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摘要)
文章字数:2,709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发展与改革情况(略)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注重内涵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凝练办学特色,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办学定位。1.总体目标定位:把学院建设成文、理、工、农等学科协调发展,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教育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2.类型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 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商洛,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 5.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社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思路。坚持锐意创新的思想观念。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 坚持开放办学的胸怀和视野。 (四)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夯实办学基础、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以上,其中本科生超过8000人。 2015年,校园占地面积预期达到81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500万元,纸质图书达到80万册。专任教师人数达到550人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50人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以上。本科专业达到40个。 三、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努力创建支撑学院发展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1~2个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学科,建成1~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院级重点学科,建成一批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学科。 着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力度,形成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梯队。 着力加强学科平台(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中心”、“GAP科研工程中心”等一批省级、校级学科研究平台(基地);申报建设“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学科建设领军人物和博士引进为重点,五年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20人左右。 着力抓好师资培养工作。支持教师按照专业发展需要攻读博士学位,“十二五”末博士达到50人左右。支持和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作访问学者。 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三)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1个;新建院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不断推进校内外精品课程建设。建成2~3个具有特色优势并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3个。 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一批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专业,改造部分传统专业,重点新增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应用型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40个左右。 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申报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 (四)大力提升科研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建设5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科研创新团队。 加强重点领域研究。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地方文化、现代材料、现代中药、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左右,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以上;获得专利10项以上。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横向科研项目不少于30项。 深化学院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切实做好接受西北大学对口援助工作,加强与浙江万里学院等国内有关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办学视野。 充分发挥校友总会作用,进一步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努力寻求各界人士对学院办学的更大支持,包括参与学院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 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积极为教师开拓多种渠道赴境外留学、进修和访问;加强与国外有关高校的联系,积极探索联合办学事宜。 (六)科学制定校园规划,建设优美的生态校园。根据学院办学规模,千方百计扩大校园占地面积。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七)扎实做好教学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评估中心作用,指导各系部建立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合格。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积极落实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工作,争取省政府和教育厅对学院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学位点申报评审和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省市政府对学院科技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 (二)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财政补助和土地、金融、税收、社保等政策性资源。密切校企合作,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确保基本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重点方面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加快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稳妥地开放院内后勤服务市场,促进后勤管理质量、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体制与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教、民主管理的大学治理结构。 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执行能力和管理效率。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适时设立二级学院,完善校内两级管理体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五)文化与环境保障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好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走廊、校史馆等,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办好“学院论坛”和“青年大讲堂”,丰富校园文化,扩大学校影响;加强校报、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文化阵地的建设;加强安全校园建设。 (六)党建与思想政治保障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