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学院工作报告(节选)
文章字数:5,416
一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 (一)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工作稳步推进 省市共建商洛学院有利于为商洛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加快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今年以来,院党委多次研究这一重要工作,并向商洛市政府、省教育厅进行专题汇报。在学院的积极争取下,市政府主要领导莅临我院调研,明确表示支持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工作。之后,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商洛学院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10〕6号),将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工作列入了市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学院随即成立了工作小组,按照市政府、省教育厅意见,起草了《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工作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先后形成了《陕西省教育厅 商洛市人民政府共建商洛学院协议 (征求意见稿)》和《陕西省教育厅商洛市人民政府共建商洛学院协议(建议稿)》。近日,我们正在按照省教育厅、市政府意见,完善共建方案,起草正式的共建协议。 (二)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我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社会媒体,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招生区域,基本完成了今年招生计划,特别是超额完成了本科招生计划。在校生人数从去年的7223人增加到7935人,增加9.87%。与此同时,各项办学条件也相应得到改善,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教学项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2009年的3532万元增加到4003万元。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学生公寓1栋,面积16655平方米,9月已投入使用,投入130多万元购置了公寓设施;顺利实施了学生食堂的新一轮承包,投入150多万元装修改造原学生食堂,增置食堂设备,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餐饮需求;投入1438万元建成23440平方米塑胶跑道体育场,为体育教学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安排部署,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治、控烟、环境卫生工作等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商洛学院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院上下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扎实开展创卫工作,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创卫检查中受到省专家组好评,也使我院的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项目(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专项资金300万元,为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新增专业的论证申报工作,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新增2个本科专业,我院专业增至60个,本科专业达到25个。应用化学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此为依托,组织召开了“陕西省八院校化学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实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药资源实验中心)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后续建设工作,扩大了学科专业建设成果。今年6月,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我院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同时批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于2010年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7月,首届415名本科生顺利毕业,408名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 坚持引进、在职进修、培训、提高相结合,多途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一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27人,选派3名教师到国内有关重点院校做访问学者,外派63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已获得硕士学位10人,教师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者累计达到142人,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优化;精心组织开展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经学院评定中级职称39人,推荐参加省高级职称评定14人 (含实验系列2人),已全部通过学科组、评委会评审,使我院正高职称人员达到34人;根据教学需要,在西安高校聘请教师13人,拓宽了师资队伍建设渠道;坚持开展新进人员岗位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提高了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合作办学取得新成果 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我院与商洛烟草公司继续开展烟草技术人才 “订单式”委托培养,同时,学院还与陕西盘龙制药集团、商洛供电局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在校际合作办学方面,我院与浙江万里学院进行交流沟通,初步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与此同时,成人合作办学工作呈现新局面。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远程教育在巩固中得到发展;积极争取,设立了西安交大继续教育学院商洛业余教学点,开办了临床医学、药学2个本科函授专业,拓展了办学空间;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系,招标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工作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组织实施“阳光工程”,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00人。多种合作办学的有益尝试,促进了我院办学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我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五)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科研立项数量和到账经费大幅增加。2010年我院获院外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7项,到账经费共计106万元。纵向项目数比去年增加42%,经费增加260%。在科研立项方面,获得产业化项目1项,实现了我院产业化项目零的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浩世副研究员主持的项目“山区旱作新品商麦5226繁育与示范”获科技部2010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这是由我院主持并立项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标志着我院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工作上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认真开展了院内科研立项资助工作,立项27项,资助16.3万元。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等数据库收录6篇。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举办“学苑论坛”和“青年大讲堂”,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我院兼职教授作学术报告20余场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加强学报工作,学报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居全国同类院校学报前列,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和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六)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稳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教育学生理性爱国,有效防止了涉日游行事件的影响。 