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印象——科研篇
文章字数:1,608
★房 琳 万里学习一月有余,于我而言,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不同的是我从授人知识的师长变为虚心求教的学生,也正是这种学习的心态,让我敏锐地接受了诸多书本知识以外的经验。 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商学院院长主持的一个横向课题,也在科研副院长的引导下参加了几次学院的研讨活动。这次就我个人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简单说一说万里的科研精神吧。 先给一组数据出来,2011-2012学年度,商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共计118篇,出版专著7部,其中一级刊物论文8篇,核心刊物论文72篇,被EI、ISTP检索论文22篇;承担科研项目共计12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336万元。注意,这里的数据,仅是二级学院商学院的科研统计数据,商学院教职工150多名,这样多的成果摆出来,显见科研成绩了。 商学院的几位领导,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在他们的带领下,各系、教研组都有科研骨干,并帮带青年教师,形成数个科研团队,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我初次去拜访学院领导,误打误撞地到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那里。交流中他一再叮嘱我,青年教师教研相长,初期要广涉猎,多看多想多关注,专业相关研究领域都可以涉及,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尽快确立一两个研究方向,踏实稳步地在自己的方向上成体系地逐层深入研究课题,而且要戒骄戒躁,务本求实。他还带我进入商学院的科研讨论团队,并邀我参加定期的学术活动,帮助我更快进入状态。 商学院的学术沙龙活动,是专门针对教师的学术讨论活动,是帮带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周二中午,固定时间、地点举办一次,活动氛围宽松,给老师们提供午餐,之后进行专题报告或交流讨论。每一次邀请学院内外专家、教授作主题发言,不限形式,不限内容,可以是报告个人近期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讲解某种研究方法,还可以通过文献解读研究前沿及现状,还有专家介绍某新的研究领域,等等。不同专业的教师们听报告,作讨论,互动交流。从我个人来讲,的确获益颇丰,不但了解并不擅长的研究领域、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在交流提问的过程中得到很多指导。这个学期学术沙龙活动从第三周开始,已进行过三次,先后请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讲解法律经济学研究现状、商学院教授分析新国际贸易理论,并针对地方经济的横向课题的申报及撰写进行交流。在活动中,我还意外看到了法学院、物流学院的一些教师共同参加讨论,说明学术沙龙这种交流形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 宁波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市政府各部门、企业均有很多与学校合作的项目,基于这样的优势,万里学院与其他高校错位发展,搭建政、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平台。学院承担的横向课题比较多,商学院上年度承担项目中有40余项横向课题,还主持市级项目30多项。 我所参与的课题是宁波市发改委牵头的,奉化方桥地区的开发项目论证,分为六个小组分别调研,分析该地区建设电子商务物流基地、钢材加工基地、汽车服务后市场等六个不同方案的市场需求及可行性。我在电子商务物流基地小组,通过与宁波市电子商务协会、宁波市物流协会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先后走访调研了数十家有电子商务业务的本地传统制造业企业,以及中通、顺风等物流企业,与相关负责人交流访谈。并通过协会发放一百多份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发展需求,对所获资料、数据加工分析,给出可行性报告。为期一个半月的项目,院长亲自带队,全程参与,青年骨干教师组队分担完成,课题讨论过程中,不断开会讨论修正报告,几次开会讨论到凌晨。而事实上,该项目只是诸多课题中并不算大的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实在,也是给我上了重要一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教师还提醒我,这只是一个横向课题,和学术研究是有差异的,千万不可以和更为严谨的学术研究工作混为一谈。 在最近的一次例会中,领导又有最近的学术项目申请的通告,他们的流程似乎和我之前接触的不太一样。关于万里学院的科研工作机制和科研攻关精神,还有待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 (作者系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