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商洛
文章字数:2,307




★朱自立商洛人热情好客,吃的美食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笑话说:商洛的车牌第一个字母是H,翻译成中文解说就是“爱吃”。商州吃的文化特色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不管是山村、城市,不管是红白喜事、庆典、开张、大寿生日,一切都离不开吃。 商洛的小吃以乡村习俗为特点,农家饭居多,夹着浓浓的淳朴,和着菜香袭入口中,让人有一种如回归到自然怀抱的感觉,欲罢不能;商洛的小吃有浓重的陕南特色,香喷喷的搅团,酸辣诱人、考验技术的凉粉,一肉三吃的镇安腊肉,都让人垂涎三尺。让我们一起走进商洛这块风水宝地,一起来体验商洛的美食文化吧—— 搅团 搅团是商洛农家的花样饭之一,似有难登大雅之堂之嫌,餐厅饭店很难看到它。但是地道的搅团透明晶亮,形似白玉,配以鲜红的油醋水,青翠的香菜绿葱,色香味俱全。无论在燥热的盛夏,还是寒气逼人的隆冬,一碗或凉或热的搅团,让你立刻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搅团本是过去当地百姓贫苦时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为杂粮,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细,近年来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多为玉米面搅团的吃法很多,浇热汤酸菜、做凉水“鱼鱼”凉调、炒食、烩搅团块等。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方才够味。 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队都很厌倦,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寺坡橡子凉粉 在陕西商州、洛南的一些高档饭店里,有一道商洛风味小吃橡子凉粉很受人们的青睐。橡子凉粉为商洛的风味小吃,是洛南县寺坡高塬村用当地特有的橡树资源来制作的。寺坡橡子凉粉的原料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淀粉,用泉水和制,再做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凉粉,每公斤橡子可以做2公斤凉粉。橡子凉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寺坡群众多用本地南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泉水,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孝义柿饼 孝义柿饼是商洛地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极好。孝义湾柿饼具有体大霜厚、甘甜绵软,少核或无核的特点,素有“枣瓤色,牛肉丝”之誉. 孝义柿饼系干鲜果中之佼佼者,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秋霜染柿林,红遍南北秦,结柿不须问,孝义第一品”,这首小令就是赞美久负盛名的孝义柿饼的。 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是商洛当地流行的一种小吃。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然后将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捣碎,则成为洋芋糍粑,口感细而绵软。食用时有多种方式:将糍粑切块放入酸菜汤内煮,再浇上辣椒油,色鲜味美,为“烩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种调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热的酸菜汤,用洋芋糍粑蘸着吃,又是另一番风味。 商洛人说,走进商洛你不吃特产于秦岭山中的洋芋糍粑,你就算白到了商洛。如果说柿子是丰韵美丽的少妇,那么苞谷糁子糊汤就是你的白发亲娘,这洋芋糍粑当属商州汉子喽! 秦岭山中盛产洋芋,在光景不好的年代,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才打起糍粑。住在沟沟岔岔一河两岸的人,听到那打响糍粑的声音,就知道是那家来客了。 镇安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商洛镇安一带的特产。《重修镇安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镇安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每逢冬腊月,镇安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再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功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商芝 商芝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地,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其根含丰富的淀粉,是口味独特的冲服剂,具有去热利水之功能。 商芝在我国历史上就享有很高声誉,唐代《本草拾遗》“蕨生山间,根如紫草,人采茹食之。”明代《本草纲目》也说:“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其华美也。” 商芝和 “商山四皓”也有着奇缘,秦代 “四皓”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位博士官,见秦政暴虐,焚书坑儒,他们怀着“非义不动”、洁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情志,同来商山隐居,“岩居穴出”,以商芝充饥。他们在自编的《采芝歌》中云:“莫莫商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四皓在商山均身康百岁,商芝因之声誉大振,被称为延年寿益之“仙肴”。 历代诗人咏“四皓”时,都有对商芝的赞叹之句,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香闻紫芝草”,晋代陶渊明的 “紫芝谁复探”,清代王学逊的“菇芝人未老”。商州素以野山野味驰名省内外,商州厨师用商芝可烹调出十几种菜肴,如商芝蒸肉,商芝小炒,商芝拼盘,商芝滚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