强化学风建设。制定了学风建设活动计划和“一系一品”活动实施方案,推行“三早一晚”(早操、早读、早点和晚自习)制度,取得了积极效果。 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加强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使实习教学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依托平台,就业率达到86.54%。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实施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学院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相结合的多元化资助服务体系,积极争取设立了“国网商洛电力助学金”,拓宽了社会资助渠道,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足额配备了辅导员、班主任,加强业务培训和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校园扩建征地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校园占地面积不足是我院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既影响万人办学规模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影响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顺利通过。今年以来,学院在扩建征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市政府同意了学院扩建征地方案,并写进了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中。学院有关部门根据会议纪要精神,大力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按时报送各类文件材料,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11月,实测实量工作结束,目前,征地报告已报省国土厅,待批准后,我院征地143亩(实测实量结果)将被列入2011年第一批建设用地计划,实施正式征迁。 (八)融资工作取得进展,财务收支稳定增长 经过努力,学院在西安浦发银行一次性贷款2000万元,进一步缓解了学院资金紧张局面。学院用融资取得的一部分资金置换了部分职工集资和在其它机构的贷款,优化了负债结构。与此同时,学院财务收支稳定增长。2010年我院总收入9096.5万元,较09年增加14.8%,其中财政拨款4995.7万元,较09年增加14.5%;事业收入4100.7万元,较09年增加17.1%。2010年我院总支出9096.5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753.6万元,较09年增加26.5%。工资福利支出中,岗位津贴支出较09年增加50%。教职工福利增幅高于在校生规模的增加,特别是岗位津贴增幅较大,广大教职工较好地分享了学院发展的成果。 (九)岗位聘任管理稳妥实施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岗位聘任管理实施方案,稳妥实施聘任工作。全院聘任工作人员510人,其中管理岗位94人,专业技术岗位366人,工勤技能岗位50人。从9月开始,所有聘任人员已到聘任岗位工作。同时,按照向教学倾斜、向一线倾斜的思路,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十)校务公开全面开展 我们将学院发展的规划、思路和措施公开。在学院“三个规划”制订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把学院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以党委会纪要、院长办公会纪要的形式公开;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通过教育报、招生网站和校园电子屏幕,向社会及学生公开各项招生和收费等政策,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公开了关于学生“奖、贷、助、勤、减、免”资助体系及评优、奖惩、综合测评办法和学生党员的推荐条件、程序等;把财务管理情况予以公开。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公开财务预决算收支及招待费支出情况;将建筑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投标过程及结果予以公开;将干部选拔任免、岗位聘任、职工奖惩、工资调整、住房分配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予以公开。通过校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师生参与度,保障了社会、教职工和学生的知情权,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十一)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以“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十月社团文化艺术节”为契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音乐会、书画展、校园歌手大赛、集邮知识竞赛、电子产品义务维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拓展了大学生素质,陶冶了师生情操。 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体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院代表队参加了 “2010年陕西省学生健康活力大赛”,荣获“健康街舞”第二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商州区委宣传部与我院联合举办“商州区第三届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大奖赛”,我院师生朗诵的作品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秦岭最美是商洛”开幕式上,我院200名师生志愿者为开幕式活动提供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征集、确定了校训、校歌、校标,开发了学院形象识别系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2010年,我院获陕西省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 (十二)平安校园建设成绩显著 学院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2010年工作要点。为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学生安全,学院在年初与各系、各部门签订了《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各系与实习学生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开学初和放暑假、寒假前,各系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并结合安全形势,在4、5月份分别为各系做安全报告10余场,受教育学生6000余人;还通过校园网络、广播、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安全形势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党总支抓辅导员,辅导员抓班级的层级管理体制,及时通报学生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投资35万元,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技防水平;加强与当地综治部门、城建、工商、市容监察及公安机关的联系,对学院周边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开展了专项治理;狠抓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了师生餐饮安全。 扎实开展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坚持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检修维护和增添了一批灭火器材,对消防控制室自动报警装置进行了检修维护;对校内及周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4次,通报2次,排查治理安全漏洞30余项;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起。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校园交通秩序。一年来,学院政治稳定,治安安定,被商洛市政府命名为2008-2009年度全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先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被陕西省综治办、公安厅评为全省经文保系统“平安单位”。 2010年8月,学院适时成立校友会,举行了校友联谊大会,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计划生育、节能减排、人口普查、外事、信访等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工作中也存在不足,面临困难。主要是:关系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土地等问题急需解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力度和范围还需加强和扩大。因此,全院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