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乐队的成长和寻梦之旅
文章字数:1,935
★学生记者张茜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梦想而活着。每当看到他们因不断接近自己梦想而微笑的时候,我们会被感动,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坚持最初的梦想。追求梦想的人值得被喜爱和尊重。 5月4日,由我院5名学生组建的“E乐队”,在商洛市商州区东关影剧院举办了一场名为“相约beyond”演唱会,这是我院第一次由学生自发在校外举办的演唱会。他们,就是那些为梦想而活着的人。“音乐让我们在一起” “E乐队”是我院2009级学生在2011年自发成立的乐队,五位队员分别是:主音吉它手康银刚、节奏吉它手常明亮、贝斯手侯占辉、鼓手张宏和键盘手魏泽良。常明亮告诉记者,“E”是第五个英文单词,代表了他们有五个人,而且“E”与“一起”同音,表示他们五个人要齐心协力在一起的信念。这五个人是怎样在大学里相遇、相识、成为好朋友,然后决定一起组建乐队的呢? 2009年10月,刚上大一的康银刚听说学校门口开了一家琴行,渴望在音乐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的他,背着自己的吉它去了琴行。那时的康银刚满身棱角,音乐在他心里占据着一块圣洁不可侵犯的天地。某天,当康银刚在琴行看到了坐在地上懒懒拨琴弦的常明亮时,他生气地说:“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就背着你的吉它回家去!不需要在这浪费时间!”常明亮瞬间愣了神,然后背着吉它,中了邪似的走出了琴行。可是回到宿舍的常明亮又忽然清醒了过来,他心里问自己 “我到底喜不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我又干嘛去学吉它?”。此后,常明亮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每天一下课就冲去琴行,刻苦练习吉它,从此和康银刚成了好朋友。 因为常明亮的吉它学得又快又好,不久,他们二人就成了搭档,踏上了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舞台。随后,团队又加入了一个名叫赵海轩的鼓手而变得如虎添翼,各种社团和院、系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四个人在校园里闯出了一片天,有了不错的口碑,也有了自己的“粉丝”。 那时候的他们意气风发,生活里不仅有朋友,有音乐,还有梦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而快乐的日子。 可是,随着琴行的关门,他们失去了排练的场所。于是,他们便租了一间房子,办起了“哆啦咪吉它培训班”,学费不贵,甚至是非常地低廉,他们不为赚钱,只为能交得起房租就行。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常明亮和康银刚也去酒吧唱歌,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然而,每个人对自己未来也都有着不同的安排,时间过得很快,他们都到了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的时候了。“哆啦咪吉它培训班”因为房租到期,房东有了更好的房客,而闭了业。2011年暑假结束后,乐队成员能在一起练团的机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了康银刚和常明亮两个人。他们推掉了演出,离开了校园舞台。他俩说:“虽然心里会觉得很失落,但有些东西不能强求,虽然在别人眼里,我们悄然离开,但在我们心里,梦想从没有离开过。” 2011年10月份,一个偶然,已经不想再重组乐队的常明亮,因为被楼道里好听的吉它旋律吸引,重新燃起了组建乐队的憧憬。他寻着歌声,推开宿舍门,见到了专心弹吉它的魏泽良。音乐总带给人神奇的力量,它又一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未曾谋面的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五个人便经常在一起,用一瓶啤酒一首歌度过一个夜晚,时间停滞,音乐无限,友谊也在延伸。短短的时间,他们成了非常要好的伙伴,虽然相识的日子不长,但彼此在音乐上却有着强烈的共鸣。 康银刚、常明亮告诉记者,一个乐队的组成,除了彼此对音乐的热爱,还需要有共同的梦想。“20平米”的梦想 他们十分喜欢“beyond”,彼此都想要将“beyond”传递给对自由和梦想有着执着精神的人,所以他们打算,梦想起航的第一站是办一场关于“beyond”的演唱会。 记者第一次去找他们做采访的时候,循着他们给的地址找了好久,最终在一个满地都是破碎砖瓦的正在拆迁的房子后面找到了他们的“基地”。那是一个不足20平米的地下室,里面除了放置架子鼓、电子琴、吉它、贝斯外,还有两张简易的“床”,他们五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地下室里,守着那些乐器和梦想度过了整个冬天。 可是,追梦的旅程总不会一帆风顺,筹办演唱会不仅需要过硬的实力,还需要资金的支持。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去酒吧里打工,整整两个月,每天都从学校步行到打工的地方,几个人的脚都磨出了血泡。他们省吃俭用,经常一杯热水几个馒头就过一天。 他们对记者说,那段日子,是漫长成长的日子,是努力进步的日子,是不断积累历练的日子,是期待梦想成真的日子。因为音乐在,因为有梦想支撑着,所以心里并不觉得苦涩。后 记 “E乐队”的成员们说,尽管彼此都即将毕业,但他们的梦,不会因为离开学校而终止。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并且相信,一定会在将来的某天,办一场属于自己的演唱会。很多人都觉得,长大后“梦想”会被茶米油盐所牵绊,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是在“E乐队”的眼里,梦想依然是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愿望和最朴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