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文章
文章字数:3,768
乡村旧事打袼褙◆田家声冬日闲暇,捡一个冬阳高照的日子,乡村的妇女坐在屋外背风处打袼褙。 店里买了草纸,和一盆稀糨糊(或用剩下的玉米糊糊),把草纸平展展粘贴在柜盖或箱盖上,然后一层一层地粘贴了黑白蓝红各色破旧布绺,放在太阳地里晾晒,等完全干透了,揭了下来就是硬格铮铮的袼褙了。 从前的时候,袼褙可是大有用场的。乡村的妇女们用它剪鞋样、袜底,然后扯了鞋面布砌了鞋底子,做千层底布鞋或棉鞋。记忆中母亲是剪鞋样的高手,她剪的鞋样做下的鞋穿着周正、可脚。村子里有不会做鞋的妇女,常常请母亲剪鞋样,母亲总是乐意帮她们,有时候还要贴赔上自己的袼褙。 如今,乡村里的人穿鞋多是在商店里买,皮鞋、布鞋、旅游鞋,还有那专为女人们制作的各种马靴,爱穿啥鞋就买啥鞋,可谓方便至极。然而我还是怀念母亲的千层底布鞋。那鞋虽然土气,但穿在脚上舒适,而且很少出脚汗。再说啦,那年月衡量乡村妇女女红手艺的高低,就看你的千层底布鞋做的咋样。 在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我,啥样的鞋都穿过,然而不管如何高级的鞋穿在脚上都不如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舒服。于是,睡梦里经常出现母亲辛勤劳作打袼褙、剪鞋样、砌鞋底、一针针一线线为游子做千层底布鞋的梦境……该死的猫◆弋朝乐 这是一个古老的大杂院,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中,在重重高楼的掩映之下它似乎了无痕迹,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就好像脂粉下边的痣,不论你怎么掩盖它,不管你怎么不想看到它,它都确实存在。 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院落,院子里的人虽然各不熟识,但在相遇的时候总会文质彬彬地互打招呼,大家都把自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尽量不给邻居造成任何不便,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开始有了尖叫和咒骂。大杂院里存在着很多的犄角旮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哪一只老鼠首先发现了这块乐土,很快,很多老鼠就聚居在这里了,户外的食物渐渐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所以接下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李太太厨房里买的馒头被老鼠吃得剩了一堆渣子,宋太太晾在窗台上的豆腐干不翼而飞,诸如此类的事情不一而足。大家伙很快互相告诫并齐心协力地实施了坚壁清野。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张先生的公文包被老鼠啃了个大洞,连里边的文件也啃噬得面目全非;周先生早上起床,迷迷糊糊地把脚伸进鞋子,被老鼠狠狠地咬了一口;张太太锁在柜子里的食物不仅没有幸免于难反而带累了柜子;周太太的衣柜在打开时冲来一股刺鼻的老鼠尿骚味…… 老鼠越来越猖狂,甚至大白天也敢在人面前成群结队地横冲直撞,大家简直都快要崩溃了,可是除了互相诉苦和咒骂老鼠来发泄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人无法和老鼠斗,就像老虎不和蚊子斗一样,毕竟大家都是文明人。 但是不知道哪天,院子里竟然来了一只流浪猫,一副脏兮兮蔫巴巴的样子,有人大喜,这下可以让它抓老鼠了,很快就有人反驳,现在的猫还会抓老鼠?于是大家也都失望了,毕竟它那副衰样实在是让人没法对它喜欢起来。然而很快,大家发现这只猫原来是会抓老鼠的,院子里的老鼠不仅给它提供了生活来源,而且提高了它的体质。随着院子里的老鼠越来越少,这只猫也慢慢地变得皮毛光滑,精神十足。最重要的是大家没有了鼠患之苦,院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和谐。猫成了大家的英雄,大家在闲谈的时候不免多了一个称赞和表扬猫的话题,就连在院子里见了猫也要停下来抚抚猫猫的毛。 很快,老鼠在这个院子里渐渐绝迹了。可这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周太太的鱼不见了,李先生的床铺也被占了,他可是对猫毛过敏的呀,猫在偷赵先生家的肉的时候被赵先生抓了个现行,猫嘴里叼着肉窜出了厨房,跳上茶几,撞翻了满桌子的茶杯,一溜烟进了卧室,跳上了午睡的赵太太的屁股,以此为跳板一跃上了窗子不见了。老鼠是暗偷,猫是明抢。这不是赶走了一群贼,却迎来了一个强盗嘛!院子里比闹鼠灾的时候更加喧嚣,经常会看到猫嘴里叼着东西跑,头顶上有一只鞋子甚至是一只杯子在飞。 忽而一天,猫不知怎么的竟然死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了,真是难得的清净啊,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甚至都想拍手称快。 猫死了,老鼠又回来了,最初的一幕又上演了。大家在烦躁之余又想起来那只猫,于是有些人开始为猫鸣不平了:其实那只猫真是不错啊,无非就是偷吃点东西,最起码不会咬坏东西,也不会到处乱撒!很快就得到了应和:猫实在是一大功臣啊,我又被老鼠咬了,去打疫苗花了好几百呢,还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越说大家对猫的死越感到惋惜,进而开始回忆猫的死亡,有人提出猫死得可疑,它无病无灾怎么会突然死了,并且它死的时候身子弯成了一张弓,甚至有人回忆到他去扔猫的尸体的时候发觉猫的嘴角还有血迹。