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内容
文章字数:4,330



岁月磨灭不掉曾经的相识 ★潘靖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会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扎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会在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成为永恒。生活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想象,儿时的记忆,总觉着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主播。渐渐地,发现这个想法过于遥远,于是心想着高考一定要翻过秦岭。没想到,终究还是美梦破灭了,终究还是深深植根于这方水土。一直以来,始终把自己编织进走不出的囹圄里,从南院走到北院,这就是我大学最长的路程,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不用汽车,就是一个人匆忙地穿梭与行走。只不过看不到外面世界的欺诈与阴暗,当然也少了一个人出门远行的自我磨练与修行。 现在回想起来刚进大学校门的傲慢与无知都觉得自己可笑,竟没有用热情与好客迎接远道而来的同学们,有时候还会为了琐事和同学们争吵、耍性子。对不起,我亲爱的同窗好友们,谢谢你们这三年来接受这样一个执拗与偏执的我,也谢谢曾经给我带过课的那些老师们,正因为有你们,我才懂得人生旅程中要且行且吟、躬身慎独、明德亲民、游戏人间。坐在图书馆继续码字,黯淡、静默的心被窗外学长、学姐们即将毕业澎湃的心所勾住,按捺不住,便走出图书馆,一个人沿着曾经走过的步伐继续前行,看到了他们因为即将分别的激动、惆怅、失落、自豪、悔恨和收获,看到了他们身着学士服翱翔于生活四年的校园的欣慰与感动,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拼搏、有过汗水,就这样走过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四年。遇见了她,或许又错过了她,在挣扎与矛盾中,感情到底会不会携手到最后?如果感情都会因为分离而流亡的话,那么单薄又脆弱的友情呢? 在这般燥热、死寂的夏夜,有幸聆听09级学长、学姐的毕业论文答辩,感谢上帝!让我们在此相遇,不仅你们会铭记此夜,我也会永存,因为明年此夜也会走到这个教室进行我的毕业论文答辩。看到了王天时教授可爱、认真的一面,看到了蒋正治老师严谨、耿直的一面,看到了韩琳琅老师的才情与认真。更多的看到了学长们努力、认真的付出,当然也有个别学长在老师们的提问中略显紧张,似乎手忙脚乱!走过今夜,你们迎接的将是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不知道将来的你们是否依旧能够扛得起学校这般的纯净与简单呢?要走的“熟人”太多了,所以已无力一一列举这些学长、学姐的名字。再有不到一年,我也要走去,离开这座学校,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终有一天,我要扎根于商州这座小城,即便她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会偶尔迷失,但自身的妖娆于人文底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的。博闻强识、正道直行,高在素养、强在技能、赢在特色,愿所有的个体都如是做到生命最初的纯粹!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想哭的时候不管何时何地总能流泪下来,那种感觉说不出来的奇怪,或许是感动,或许是心痛。想笑的时候不管是真的开心还是强颜伪装,总会笑得彻底笑得灿烂。但是回想着和你们的相处,那样的美好与真实,却会因今天成为永恒。在这三年交往的过程中,有的“熟人”渐行渐远,而有的“陌生人”却愈走愈近。感谢学院这个总是拥挤却充满感情的操场,不知多少个夜晚和你们席地而坐,竟是那样的随性,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竟因为有同一个愤恨的老师而握手感慨,也因为有同一个敬仰的老师而相拥激动。生活就是这般奇妙,总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因为某一个共同相识的朋友而拉近或拉远我们之间的友情,谢谢上帝赐予我们这般美好的世界,在这样一座经济落后的小城里才能静下心来潜心修行。谢谢马琰琰、梁阳、张燕、陈栋、侯晓雯、高达、王康、吕百超,还有那些曾经默默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感谢耶和华让我们相遇,更感谢让我们相遇在我熟识的这片水土。即便今天要再见,岁月还是抹不掉曾经我们的相识,忠心地祝福你们走出校门后能够顺利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继续为梦翱翔。希望以后你们和以后的自己还会有再见的那天,这是我们彼此因为分离而许诺的誓言。其实青春不死,只不过会渐渐流逝,幻化下来的是生命另一种存活的方式,成熟了、世故了、圆滑了,自己不认识自己了。再见或许会遥遥无期,但下一次的见面还是希望我们都是原来的自己,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无论今后的生活会多么困苦,我们都要时刻叩问本心,要对得起四年来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澄净、透亮。如果真的累了,可以继续看书,或者去教堂弥撒,决计不能因为眼前短暂的利益而忘却一直坚守的本我。我相信你们,也相信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岁月磨灭不掉曾经的相识,有了分离才会有下次的再见。我在这头,遥望那一切飘然而去,似桃花流水,一去不回,日夜不息。快门按下的记忆只是影像中不会老去的记忆,但终有一天照片也会泛黄?唯有时间方能成为定格永恒青春的回忆。时间搁浅了那段不是回忆的记忆,岁月磨平了那些沧桑的心酸印记。你们、我们一同走过的路清晰曲折,浅浅的脚印仿佛被海浪冲洗过的沙滩,模糊迷离。十字路口的身影渐行渐远,是否消失在地平线。下一个路口,你们会遇见谁,谁会遇见我?就这样,说再见,期待下一次我们的再见! (作者系中文系2010级学生) 五月的繁花 ★杨龙 突然就站在后青春的年代,毕业的季节,望着那五月的繁花凋落着离别的怅惘。当我将要走向人生的下一站时,我把这一段过往回望,就好像友人离别前再向朋友招手作别一样。