄写得婉约“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薛涛写得缠绵“亭亭玉立,劲节而刚,碧翠而柔,虚心而直,贞静而常,含蓄韵雅”。佳人如竹,诗情摇曳,系心飘逸,高洁雅致,风姿绰约,仪态清丽无需修饰,集中了动的优雅和静的凝重,端庄洒脱。有傲雪凌霜的坚韧,出谷幽兰的怡然,睿智又不失纯真,宽厚又不失灵性,坚韧又不失恬淡。 亦舒说:“女孩最好的嫁妆是一张名校文凭,不单是为找工作,夫家不敢欺负有知识的媳妇。”以此为警言,用知识、修养、气质美丽自己,优雅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者系中文系08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