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内容
文章字数:4,001
泪 流 向 下 ★鱼在洋 这几天正看贾大师的新长篇《带灯》,且不说小说有多好,单是别出心裁的书签就让人眼前一亮,只短短的几句话,说的是带灯觉得她的命运就是佛桌边燃烧的红烛,火焰向上,泪流向下。这话太好了,可能只有贾大师才能说出来。人生便是这样,好人便是把光明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朋友们里有好多这样的人,刚刚在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人却走了的朋友周跃进便是一个。 爱喝酒对身体不好,这是个真理,地球人都知道。可爱喝酒的人朋友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和老周成为朋友也是因为酒这神仙的甘露。他爱开车,又给一个我的朋友当司机,我俩就有了来往。他比我大几岁,却一点也不装,大家都狗皮褥子没反正,一来二往就成了自己人。他车开得稳,一点也不像有些人手一挨方向盘就张得没了领。 人生总有些巧合,让人不能不佩服生活的神奇。那次送老婆和娃去上海他大舅家过年,时间还没到,一家人在解放路的民生闲逛,忽听有人叫我的名字,一回头,看到的是笑嘻嘻的老周,原来他们也到省城开会来了。他问我回去不,我当然要回。后来刚把家人送上火车,他的车就等在车站广场了。路上他问我,喝一回吧?我说,喝就喝,谁怕谁?晚上在工农路一个小酒馆,四个人喝了四瓶酒,大家都喝高了,有两个朋友在街上你送我我送你,都怕对方喝多了,硬是送了三个小时。我自己咋回来的不知道,一进门就关了手机,心里还说,你们一点不够朋友。没人送我,害得我一人翻大门差点掉下来。后来的事情让我后悔不已,好多天都没脸见他。原来是那天我俩的电话都不通了,亲戚朋友一夜没睡,把车能出事的岔道桥洞都寻遍了,天明时才看见他的车车门大开,停在路的拐角,他在路上睡得正香。当我的房门天一亮让人叫开,说起一夜的奔忙时,我后悔日踏了。这件事反倒让我们的关系更铁了。我俩还到镇安柞水山阳走了一回。那是五一长假,刚过了隧道,就让个高个子交警把照收了。现如今我还佩服那交警是好样的,明显的是市上的小号车都能不看情面,实在是难得。那一路酒喝好了,也愉快得让人难忘。 他病了以后,还相当的乐观。他还给我发短信说等病好些了,再到外县转转。他女儿结婚时,朋友们为让他高兴,拚命地喝酒。他坐在边上,笑笑地看着,还硬要划拳,当然酒让人代了,高兴却是写在脸上。上周五去看他时,他已经病得深了,几个朋友强装欢笑,说些笑话,他不时笑了,样子满开心。谁料过了七天他就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让人无话可说。 人这一生,泪流总是向下的,谁也没法决定生命的长短,只能用眼泪送别亲人和朋友。春天就要来了,就折枝迎春花给老周吧,去了天堂的老周不想看到眼泪。好好活着吧,只是不要忘了老周,永远记着像佛前红烛那样的朋友老周的好。 (作者系商洛作家、《商洛日报》编辑忆聂玮) 忆聂伟 ★米忠良 凝视照片泪泉涌, 同窗共读情义浓。 英年不幸离人世, 常使亲友忆音容。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离退休处职工) 思念进行曲 ★张倩妮 思念是一弯浅浅的河流,从这头到那头,流淌着心情、跳跃着感动、浮动着思绪。那是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符,却有那么沉重的意味,那是一首亢长婉转的思念之歌,荡漾在游子的心头。 亲情就像一首浑圆壮阔的秦腔!我来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陕北新城——榆林。在那座小小的城中,承载了我十八年的记忆,父母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让我熟悉、依赖,慢慢的就成了习惯。这片情就像秦腔一样历久不衰,辽阔的天地间吼起一声,便像撕裂天空一样壮美,那是天地间大爱。 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商洛已有三月之久,习惯了每天和爸爸谈天论地、胡拉闲谝的日子;习惯了整天拽着爸爸的大手,撒泼似的追寻美食;习惯了妈妈做的钱钱饭、八宝饭、洋芋擦擦、土豆炖牛肉;习惯了和爸爸妈妈分着大柚子看着电视剧……当环境改变的时候,这些习惯忽然被拉扯得生疼了,要自己学会那么多的事情,结交那么多的朋友,看透那么多的风景。原谅我只是个被你们宠坏的孩子,在你们离开的时候我会背过身去抹掉泪水,在你们的关怀声中我会匆忙挂掉电话,我害怕颤抖的语调暴露了我的怯懦。 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知道家中的父母一定思念着我,他们知道我是个心思细腻、不善言表的人;他们知道我肯定没有电话里笑得那么开心;他们知道懂事的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提忧;他们知道我一定会想念日日陪伴我的小狗;他们知道我一定想家。 同样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思念你们,在一次次的不开心中我已经成长了许多,请你们不要担心,成长这杯酒,还是让我独自品尝才会晓得真滋味。平坦也好,曲折也罢,总有一种方式让我骄傲地长大。我会让你们一如既往地骄傲下去! 有一种亲情像秦腔一样能让粗犷有力的歌声震憾陕北人的心头,开出朵朵明媚的花,依着思念的河流渐行渐远,亲情的主题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她的内涵。 离别是一首太过仓促的歌,我看不清它的容颜,只是依稀记得有些碎片散落在那个九月,那个被风吹散的九月,一首离别曲黯然神伤。 思念是一首亢长绵延的歌曲,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开出一树的佳期如梦。梦中我回到家乡,得很甜。 听!窗外的思念在歌唱…… (作者系中文系2013级学生) 遇见庄子 ★韩景波 遇见庄子,当然是在昨天晚上的梦里。白发白须,道骨仙风的一个瘦老头。眼睛睿智,面颜和善,透出的都是他思想的丰富,和处世生活的淡定。梦见庄子不是无缘无故,而是近来得空我有机会读到《庄子》,前天在安慰一位活得很累想自杀老了去的朋友,又说到庄子和他的 《庄子》。 是啊!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人们会在荣辱得失的追逐中迷失自己。