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江河畔到大洋彼岸(下)——我校首位国外高校研究生的追梦历程
文章字数:1,143
◆记者 彭丽娟 学生记者 朱自立 漂洋过海赴美实习 学习之余,李玮莹经常上网浏览一些国外网站、留学生论坛或一些国外考研交流群,了解考取国外研究生的最新动态。2011年,她在网上看到了陕西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经过申报、考核、筛选,李玮莹申请成功,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州府罗利(Raleigh)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带薪实习。 在罗利她做的是前台工作,是一家披萨店的领位员,基本职责就是领位、接电话还有帮忙清理桌子和餐厅。来罗利的第一月是实习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因为不熟悉全英文的生活环境,她经常听不懂或听错客人的话。不过李玮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适应了新的语言氛围,把披萨店作为练习英语口语的实战场,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实习期间的生活其实是单调且艰苦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李玮莹回忆说:“那时,我们对当地的环境不太熟悉,经济上也比较紧张,平时除了在上班的地方吃工作餐,也在家啃面包,或者用清水煮面条然后用辣椒和盐巴拌着吃。公寓里没有家具,所以在开始的两个月里我们都睡地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磨灭她的意志,工作之余,李玮莹还积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子,尤其是接触到了很多华人学生,和在美国留学的硕士、博士进行交流,获得了许多启发和鼓励。 在实习日记中,李玮莹写道:“在新的圈子里,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忽然明白,生活需要的是坚强,但不是苦撑着的坚强,而是从内心绽放出笑容的坚强。挫折有的时候是好东西,因为挫折可以打磨掉过分的幻想。带着一点幻想去发现生活,生活依旧不失新鲜感,但却可以多一些从容。” 七份大学录取通知书 赴美实习结束回国后,李玮莹开始为出国留学进行积极准备。经过两次雅思考试,她最终达到了学校的语言要求,然后向国外心仪的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为了保险起见,李玮莹采取“全面撒网”的策略,她向很多国外高校提交了入学申请和简历。她告诉我们,在寄出申请书的时候,内心并没有很忐忑,反而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努力,不管结果如何,也不会有遗憾了。 在通过很多学校初审后,她首选参加了在英国稳居前15位的百年名校莱斯特大学的面试。凭借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李玮莹赢得了面试官的关注与青睐。在漫长的等待中,李玮莹收到了有“英国媒体研究和大众传播研究的风向标”之称的莱斯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此同时,她还陆续收到了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利物浦大学等7所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又是一年新学期,离开母校去英国开始新旅程的李玮莹说:“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让我在这里不断成长,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谢谢他们!我想和同学们说,不要自卑,我们并不比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差。大学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