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内容
文章字数:4,166



奶 奶 树 ★陈 敏 奶奶是个能干的人,是最爱我的人,但也是个最心狠的人,一直以来,她始终坚持不让我们为爷爷祭坟。 这个结郁在我心头数十年,直到奶奶去世的前一天,才迟迟将它解开。奶奶和爷爷的姻缘如同白日的梦靥,眼睛刚闭上,就被惊醒了。醒了,却发现,她的男人是个“大烟杆子”。 他歪斜在炕头,将自己笼罩在烟枪喷出的烟雾里。他不屑于她青春的容颜,只将他空洞的眸子苍蝇般地盯向她黑黝黝的发髻,她高高盘起的发髻上别着一枚金子打成的发簪。 奶奶用手捂着日渐凸起的肚子,苦苦哀求,可爷爷的毒瘾已深,怎能听得进劝。他趁奶奶熟睡的空儿,偷卖了金簪,获得毒资。奶奶哭得背过三次气。 自爷爷变卖了奶奶的发簪,换得他体内所需的“养料”起,他的脸色剧烈变化,最后竟比金发簪的颜色还要黄了。不久,祖上留给他的三亩田地,一摆崭新的瓦房也被他一点点地抵押出去,魔鬼般地幻化成一股股白烟,穿过他嘴里的烟枪,“噗噗”地冒了出去。 他的手臂,不是一只手臂,分明是两节朽木。他的身体成了裹着一层黑皮的骨架。 奶奶被迫拉着四岁的父亲和“行尸走肉的”爷爷搬进了一间就无人住的小吊楼。 当黑亮的焦油在温度的驱使下变成浓浓的白烟深深地进入他腹中时,他也会后悔,内疚、万般无奈地跪下来,抽自己耳光,祈求奶奶原谅。奶奶不吱声,把脸迈向一边,抹眼泪。 坠入毒海中的人,扑腾不了多久,肯定活不长,亲朋好友私下里偷偷给奶奶宽心。果然,生命在他32岁时戛然而止。好在他们有儿子留存,奶奶知道自己不会孤寡一生。 奶奶把自己关进屋子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然后走出来,自言自语地宽慰在场的人:哭啥呢?有啥好哭的,并微笑着向前来帮忙的人递烟敬酒。 奶奶在爷爷下葬的第七天,绕着爷爷崭新的墓堆亲手植下了7棵树,7棵椴树。她取椴的谐音,以树为刀,在阴阳两界狠狠一挥,劈断了她和爷爷前世的一切恩怨。 奶奶从此努力让自己的一双小脚坚强地站在大地上。她干活最舍得出力气,好像跟活儿有仇似的,非得将它赶尽杀绝。奶奶给别人做短工的几年里,没剪过手指甲,她十个指头上的指甲从没长上来。她赌气,用使不完的蛮力来弥补她在婚姻上犯的错。奶奶在她36岁的那年,终于赎回了爷爷抵押出去的瓦房。她的脸上洋溢出大功告成的喜悦,做了一大桌酒菜,把我父亲叫到跟前,说:那个死鬼把我们家坑死了,现在三年已过,以后你就不要去给他上坟了。 我长大后,多次萌生给爷爷祭坟的念头,可我的念头刚闪出来,就被父亲搪塞了回来。父亲每次敷衍我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偷瞥一眼奶奶。见奶奶不发话,我们也不敢吱声。记忆中,我从没给爷爷扫过墓。 奶奶七十三岁的时候,正式开始发挥她做女人的特长。奶奶喜欢上了纳鞋垫。她把各色各样的布角布头用浆糊糊在一起,贴在门板上,等晾干了,取下来,剪成鞋样,开始一针一线地纳。鞋垫是十字绣的,款式多样,针脚细密认真,漂亮别致。很多女人赶来欣赏她的作品。有刚刚做了新媳妇的女人,她们敬佩于她的手艺,三五成群赶来学习模仿。还有一些老人,他们手脚和奶奶比起来,虽已不再灵活,但却愿意坐在她身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和她拉家常。奶奶纳出来的每一双鞋垫全都白白送了人。熟悉的人来了,想拿就拿,她从不计较。一些陌生人,只要能和奶奶搭上几句话,便很容易得到她一双鞋垫的赏赐。他不停地纳,从不让自己的双手闲下来。这一爱好奶奶一口气坚持了十年。 奶奶八十四岁的时候,突然变天,说想去爷爷的墓地看看。父亲和我手忙脚乱,连忙准备纸钱、香裱类的祭品。我们很想给爷爷补上一次坟。可奶奶连连摇手阻止:不就是去看一下,何必大动干戈? 奶奶瞥都没瞥爷爷一眼。隔着一定距离,奶奶说:“还是把我葬在他身边吧,但一定要用树隔开。” 奶奶一生累过了头,只要不想起来,完全就可以睡着不起来。奶奶当晚躺下后,再也没站起来。奶奶在父亲的梦中,留了条遗言:“我需要7棵柏。” 父亲遵照奶奶的梦嘱,在她的墓边植了7棵柏。奶奶的墓虽然紧挨着爷爷,却被柏树严严实实围着,看上去是那么倔强而独立,一如她生前的性格,不亢不卑。(作者系中文系教师) 低头生活 ★韩景波 一帮子知己相遇喝酒,酒间说到一位朋友的事,群情激愤,一片声喊:“打他狗日的!” 