我们虽然都懂得“船过水无痕”的道理,但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甩开包袱轻装简行,恐怕还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也是因为这样吧,我想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庄子和他的 《庄子》。翻卷细想,要看他怎样以达观的心态,把人生的烦恼与痛苦一一点化成连绵无尽的美好时光。 在庄子的理论中,最令我爱用的当属“心斋”一说。《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颜回问,何为心斋?孔子是这样回答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目,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所说的“心斋”,并不是指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它是一个怎样去保持超越功利的心境和态度的问题。 现在人不缺吃不缺穿了,但要命的烦恼和困惑多了,常会让人闪过刹那归隐念头,甚或自杀,一了百了,这是事实。但不可呐,我们怎样才能面对纷繁世界外在诱惑的同时还能进行内在的把持?又怎样才能远离桀骜不驯的态度,为社会环境所容呢?《庄子·知北游》中的“外化内不化”的处世哲学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它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人的自然本真与外界事物关系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要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顺应社会潮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期许,遵守既有的社会规范,这是“外化”。一个善于外化的人,这是处世的本事。在这基础上又不被纷繁复杂的社会外物所左右,不受身外之物的束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最真的自己,这是 “内不化”,这又是做人的高尚所在。庄子处世的智慧就是: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应该随遇而安。即是,无论世界有多么千奇百怪,我们都要学着接受,因为“存在即合理”,但无论世界有多么千奇百怪,我们始终要在心中保留一份本真的自己,要坚持自己的所想所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并心存一份坚定的信念,坦然面对社会,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有人说,有点年纪去读老庄,方能悟出人生的许多,而我要说,人最好在年轻的时候就读点老庄的东西。虽然我们的心灵、修为和老子庄子的境界相隔甚远,但是,如果我们有心学习,哪怕只向他们借得一束智慧之光,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悟,就能在我们需要穿越黑暗的人生隧道时,为心灵找到光明的出口。 是的,现在再回想过去走过的路,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有些是那么的不该啊,都是因为缺少智慧,缺少了今天的这些悟啊!(作者系洛南三要中学教师) 盼望冬雪 ★田家声 在北国,冬日里不下雪哪还叫什么冬天? 雪是冬天的精灵,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的一份圣洁礼物,也是北中国冬天的使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伟人的吟唱是多么的豪迈,又是何等的气势磅礴。“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艺术夸张的写照。冬来了,意味着雪也来了。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在广袤的北国大地漫无边际地飘飘洒洒,好像十万八千魔鬼在空中乱撒石灰。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疑是历代诗人咏雪诗中之佳句。唐朝乡土诗人张打油先生 《咏雪诗》云:“天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可谓民间咏雪之精品。被世人戏称“打油诗”。这位张打油也因此名留千古,可以说是打油诗的祖师爷了。“大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昔日谢太傅于寒冬下雪日召集儿女治学的句子,比喻可谓形象恰贴。 时令已至冬至,进入“数九”天,该是下雪的时候了,连歌中也唱道“数九那个寒冬下大雪”,然而却一直未见雪的踪影。难道真的是环球气候变暖,雪便不再光顾人间?无了雪的冬天,人们不再缩头蹴脑,老人们也不再留恋热炕头,牲口也不再在畜棚里瑟瑟发抖,鸡们不再愁无处觅食,小学生上学不再怕滑倒雪地,也无了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的情趣…… 农谚曰:“冬天不冷,五谷不丰。”谚语亦云:“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瑞雪兆丰年”是老祖宗总结的箴言。信哉斯言! 然而,这个冬天无雪。 无雪的冬天不是个好兆头! 某日,退休赋闲的田某人踽踽独行,漫步在商州丹江公园。沐浴着癸巳年冬日难得的暖阳,倾听依然滔滔的丹水声,心头蓦然凭添了几多莫名的惆怅。 老天啊,何不痛痛快快赐人间一场冬雪?哪怕是“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又有何妨! 君不见干涸的麦田盼望雪的滋润,浮躁的人们心灵等待着雪的慰藉。 暖阳高照。猛然抬头,瞧见公园树林里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好像在说:“盼望冬雪,盼望冬雪”!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