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江河畔到大洋彼岸(上)
文章字数:1,327

——我校首位国外名校研究生的追梦历程 ◆记者 彭丽娟 学生记者 朱自立 我校外语系2009级英语本科专业学生李玮莹今年成功考取了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生,被录取为该校媒体与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我校历史上首位考取国外名校研究生的学生。日前,李玮莹已经赴英国留学。从云南昆明到陕西商洛,从普通二本院校本科生到国外名校研究生,从丹江河畔到大西洋彼岸,这个女孩儿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追梦历程。 最初的梦想 李玮莹出生于云南昆明,是一位爱学习的女孩儿,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高中期间还担任过班上的文艺委员。中小学时期的这段经历使李玮莹自信心日渐增强,她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在求学的路上走得更远。加之身边很多亲戚、朋友留学深造经历的影响,“出国深造梦”在李玮莹心中更加强烈。在大多数学生还处在迷茫期时,李玮莹已经为自己的未来构筑了梦想蓝图,这使她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 但在高考前夕,李玮莹的奶奶病重住院。李玮莹和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奶奶生病对她影响很大。高考时,李玮莹发挥失常,高考成绩公布后,她与理想中的名校失之交臂,奶奶后来也不幸去世了。 来到“丹水上庠” 亲人的离世,高考的落榜,一个接一个的冷酷现实使她变得沉默寡言。2009年9月,带着这份遗憾,她来到了商洛学院,被补录到人文社会科学系就读。在商洛学院这块被誉为 “秦岭明珠,丹水上庠”的净土上,李玮莹逐渐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渐渐找回了自信。她下定决心,在大学这个新的起跑线上重新出发,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追寻自己的梦想。 半年后,李玮莹在学校相关部门了解到,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学习后,在达到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调剂专业。这个消息对李玮莹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惊喜。因为她清楚,要实现自己的“出国梦”,必须要先过语言关,而转入外语系无疑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外语、提高水平。很快,她的专业调剂申请得到了批复。 李玮莹很有想法也很会生活,她将学习、生活安排得潇洒自如、张弛有度,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学习时,她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一学就是一整天,有时甚至错过饭点;她在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卡片,早上起床看,晚上睡前看;为了练习口语,李玮莹常常一大早起床,跑到楼顶上大声朗读、反复背诵。李玮莹的同学说,那时候她的口语水平在班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她还是坚持不懈,因为她的目标要比一般人高出许多。李玮莹爱学习,但绝不是一个只知道死学的书呆子。她爱好广泛,喜欢旅游、摄影,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游历了很多国内名胜。她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路上的经历会磨练你的意志、开阔你的视野,更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年少出书主编诗文集 在校期间,李玮莹课外生活非常丰富,喜欢文化传媒的她,大一进校时加入了校大学生通讯社,发表了很多文章,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被选举为文艺部部长。这期间,她主编了一部反映当代大学生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的诗文集《我们二十岁》,在全校引起了很大反响,获得了相关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 这本凝聚了李玮莹心血的诗文集,为她日后的简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玮莹说:“国外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这本诗文集是我顺利通过莱斯特大学研究生入学面试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