话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是有人谋杀了那个功臣!是谁这么恶毒!大家各自走开,在自己家里窥视着,猜测着…… 幸而很快就有了结果。 赵先生搬走了。 “我就觉得他可疑,上次猫不仅偷了他的肉,还打了他从云南带回来的一套茶具,那茶具可是他的一件宝贝呀!据说猫跳窗逃跑的时候在他老婆屁股上抓了五条血印子,害得赵被老婆罚跪”,有好事者如是说。“是呀是呀,还不仅这样呢,赵先生当月被扣了奖金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被罚跪睡得太晚,上班迟到”,有消息灵通者附和。“嗯,凶手就是他,要不是他心虚,怎么无缘无故地搬走呢”,大家一致得出这样的结论。 事情真相大白,人们也终于心安理得。院子在老鼠的吵闹中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大家见面时又客气而礼貌地打着招呼。三 年◆付晓睿 从去年开始,我常对舍友感慨,觉得自己“老了”。偶尔,脑中闪现一个镜头:自己还是一个边跑边系外套扣子,冲向操场,穿过一排排站好队准备做早操的同学身旁,不好意思地冲老师一笑,然后站到自己位置的高中生。可事实上,我竟然已经大三了,快毕业了。时空错乱,感慨“逝者如斯夫”。 这 学 期 返 校时,在公交车上遇到毕业班的一位同学,突然想到自己马上也要和她一样,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为自己的美好明天打拼了。那个时候,一定会无比留恋校园——这个承载着我欢笑﹑忧伤与奋斗历程的美好地方。那种真切的感觉,就好像在担心自己会把已经到手的东西丢掉一样的不安与烦躁。很重,很重的感觉。 前段时间,为一所计算机学校招生,看到稚气的10级弟妹,简单的笑容,真实的想法,让我有种想逃避的念头。真的好快呀!想想大一时的自己,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说,激情饱满,敢大方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活力。而现在,连坐在大一同学中间看一台晚会的勇气都没有。时间就这样,把我带向了成熟。前几天的《教育学》课上,老师提到“世上不卖后悔药”。她问,如果有卖,我们想回到什么时候?我笑了,因为我也曾想过。回到小学?中学?不!既然已经奋斗到现在,就接受一切。永远无需对昨天感到后悔,要立足于今天,创造明天! 经常会从校内网看同学的近况,看照片﹑心情﹑日志,温习这十几年走过的路。那一张张熟悉但略带成熟的面孔,那一篇篇依然清秀但略显疲惫的文字——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年的孩童。三年的时光中,我们享受着大学生活的欢愉,也蒙受过未曾预料的酸楚,有前进的欣喜,自然也有却步的无奈。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作为成长的印记体现在容颜和言行的变化中。偶然读到一句话,是一个人在回忆自己的二十岁时写下的,他说:“我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这个人是鲁迅先生。之所以为这句话有些心绪难宁,是因为前几天看到同学的成就,让我意识到:有些人,有些事,也许我们就这样,赶不上了,而那也曾是我的梦。可如今,该忘却的,也不再追悔。 想起三年前那六位可敬的老师,引导着我们,把求知﹑判断和逐梦的本领教给我们。三年了,似乎毫未察觉,我们正在从那个为“高考志愿”而焦躁的夏天走向另一个将要重新定位,或许会更加焦躁的夏天。 今天,我们要对自己说:我不再焦躁,因为有一种力量让我精神抖擞;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支持着我不断追求来捍卫自己的价值和信仰。这种力量来自于亲情,来自于友情,来自于我自己坚定的信念。我将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系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学生)龟山行◆郭敏厚 (一) 丹水北,乳水南(1), 重重绿水抱龟山(2)。 山势奇,草木蕃, 天赐商州好景观。 明朝时,有州官。 筑塔修祠重装点, 塔如笔(3),插山巅。 学宫远眺富儿欢, 文昌祠(4),佑状元。 穷人读书却无缘, 清志热炒入“八景”, 百姓只做冷眼观。 (二) 东文笔,西双奶(5), 人民公园锦屏开。 藤如带,花似海, 满山飘香多洋槐。 拱桥迎,栏阶拜, 长廊恭候游人待 。 壮楼阁,瘦亭台, 龟雕笑看中兴衰。 有老者,发感慨, 北指州城话兴衰。 龟山鹤(6)城逢盛世, 市民福寿乐开怀 。 [注] (1)“乳山”,即楚水,现名南秦河。 (2) 龟山 :广义,包括三台山(龟山)以西的文笔山和双奶山即双乳山。 (3)“文笔山”,旧名文屏山。南二里,正对学宫。抚治紫溪苏公命名知州张公亟建三塔以像三能(即,三台星)。从城内“学宫”南望,有如“笔插三峰”,预兆文运亨通。文笔山,在今龟山公园东段。 (4)文昌祠:在三台山。山居“州南里许”西连龟山。上有文昌祠,古槐老柏,“三台叠翠”商州“八景”之一,明代有诗赞美,在今江南小区之南。 (5)双奶山:又名“高车山,西南三里。汉惠帝以驷马高车迎四皓于此,故名。两峰如驼,亦名驼峰,俗名双奶山。”今名双乳山,在龟山公园西段。 (6)相传龟鹤有千年之寿,故以龟鹤喻长寿。商谚语:“城如鹤,山乡龟,商州人,年过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