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不文明现象引热议 学院多措并举树新风
■学生记者 张王青 张燕 王帅
文章字数:2,286

3月22日,由院团委主办的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调查”活动结束,公布了十条校园不文明行为,引起广大师生热议,排在前三的不文明行为分别是“上完厕所不冲水,食品带入教室、垃圾满桌兜,公共场所抽烟、吐痰、乱扔垃圾”。那么在我们的学校中真的存在这样严重的不文明现象吗?其原因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全院内作了一次广泛的采访调查。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文明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100%的受访同学表示自己做过十条不文明行为中的一个或多个。 一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在公共设施的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学校的公寓条件以及日常打扫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上完厕所不冲水,不是学生不知道而是懒得去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身边的小事,是怎样被我们忽略掉的呢? 70%的同学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偶尔发生,当时图一时方便,比如,将早餐带入教室,是因为起来的太晚没有时间,而且周围的人都不以为意;15%的同学认为有时候不得已而为之,没有特别在意,没多想;10%的同学认为,这是生活中稀松平常,微不足道,没必要强调的事,做了这些事也觉得不是很过分;5%的同学认为当时只是觉得好玩,看到别人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自己也想留下个记号。 那么这些看上去是不经意间的行为,为什么在被曝光之后会引起师生的热议?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是同学们的意识淡化了,还是我们的文明监督工作不够? 讲文明,从吃早餐、上早操抓起 日常行为习惯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礼仪和责任意识,更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一位中文系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我觉得我们学校在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方面做的还是挺不错的。” 2011年学期初,我院制定了《商洛学院二〇一一年学生工作要点》,文件明确指出,本年度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学风建设为主线,通过加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生处、院团委号召广大学生深入开展“三早一晚”活动,在广大学生中提倡开展早餐、早读、早操、晚自习活动。学生处、院团委在学院多处树立 “文明用餐 摒弃陋习”的展板,提醒广大学生不得将食品带入教学区。各系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三早一晚”活动进行动员。从本学期第二周开始,在体育教学部的配合下,我院组织各系学生每天7点开始上半小时早操。各系也分别加强了对早操、早读、晚自习的考勤工作。 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院学生处联合各系党总支、院学生会及各系学生分会在全院设立 “大学生文明行为监督岗”。此次共在学院东大门及各个教学楼、实验楼入口等11处人流集中、位置明显的地点设立文明监督岗,每个岗位设定2~3名监督员,均由各系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学生干部组成,并由一名辅导员负责安排执勤监督员定时定点、分段分区开展活动。监督员佩戴相关标识上岗工作,礼貌待人,文明执勤,作好记录,对执勤区域内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进行监督劝导,定期做好小结,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由后勤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负责的学生民主管理食堂委员会自2009年起便在食堂设立文明监督岗,各系轮流执勤。从监督归还餐盘,排队买饭到使用饭卡,监督更多的学生,让责任心强的学生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然而,记者走访中发现,在实施这些文明监督措施时,不文明现象仍在发生,并由“台前转为幕后”。 虽然严禁早餐进入教室,有的同学仍将食物塞进包里,在监督岗的同学眼皮底下“逃走”,教室的书香气中仍弥漫着葱花饼味、包子味,桌兜里仍然潜伏着白色垃圾。由于文明监督岗的设立时间较为集中,在监督时间以外违纪的同学难以监督到位。个别学生也滋长了反叛心理跟监督员对着干,反而增加了监督难度。 对于监督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师生建言献策,告别不文明行为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更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因此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十分必要。 一名退休老职工在看到“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调查”的展板时说:“这几年学院是发展越来越好了,人也越来越多,校园越来越美,可到处走一圈还存在不少问题。学院的环境卫生、学生的文明表现就是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风气好了,才会有全院整体实力的提升啊!” 谈到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同学们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位同学说:”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很有必要,不仅要加大教育,更要采取切实的措施让大家行动起来,比在台上空讲道理来的实际有效。” 还有一位同学给建议:“学院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召开专题报告会,讲解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体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如何防范,以便大家形成更科学的认识。” 对于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很多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学生处处长潘永前表示,“大学生文明行为监督岗”的设立有效地引导了广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学院将长期抓好这项工作,继续加大检督检查力度,科学设置监督岗位,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规范队员执勤用语,使此项工作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之中。作为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素养,做一名文明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