朋友的事我知道,朋友和我一样是教书的,也爱好写作,干工作搞业余创作都有些成绩,不免说话有点满得趁不住,让领导看不惯,评优树模挨不到边,评职晋级给后落,一个教学骨干反而不如教不了课干后勤的。为此我说过朋友,他只说:“宁死不求人。”是的,世上是没人愿意求人的,但又有谁能一辈子不求人呢?社会再发展百年千年,纵然社会清明法制健全,也会有人治的偏颇,何况优与劣是指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你能写文章或课教得好等某一点突出。干后勤的能干好本职工作,又能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会来事,谁能说人家职评得不该?世间事总是这样,做人活泛,就耍得大;自诩清高,不求人总是吃亏。人常说“吃亏是福”,但这里的吃亏不是福,是活该! 所以,我是力驳众议,要朋友不要像大家说的那样“打他狗日的”,而是要他学会忍,学会低头生活。 有一则古代故事读过很久了,还总记着不忘。故事是说武则天时期和狄仁杰同朝为官的宰相娄师德做事非常谨慎,以忍著称。有一年,他弟弟要去地方做刺史。临行前,娄师德觉得他是朝廷宰相,弟弟又做刺史,肯定会遭人妒恨。他对弟弟说:“你去做刺史,千万别给我惹事。”弟弟说:“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贪,勤政为民,不给你惹事。”娄师德说:“能忍也很重要。”弟弟说:“别人唾到我脸上我都不计较,把它擦干了事。”娄师德说:“那不行,别人唾你是恨你,你把它擦了,他不更恨你了吗?”弟弟问:“哪怎么办?”娄师德说:“唾沫不擦它就干了,你让它自己干吧。”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娄师德“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肚能容的广阔胸怀。他处人臣之高,可欣赏“一览众山小”的风景,也会低头生活,求得踏实。正因为这样,他为宰相很有作为,共同成就了具有“贞观遗风”的武周政治,在千年之后依然受人崇敬,是做人处世的楷模。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说:“三尺。”人又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这样岂不把天顶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人要想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这是多么深奥的人生哲理啊! 读过《老子》,很受启发。我以为一本《老子》就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学会低头,学会往低处走。说明白点就是,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无为不是不为,社会要进步,人当然也要进步,只是不要凡事图功利。不争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永远都是生命演进的规律,只是不争的是身外之物。寡欲不是无欲,它讲究的是人对欲望的控制,是适可而止。善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处不胜寒;上过,才真正知道下的好处。 现在的人因了种种原因,不耐烦、浮躁,成了一种社会的普遍心态。能学会去低头生活,算是智慧的人。上周我还为一对曾是我的学生的婚姻男女说到这个理。这一对学生只因都要强,吵吵闹闹了几年,终于过不下去了,到我跟前写状子要离婚。我把他们都叫来,像当年教他们读书那样再教育他们学会居家过日子。我们在街边的羊肉泡馍馆要了碗羊杂,边吃边聊。这时突然天变风暴雨骤。瞬间门前三棵胳膊粗的杨树被拦腰摧折,被风吹去老远。而两棵柳树在风雨中反复弯曲,却始终不折,待风雨过后,它们又直起腰来,没事一样。眼前刚发生的一幕让我沉思,正好让我借了教育学生,我说:“杨树不会低头才让风吹折了。你们不会互相让步,有情也渐无情……”学生若有所思,再不坚持提说离婚的事了。