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1931-1941年)
文章字数:2,843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张学良奉蒋介石 “绝对不抵抗”命令,让东北军大部撤至山海关以内,只有一部分进行了抵抗。几个月内日军随即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开始向热河进攻。“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 11月7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黄安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并选出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25日,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也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27日,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1932年 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驻军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影响下,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抗战。5月5日,国民党政府代表与日本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在上海至苏州、昆山地区无驻兵权。 1933年 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这样,“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34年 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2月3日,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等17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并以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10月10日晚,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000余人向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1935年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12月9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936年 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 10月19日,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在上海病逝。 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 1937年 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 7、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判了“左”“右”倾错误,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宛平县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在庐山举行会谈。中共代表提议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一天,蒋介石就卢沟桥事件在庐山发表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 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地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预测,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以及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这两篇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 1940年 1月,为了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之前,他还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理论著作。这些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者要衔接起来;批判了混淆两个革命阶段任务的 “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和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谬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进一步阐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些著作表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一整套具体政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941年 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和朱德总司令的指示,开进延安东南荒无人烟但土质肥沃的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12月,中共中央发出“精简节约”和“生产自救”的指示,要求解放区军民积极发展生产,保障部队供给,减轻人民负担,达到坚持长期抗战的目的。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成为全军的一面旗帜。 12月8日,由于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上对美、英发动突然袭击,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发表宣言指出,全世界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了。同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最大规模,中国与各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