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副书记左晓民就钓鱼岛问题解读中日关系
文章字数:689
本报讯 (学生记者刘婕杨群光张昊)9月21日,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买”中国领土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引发的中日紧张局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宣传部及院团委联合举办了专题报告会。院党委副书记左晓民以《从钓鱼岛看中日关系》为题作了报告,引导师生了解、关注钓鱼岛局势,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报告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李龙强主持。各系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听取了报告。 在报告会上,左晓民详细介绍了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性质,深入分析了钓鱼岛问题背后中日关系的走向,并就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科学的爱国主义素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阐述。他指出,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领土,我国的立场是在最大限度地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争端,坚持主权归我,坚持中日老一辈领导人达成共识的的前提下,同时不排除在必要时以非和平手段捍卫我国的领土领海主权。党和政府对民众游行的态度是在理性、文明的范围内支持人民群众有秩序的表达爱国热情。钓鱼岛问题具有复杂性,美国不排除有隔岸观火的嫌疑,对日分寸要拿捏得当,不能简单草率。 左晓民强调,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头脑清醒,对党和政府处理钓鱼岛事件的决策要有信心和高度的认同,相信我国政府在涉及主权的问题上能科学、审慎决策,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与国民的爱国情感;我们要培养科学爱国主义素养,把爱国激情与爱国理性相结合,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对事业的热爱,认真踏实工作,把握立场,做好工作。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解读详尽,分析独到深刻,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共鸣,会场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同学在会后表示,通过今天的报告,让他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懂得了认真学习、努力成才才是真正的爱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