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好故事飚好声音赞正能量
文章字数:1,313
一群熟悉的身影,操着毫不煽情的朴实话语,马不停蹄地穿行在九个学院的会场,轮番晒出自己并非轻松的心路历程,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好似雨打水面涟漪起,引来一片点赞之声,掌声此伏彼起,好评如潮。这是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报告会的场面,直接受众达3800人,可谓盛况空前。一场貌似普通的报告会凭什么触动了师生的心弦,使大家感慨不已呢?
首先,这是一场主打“真人秀”的故事会。故事的主角就是讲演者本人,他们就生活在师生之间,就是我们的身边人;故事的内容都是讲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的体验,真情的感悟,真实的流露,毫无弄虚作假之势、矫揉造作之情。讲故事的人娓娓道来,听故事的人沉浸其中,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感受把台上的报告人和台下的观众融为一体,心灵零距离的碰撞,没有了形式主义栅栏的阻割,没有了空洞无物的说教,自认就会产生思想的共鸣,所谓“情动深处自然通”,用师生的话说就是“心灵受到震动和洗礼”。
其次,这是一场“凡人秀”的报告会。报告人来自学校四院一部,身份大都是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和在校就读的学生,既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分,也少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并非什么“高大上”。但就是这样一群貌不惊人的凡夫俗子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或是扎根教坛的“教学名师”,或是造福一方的育种专家,或是见义勇为的学者,或是义无反顾执着善举的孝子,或是身处困境顽强应对一片爱的蓝天的强者。他们的事迹既朴实又感人,他们的形象既可亲又可敬,他们的精神既平常又高尚。他们的确是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优秀代表,不愧是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者。宣讲团成员们的报告,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的真善美,传递了对事业、对他人大爱的正能量,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致敬!
第三,这样的报告会是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的成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大政治优势,几乎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搞。贡献不少,作用不小,但其成效不尽如人意,为人诟病之处也并非鲜见,那么能否把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这方面报告常有的“抬头率”不高等现象,简单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呢?答案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的报告会里。几乎每场报告会的组织这都用“秩序井然、注意力高度集中、无一人看手机”等词语描述会场氛围。可见,大家并不是一概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反感那些脱离实际、内容泛泛、形式枯燥的空洞说教。要真正增强这类活动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在“接地气”上下功夫,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更加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造出更多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进头脑,进心灵”。
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里。它承续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它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它融合了世界文明的优秀元素。无论老师或学生,不管长者或后辈,大家都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对美好价值的向往、追求与践行,正在并将日益成为祖国每个公民、学校每个师生强烈的共识,成为人们不二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在于朴实无华,在于忠实践履,在于执着坚持,人人皆可为之!
首先,这是一场主打“真人秀”的故事会。故事的主角就是讲演者本人,他们就生活在师生之间,就是我们的身边人;故事的内容都是讲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的体验,真情的感悟,真实的流露,毫无弄虚作假之势、矫揉造作之情。讲故事的人娓娓道来,听故事的人沉浸其中,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感受把台上的报告人和台下的观众融为一体,心灵零距离的碰撞,没有了形式主义栅栏的阻割,没有了空洞无物的说教,自认就会产生思想的共鸣,所谓“情动深处自然通”,用师生的话说就是“心灵受到震动和洗礼”。
其次,这是一场“凡人秀”的报告会。报告人来自学校四院一部,身份大都是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和在校就读的学生,既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分,也少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并非什么“高大上”。但就是这样一群貌不惊人的凡夫俗子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或是扎根教坛的“教学名师”,或是造福一方的育种专家,或是见义勇为的学者,或是义无反顾执着善举的孝子,或是身处困境顽强应对一片爱的蓝天的强者。他们的事迹既朴实又感人,他们的形象既可亲又可敬,他们的精神既平常又高尚。他们的确是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优秀代表,不愧是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者。宣讲团成员们的报告,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的真善美,传递了对事业、对他人大爱的正能量,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致敬!
第三,这样的报告会是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的成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大政治优势,几乎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搞。贡献不少,作用不小,但其成效不尽如人意,为人诟病之处也并非鲜见,那么能否把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这方面报告常有的“抬头率”不高等现象,简单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呢?答案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的报告会里。几乎每场报告会的组织这都用“秩序井然、注意力高度集中、无一人看手机”等词语描述会场氛围。可见,大家并不是一概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反感那些脱离实际、内容泛泛、形式枯燥的空洞说教。要真正增强这类活动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在“接地气”上下功夫,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更加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造出更多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进头脑,进心灵”。
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里。它承续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它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它融合了世界文明的优秀元素。无论老师或学生,不管长者或后辈,大家都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对美好价值的向往、追求与践行,正在并将日益成为祖国每个公民、学校每个师生强烈的共识,成为人们不二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在于朴实无华,在于忠实践履,在于执着坚持,人人皆可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