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毕业生叫赵倩
文章字数:1,416
                                                                                                 □王天时文传学院教授
    2013年6月,是商洛学院历史系毕业生赵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的时节。这一年,她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复习,终于考上了家乡渭南市的“村官”,被分配到离县城比较近的一个乡镇工作。在此之前,她接到了商洛市自强培训学校担任副校长的聘书。是继续在民办学校里任职,还是在公职行列里寻求发展,这是生活交给她的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赵倩于2007年考入商洛学院历史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学院组织的文艺活动,获得文明大学生、优秀团员等光荣称号。2010年暑假开始,在商洛自强培训学校兼职。面对两难的选择,她开展了何去何从的思想斗争。她想,自己虽然考上了“村官”,进入公职行列,但写写材料、送送文件的工作对于自己过于轻松,发挥不了特长,提高不了自己的能力。而自己主持一个民办培训学校的工作,一方面,这样的工作比较熟悉;另一方面,独立的管理一个学校,也是对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她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她辞了“村官”,到商洛自强培训学校走马上任了。
    随着“凡进必考”政策的推行,考试培训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开始的时候,交费少,参加培训的人数多,培训学校的生意十分火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考生文化程度高,自学就可以达到一定水平,不需要培训,培训学校的生源逐步减少。另外,北京、西安等大城市专门成立的培训机构,也把业务伸展到中小城市,争夺培训资源。因此,地方培训学校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一个培训班只能招到几名学生。要想把培训学校办好,赵倩面临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赵倩是一个坚强、自信而有主意的女孩。她有着在培训学校兼职的工作经验,也参加过地方和大城市的考试培训。她认为地方学校聘请的老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一定比大城市老师的差,社会上存在着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态,而大城市培训机构授课方式也存在着缺陷,一个人要讲政治、时事、法律、哲学、历史、公文写作等,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是不可能全面地掌握所有培训知识,讲好每一门课的,只有组织好、宣传好,才得以扩大培训学校的发展空间。
    2013年7月,陕西省招教考试报名开始了。她广泛宣传,并推出了培训的优惠政策,凡提前报名培训上课的可以在培训费中减免100元;没有通过考试的,可以免费参加下一次培训。很快,就有15人报名参加。经过为期三天的培训,有12人顺利通过面试,通过率达到80%。培训时间虽短,但这是她帮学校从培训市场上淘到的第一桶“金”。对于学校来讲,这只是其中的一次收入,但对于她来讲,这是自己主持下的第一笔财富。
    2013年9月,陕西省振兴计划招考报名工作又开始了。这一次,赵倩宣传工作的力度比上一次更大。她把招教考试通过面试的13人的姓名、成绩以及岗位以喜报的形式在报名处、城市公布栏进行张贴。分数是硬道理,考试成绩最有吸引力。在随后的振兴计划笔试培训中推出新的报名优惠政策,在招收到的20人中,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就有13人;振兴计划面试培训中,培训51人,通过面试最终被录取的就有33人!两次培训中学校所得到的收入以及声誉,是赵倩帮学校淘到的第二桶“金”。
    2013年9月底,陕西省乡镇社区工作人员招考报名工作又开始了。这一次,她除了沿用上几次的优惠政策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不过退费。这一举措使得社区笔试培训举办了两期,连续招收到将近三十人。这是她帮学校淘到的第三桶“金”。
    市场经济是依靠知识和智慧支撑的。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应用能力的大学生只要瞅准了方向,敢于拼搏,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