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国际期刊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
文章字数:299
近日,我校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彭晓邦博士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Photosyntheticresponseofsoybeantomicroclimatein26-year-oldtree-basedintercroppingsystems》被SCI期刊《PLOSONE》收录,影响因子达到3.73(IF=3.73),这是我校目前被SCI收录文章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
《PLOSONE》是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出版发行的期刊,该杂志在生物学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12位,属于2区。据悉,2013年彭晓邦博士就曾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PLOSONE》(IF=4.092)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彭晓邦博士国家林业局项目“秦岭东段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固碳能力研究”和陕西省科技厅项目“商洛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依托这两个项目,彭晓邦博士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3篇,ISTP收录2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
文/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PLOSONE》是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出版发行的期刊,该杂志在生物学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12位,属于2区。据悉,2013年彭晓邦博士就曾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PLOSONE》(IF=4.092)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彭晓邦博士国家林业局项目“秦岭东段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固碳能力研究”和陕西省科技厅项目“商洛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依托这两个项目,彭晓邦博士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3篇,ISTP收录2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
文/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