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字典,托起山里娃希望
文章字数:2,035

“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送来了字典等学习用品,也为我们送来了精神食粮和动力,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它能帮助我们读准每一个字,理解每一个词,说好每一句普通话,为我们走出大山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山外的好心人和商洛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对我们的帮助。”明德小学学生程志婷感动地说。4月14日,团市委与院团委共同举办“爱心字典”捐赠仪式,团市委书记崔华锋、院团委副书记蒋正治等一行共赴商洛市山阳县两岭乡明德小学,捐赠了174本《新华字典》等价值三千多元的学习用品。一本小字典民生大问题 有这样一个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啥不明白,虚心请教它。”谜底便是“字典”。字典是普及基础教育、学习语言规范、推广普通话的最基本工具书,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教材。从小学起,许多孩子接触到的第一本工具书就是字典。字典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每当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去查字典。字典这块貌似不起眼的“小砖头”,是人们汲取知识的最初起点,也是受益终生的良师益友。 在城市里,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互联网时代,习惯了Google与百度,字典似乎也开始变得微不足道。但是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网络为何物,他们只能依赖那块“小砖头”为他们带来知识,带来山外的世界。但是他们也许一个班才有一本不知道翻了多少年的破旧的盗版字典,许多孩子甚至到小学毕业也没有摸过一下字典。 从2010年12月起,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了广西贫困地区学生严重缺乏字典的情况,大量质量粗劣、错漏百出的盗版字典充斥校园,学生学习存在障碍,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无私捐助。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大力倡议开展捐赠《新华字典》活动,为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送温暖、献爱心。16元字典的“奢侈”愿望 明德小学位于山阳县两岭乡上坪村,处在商州、丹凤、山阳三地交界处,属于高寒特困山区,已经是4月中下旬,山上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什么绿意。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明德小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孩子从没走出过自己的山村,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当地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随着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都较为艰苦。有些学生每天早上6点出发,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了省下住宿费,很多孩子选择下午放学后再走四五里山路步行回家。 明德小学校长任军介绍说:“由于生活不富裕,除了给学生提供本子和笔等必备的学习工具外,家长几乎没有能力再负担其他花销。学校虽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字典,但是每班拥有字典的学生依然寥寥无几,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发音,又影响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学习。” 明德小学一位语文教师说:“山里的孩子同样喜欢阅读喜欢思考,然而他们用的却是杂货铺里卖的5块钱的盗版字典,学习到的是错误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不需要太多高档的、华丽的书籍,但是一本16元左右的正版字典对于他们却还是一个奢侈的愿望。” 捐赠 “爱心字典”我们在行动 了解到山区学生的困难情况后,我院专门举办了“爱心字典”商洛贫困山区小学行启动仪式,对“爱心字典”捐赠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在校内,学生们积极进行宣传,做展板,布展台,设立捐款箱,走进各系各班级进行广泛宣传,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伸出援手,献出爱心,踊跃捐款捐物,一元、两元、五元、十元……汇聚成了爱心的海洋。 在捐款过程中,一名同学留下了一封匿名信,信封中是一封信和几百元钱,信中写道:“学问再深也别满足,过失再小也别忽视;早不起能误一天事,少不学要误一生事……希望你们将我捐赠的钱和这几句话一起送给山区的孩子们。”一位姓李的同学一次性捐出了400多元钱,是个人捐款最多的人,这几乎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他说:“我是一名从山阳县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能深深体会到山区孩子学习的不易以及一本字典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虽然我的家庭也并不富裕,但是只要能帮助山区孩子们提高读书识字的能力,学本领,长知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亲爱的小朋友,愿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还在每一本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福。除了进行校内募捐,学生们还走出校门积极联系机关和企业寻求更多帮助,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 我院将筹集到的三千多元善款为明德小学购置了174本《新华字典》,400支铅笔,书包、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学习用品。现在明德小学的学生都实现了每人拥有一本字典的愿望。他们正用这些凝聚着爱心的字典,查找属于自己的未来坐标,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凭希望创造未来。 一本字典也许杯水车薪,但是关系到山区的教育、孩子的未来、山里人的希望。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两包零食,节约下来的钱就可以帮助山区的小朋友买一本正版字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本字典的爱心细流,或许可以汇聚成浩瀚的海洋,托起山里娃的希望。返回市里的途中,陡峭的山崖边好像出现了一两抹让人欣慰的顽强的绿色,正如这贫瘠的土地上存在着的生气与希望,那便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