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文章字数:2,914
     对于一段美好的大学记忆而言,除了踏实的学业之外,加入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社团,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交流、扩展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锻炼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享受精彩的社团活动无疑是大家所津津乐道和追求的。每年十月,我校都会举办“社团文化节”,各个社团纷纷亮相,开展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校现在有多少个学生社团?它们的运作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大学生通讯社组织学生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却意外发现,“繁华”的背后,社团组织者和广大学生也有着各自的苦衷。
     创建:新生社团如雨后春笋
     今年开学的社团纳新周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校社团数量比去年多出很多,新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记者从党委宣传部刘麦霞老师处了解到,我校现有注册社团32个,涵盖公益、实践、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六大类;其中近两年新注册成立社团11个,分别是:教学技能研讨协会、尚漫缘动漫社、清商汉服学社、F.F.Y轮滑社团、图书馆学生读者管理委员会、先锋新媒体社团、文化创意协会、记忆与思维协会、营养美食与健康协会、物理学社、军事拓展协会。此外,还有一些新建社团正在办理审批手续。
     新社团的大量涌现,既反映了我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对大学生创办新社团的支持和引导。校团委宣传部部长王宗运告诉记者,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一个优秀的高效社团,能够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锻炼交往能力、竞争和协作意识,对塑造健康的学生心理、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校团委一直支持、鼓励大学生创办各类社团,并通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多次发布通知,引导我校学生创建自己喜爱的社团。
     新成立的军事拓展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关注军事信息,喜欢和同学们探讨我国国防军事建设的发展。进入大学以后,看到团委关于注册成立新社团的通知,就联系同样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申请成立了军事拓展协会。他表示,感谢学校最终批准了社团的成立;第一届纳新军协就招了60多名新生,现在发展得很顺利,今后一定要把社团办好。
    选择:既有期待也有迷茫
    纳新周中,各社团在利用展板、海报、广播、网络等传统方式开展宣传的同时,更有很多出奇制胜的个性化宣传路线:动漫社的招新社员们穿上了别具一格的cosplay服装、汉服社社员身着古装汉服巡回走秀、街舞学社“搭台演戏”、音乐协会“笙箫鼓瑟”……面对32个社团色彩纷呈的“诱惑”,刚刚步入校门的大一新生难免有些眼花缭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校学生对社团的选择可以总结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出于专业学习辅助的需要,二是出于兴趣爱好的追求,三是考虑到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四是随意选择与盲从。
    “刚到学校的时候,看到这么多社团都在纳新,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好……”健与美协会的一位新生告诉记者,“通过学姐的宣传,我知道这个社团教啦啦操,想到自己作为女生,学啦啦操既锻炼身体,还能塑形、减肥,我就报名了。”记者发现,像这样最初没有明确的兴趣目标,因为受到宣传的影响而选择加入某个社团的学生为数不少。
     也有的新生一入校门甚至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既定的目标,在社团的选择上则果断的多。青年志愿者协会一位新生说,“入校以前,我就觉得志愿者是一个很神圣的称谓,就报名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现在已经参加过几次志愿服务,感觉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还有同学因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考证需要,选择了计算机协会、英语协会等等社团。
     在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中,有的选择埋头学习、不参加任何社团,有的在几个社团之间犹豫彷徨,有的同学则一口气加入了五、六个社团。经过一两年之后,很多同学往往发现当初的选择是一个错误。不少大二、大三的同学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大一选择社团时头脑不够冷静,只要是感兴趣的,或者是经不住学长学姐的宣传,哪怕不太感兴趣的社团也都加入了;后来因为学业紧张或和缺乏兴趣等诸多问题,加入的社团最多坚持一学期,有些甚至不到两个月就都退出了。
    运行:社团活跃度差距较大
    学校对学生社团的创办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则千差万别。有些创办较早、“历史悠久”的老牌社团,现在人才凋零、活动较少,甚至处于半停滞状态,另一些社团则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以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该社团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优秀团队”、陕西省慈善协会“先进集体”、陕西省“为老服务志愿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社团负责人张攀前不久还评为2014年“商洛十大孝子”并受到市政府表彰。还有环保协会,也因为连续组织开展并参加商洛各级环保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社团负责人邵兰兰日前还被评为“商洛最美环保人物”。
     在这些社团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不少同学也反映所在社团存在种种弊病。一位大二学生对记者说:“我校社团种类,基本上能满足同学们的兴趣,很多社团都能举办同学们喜爱的活动。但是也有些社团只收钱却很少活动,少数举办的活动也不太符合社团的性质和定位。”记者还经常听到身边同学抱怨:部分社团开展活动不能体现本社团特色,活动大同小异、“名不副实”,社员签到流于形式等……
    “很多社团成立时,仅凭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起来。制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时不明晰,在传承过程中对社团宗旨、发展方向、活动目的、社员管理措施没有传承下来,造成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又缺乏监管,运作不规范。”一位已经毕业的校友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社团生活时这样说。
    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及社团负责人对于社团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很多负责人表示,社团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客观因素限制:发展空间有限;部分日常训练任务和活动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活动场地;最担心还是新社员对社团没有持久的激情,好多新生只有三分钟热度,只要新鲜劲消退了就对社团不闻不问了,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发展:制度和观念很重要
    对于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受访同学们纷纷建言献策。有人说,应该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为社团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开展活动。社团内部一定要按照章程规范化运作,社员要对社团所属性质分析透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才能办出独具特色的活动。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些系统化的建议,如创新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加强监督力度;加强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社团的性质、特点,打造精品活动;加强社团间的互相学习与对外交流,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综合评估等。
     对于社团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社团负责人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每次社团活动后,都应该反思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扛过去’的决心。对于社员参与积极性下降、工作停滞不前等问题,应该给社员提供充分的实践平台,让大家通过亲自参与组织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时间能力。还要重点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和引导,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王宗运老师告诉记者,社团是发扬校园文化的载体,但因其流动性较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社团观念。社团是同学们发展兴趣爱好的成长平台,大家不应以获得自身利益为追求目标,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和历练中提高能力、收获成果、促进自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