四年的大学生涯将了,同学间每每道来,总逃不过一个“快”字,当现在回忆起大一刚刚进入学校时自己那稚气未脱的形容,似乎是再也回不去了。 记得当初入学的时候,带着一半失望和一半希望而来,还有对自己说的最真切的一句话:“我要考研的。”现在,当那时的想法已然成为现实,大学算是充实、亦感无憾。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大学应该是充满色彩的,可是,当我毕业时,我觉得我的大学是那么的单调,就只有仅有的几种色彩一直在渲染它。生命的色彩纵然是多姿的,可是适合我们自己的却并非全部,我们要找好那些适合自己的,然后尽情地来让自己成长。 整个大学期间,我的生活如此简单,大一玩过,大二写小说,大三大四为考研准备,生活得简单,让我学会独处,让我来思考。我总觉得,生活是一种百分比式的,我们尽可能按照最好的度来做每一件事,可以玩,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该如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的业余爱好除了写作和打乒乓球之外,并无其它,况且玩乒乓的次数寥寥可数,对于文学,也是纯粹的业余。尽管写些文章,但大多数只是自己看看,我不是文科生,不学汉语言文学,不懂得平仄,只是凭着感觉来。我的认识中,真正的文学家都该是一个“造心”者,而我只是在写自己的心,却没造出一个来。 现在想想,这般生活那么的单调,可是,当这一切在这一刻都将留在对大学的整个记忆时,即使当时觉得无味的生活,现在也有那么点丝丝美好。尤其考研复习期间,类似高考前的日子,疲惫和坚持填满生活的每一个沟壑,才抚平前进的道路,每天晚上十一点回宿舍的场景,恍如昨日,学苑路上的晚风吹奏着季节的变迁,那偶尔的满月凝视着最为宁静的梦。 当这一切即将离我远去的时候,我想起去年大三时写过的一首诗《过牡丹园有感》: 雍雍牡丹秀傲姿,妖妖芍药现琼枝。 娇容依旧年年有,明年花开君在斯? 这是我去年春天途径门口牡丹园时,想到08级学长即将离开学校后写的,现在恰好应用到自己身上,明年繁花盛开时,我已不在斯了。 在离开后,我会想念这些时光,想念这个学校,不管她如何。于我大学生活的两个主题:文学和考研。诚然伴我到现在,亦会到将来。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每个人想的和其爱好不相径庭,追求自然迥异,然而归根结底,就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特长,足矣。 (作者系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2009级学生) 这一年,我二十 ★张 茜 顺着阳光切下来的角度,看看天空白云划过二十岁的痕迹。这一年,我二十。 有人说“2012”是世界末日,只有花巨额买下一张能带我们离开这里的“船票”,才能在这场毁灭中成为幸存者。虽是玩笑话,可却毫不影响它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末日”那天,天未亮,我站在宿舍楼下的花园里,等着太阳从东方的山脉中升起。 在心里悄悄问自己,若此日的太阳没有升起,你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吗?若此时死去你后悔吗? 声音打在心房的墙壁上,被扩大成数倍。我不断在脑海里搜寻,然而,那一刻脑中一片空白,只得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的山,看着云层泛出淡紫色的光在眼前渲染开来,然后颜色慢慢加深,层次逐渐明了。我静静地站着,听着火车呼啸而过,留下不知伸向何处的铁轨。 末日没有来,我却开始问自己活着的意义,问自己此刻的生命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模样。生命不单单是活着,要向它注入灵魂的力量,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天。二十岁,是该对自己的梦想负责的年龄啦。 这一年,我二十。为了以后的梦想,我删掉了手机上的QQ,远离了人人,很少再涉足社交网站,尽可能多的泡在了图书馆。然而,当我拉开淡蓝色窗帘,当阳光洒到了现实的生活里时,我依然不知所措,未来的茫然飘浮在眼前,迷雾一般,遮住了方向。梦想梦想,每个人都想把你放到心里,可是你到底在哪里? 有段日子学校修剪树木,学苑路上覆盖着满地的黄叶与残乱的枝杈。每每走过,总是不自觉多瞅几眼,希望可以淘出一些样子称心的老木头做成一些东西摆放在房间。碰巧某次,经过时看到左腿方向一个怪状畸形的木块倔强地立在萧条的空气中。我将它带回去清洗,很久没有如此安静专注地做事情。身边的学长学姐在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考、研究生入学考的各个考场打转;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现场,惶惶不可终日。当我用小刀对木块做简单修饰的时候,仿佛看到一颗葱茏大树,它的根深深扎入地下,牢牢抓住土壤,向着自己想达到的方向伸展。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师的话“孩子,让自己沉淀沉淀,多读些书,多读书总是好的。” 桌边摞起的书的边角,不知何时落上了灰尘,我看到当初自己兴致勃勃买下的读物此时却被丢在角落。我决定重新拿起它们,继续读书。通往梦想的路有很多条,二十岁,我在通往梦想殿堂的起点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一年,我二十。我明白原来活着要有梦,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忽然意识到,那些生命发光的人绝不会只是说,他们将灵魂磨成一把剑,可能耗尽坚强,可能历尽沧桑,可是却始终不忘初衷的坚持,是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们最终走向了梦想殿堂中。像是在穿越秦岭悠长悠长的隧道,隧道里充满了墙壁反射回来的嗡嗡声,从起身这一点看不到另一头的光亮,可是谁也没有想过回头。 这一年,我二十岁,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向梦的旅程出发! (作者系中文系2010级学生) 诉 别 离 ★李 萍 梦回曾惜与君别,几多杨柳几多愁。转身去,心不舍,独抱幻想,不见君留。几滴冷雨湿眼眶,一缕晓风徒添伤。销魂处,痛离别,血泪落下,苦沦天涯。 今宵醉酒复几回,独留空杯对残月。红尘处,巧相遇,今君何处,望断尘路。埋藏断桥几次别,拭去多少离人泪。思念深,最难忘,青山依旧,物是人非。(作者系中文系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