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西部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文章字数:2,733

★董小龙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常务副书记
尊敬的赵灵山主任,各位高校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深秋的商洛,山高水长,层林如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我们就在这里召开中国·中西部大学校长论坛——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英国)研修成果实践应用分享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在此,我谨代表省委高教工委,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赵灵山主任在百忙之中亲临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省内外兄弟高校的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
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陕西省的有关情况。陕西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全省常住人口3775.12万,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从北到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秦岭横贯全省东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也是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仓颉造字、周公制礼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古代中国,这里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00多年。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转战陕北13年,在小窑洞里改变了大世界。
三秦大地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从周朝的辟雍,到汉代的太学、隋唐的国子监等,都肇始于此。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如今,全省有高等学校116所,在校学生148.55万,“985”“211”高校、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国家重点学科、质量工程项目、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扶贫先扶智’,拔掉贫困的根,要重视贫困人口子女教育,不要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阻止贫困代际相传最有效的办法”“要构建以大学科技园区为骨干引领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抓教育发展,有一条必须始终把握好,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多次强调,要确保陕西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教育富民目标不动摇,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陕西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出台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高教工委和教育厅分设,高教工委内设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工委、稳定办高配为副厅级。二是确立了“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总方针,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三是加大投入,“十二五”期间,支持“985”“211”7所高校13.5亿元,确保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支持7所省属教学研究型大学10.5亿元、4所地方特色大学2.24亿元,提升省属高校综合实力;支持6所国家级和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带动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四是积极化解高校债务,2011年以来统筹资金化债106.5亿元,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的债务问题基本解除。五是大幅提高高校生均拨款,由2010的4260元提高到本科13000元、高职10000元,扭转了长期以来高校基本保障低水平运转的状况。去年以来,按照省委书记赵正永的指示,我们在全省高校普遍开展巡视诊断工作,逐校梳理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听取汇报,逐项解决问题。最近,我们正在加紧筹备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优先谋划“十三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工作。不同人的禀赋、能力、偏好不同,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也日趋多元,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德国的430多所高校,一半以上是应用技术大学。优秀的大学各有各的优秀,平庸的大学却有相同的平庸。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克服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的弊端,在不同领域、
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亮点。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定位各不相同,但这不应成为大学评价的标准。什么样的大学是一流大学?做得好的就是一流大学。应用型本科主要针对本科生,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技术型人才培养。我们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就是要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学校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既要开拓进取,又要量体裁衣,结合自身实际,彰显自身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调整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技术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学科专业 竞争力。我们既要服务于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长、成才,努力探索与地方、企业、行业之间“双赢”的合作机制。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汉刘邦、明末李自成等取道、屯兵于此。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此浴血奋战。此地兼容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诗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近年来,商洛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商洛已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区位优势,充满着突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商洛学院是商洛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省委、省政府对学院发展寄予厚望,商洛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学院坚持“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凝炼打造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将商洛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试点院校。这次中国·中西部大学校长论坛在商洛学院召开,必将大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果。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商洛学院发展,推动学校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校努力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恳请赵灵山主任及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多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传经送宝。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