昨天在街道再见到他们,两个人挨着走,又说又笑,不用问,我什么都明白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来自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如何释放压力,缓解心态,坦然面对生活呢?柳树在风雨中反复弯曲,不吝低头的智慧,很值得我们借鉴。 很多时候,我们在压力下低头生活,甚至委屈求全,并不是没有骨气的低眉下气,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弹性的生活方式和睿智的生活艺术,积攒更多释放压力的能量,完善自己的健康生存姿态。 学会了低头生活,能悠然自得地在低处看风景的人,都是能够大彻大悟的人。 (作者系洛南县三要中学教师) 咏魏晋诸贤士诗五首 ★李 冬(一) 气骨风雅①亦青山,古今流芳万世传。 子建②雄才八斗冠,公义③论贤堪可谈④。 注:①指文采气骨兼备的建安诗风;②曹植,字子建;③谢公义,字灵运;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世遂传有“才高八斗”以形容人满腹才华。 (二) 黄天晦暗羲和①倾,凤栖于野雀居庭。 嗣宗②咏怀③济世志,叔夜④抚琴了此生⑤。 注:①羲和:羲氏,和氏。指传说中的太阳神;②阮籍,字嗣宗;③阮籍写《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抒情诗的先河;④嵇康,字叔夜;⑤嵇康藐视司马氏政权,为钟会所陷害,在被斩首前弹奏《广陵散》一曲以明志,此后《广陵散》绝响。 (三) 太康年岁多俊才①,十年磨剑赴阙台②。 士衡③本务苍生事,怎奈奸佞倒黑白④。 注:①锺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博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②三国东吴兵败,陆机、陆云,回归故里,闭门读书十年,约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与弟云,同至洛阳,为当时著名诗人张华所钟爱,名动一时,时称“二陆”③陆机,字士衡;④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举兵伐长沙王,以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败受谮,为颖所杀,弟及族人同时被害。 (四) 荣阳中牟①现神童②,辞藻如江③气如虹。 掷果盈车洛阳道④,遗恨身没功名中⑤。 注:①潘岳,荣阳牟中人(今属河南);②潘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③《晋书·夏侯湛 潘岳 张载传论》“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④《世说新语》“潘岳而有容姿,妙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莫不连手共萦之。”“掷果盈车,惊艳洛阳。”⑤《晋书·潘岳传》潘岳得势时,其母劝其要“知足”“而岳终不能改”,“及赵王伦专政,中书令孙秀诬其谋反,族诛。” (五) 气韵岂因居位高,辞文孰谓氏族豪①。 太冲②语奇体气妙③,《咏史》绝唱青史描④。 注:①左思虽博学多才,辞藻壮丽,但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不好交游一直沉埋下僚,其诗作多表达对诗作门阀的不满和抗争;②左思,字太冲;③“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外编》二卷);④清人何焯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体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 (作者系中文系2010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