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磨 剑 铸 辉 煌
文章字数:2,125
★记者 赵英卓 在2002年9月召开的中共商洛师专第三次党员大会上,院党委书记张继良作了《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区域性高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近十年来,学院审时度势,围绕“十五”末将学校建成区域性本科院校这一目标,举全院之力,凝心聚智,在改革、发展、建设中十年磨一剑,铸就了今日发展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为推进和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举全校之力实现了升本目标,完成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第二件大事是积极探索本科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本科办学格局;第三件大事是正式签署了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学院发展空间。成功升本步入快车道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我院由“商洛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商洛学院”;2010年6月,经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同年首批408名本科毕业生戴上了学士帽。这一华丽转身,成功实现了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的重大跨越,结束了商洛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在商洛和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商洛学院”挂牌以来,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运筹帷幄,顺应高教发展大势,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深刻分析院情、社情、世情,明确了“定位·目标·任务”。 定位——类型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商洛,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 目标——总体目标:把学院建设成文、理、工、农等学科协调发展,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教育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任务——2·1·1:提出“两转变、一提高、一顺利通过”的核心工作任务。 “定位·目标·任务”是我院科学发展的三根柱石,推动我院快速步入了本科办学的快车道,形成了本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六组数据见证改革发展成果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我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改善。 在校生总数:在校生由3161余人增加到8331人,其中本科生由2006年的416人增加到现在的5502人,全日制学生生源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继续教育4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承担了多次“国培”项目和“省培”项目。 学科专业调整:专业数从2002年的21个增加到现在的62个,其中,本科专业由2006年的6个增加到27个,专科专业由2006年的26个增加到35个;学科发展到现在的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领域,特别是工学学科快速发展,使得学院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硬件设施:校舍建筑面积从166368平方米增加到20890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2245万元增加到4003万元;新建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塑胶跑道体育场投入使用,师生员工的工作条件、学习条件、使用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绿化、美化校园环境40000多平方米,学院被市政府评为 “园林式单位”和“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管理:“十一五”期间,我院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这个发展主线,全面修订了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50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已从2009级学生开始实施;不断深化课程、教材、教法改革,主编、参编教材23部,组织开展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评定院级精品课程6门,申报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师资队伍:全院专任教师由164人增加到400人,高级职称人员由36人增加到19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不足10人增加到196人。 科研成果:2006年以来,我院承担省、厅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31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1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38篇,被SCI、EI、ISTP收录2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新设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院内研究机构达到8个。承担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横向合作项目1项,其中“山区旱作新品商麦5226繁育与示范”项目获科技部2010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学报影响因子显著提升。 大学文化:为了适应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在“软件”建设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大转变,校园文化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校训“博闻强识,正道直行”、校歌《正道直行做栋梁》、校徽三大校园形象识别标志面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40000多平方米,大学生社团文化精彩纷呈,大大提升了以校本文化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内涵。省市共建拓宽发展空间 2011年7月5日,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协议正式签署。按照协议,市委、市政府将把我院发展作为商洛市“十二五”规划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措施保障;省教育厅在学院发展规划、科研立项、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省市共建为我院的横向办学和纵深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和广阔空间。 9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学院围绕商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在新农村建设、地方文化、现代材料、现代中药、教育培训等领域探索出了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研究的模式,为发展地方经济、传承和繁荣地方文化、服务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