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
文章字数:10,518
    
                             ★余方平   商洛学院教授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那场反侵略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开始最早(1931年9月,比欧洲战场要早8年),结束最晚(1945年9月,比欧洲战场要晚4个月),坚持最久(1931-1945年达14年之久),牺牲巨大(军民伤亡3500万人,仅次于苏联;财产损失极大,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中读出怎样的启示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启示一:落后就要挨打
    19到20世纪的世界,正值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的东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工业强国。为了掠夺资源和扩大销售市场,它必然要疯狂侵略像中国这样地大物博但却十分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中国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
    1.政治上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一套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统辖内阁各部的统治体系已经经过70余年的运转,事实证明,其统治能力是强大的。加上日本民族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此外只有一个阿伊努族,因此,它的民族凝聚力是很强大的,对外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合力。一句话,日本在政治上是高度统一的。
    而七七事变前的中国,可以用“一盘散沙”来比喻。虽然在此之前,南京政府名义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实际上各地方势力谁也不愿意真正接受南京政府的管辖。如东北有东北王(张学良等),西北有二马(马步芳、马鸿逵),西南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山西有阎锡山,山东有韩复榘,四川有刘湘、刘文辉的川系,云南有龙云的滇系等等。南京政府真正能够掌控的地盘是有限的(江浙苏沪一带),因此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七七事变前夕,已经与国民党军队整整打了10年。总之,中国当时是政局不稳,动荡不安,宛如一盘散沙,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大好时机。
    2.经济上
    二战前夕,斯大林曾极为轻蔑地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这种侮辱人格的话听起来固然刺耳,却是当时的残酷现实。
    一国军事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的。从下面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一系列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当时两国的差距有多大。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4.4倍)。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是中国的145倍)。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是中国的1.8倍)。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日本是中国的129倍)。
    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日本是中国的124倍)。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这就是说,当年偌大的中国竟落后到连一辆汽车、一门大口径火炮、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也造不出来。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别叫做“代差”。
    3.军事上
    (1)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2.5万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舰五类,总吨位5.76万吨。而截至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12.7万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90万吨。日本海军的军舰种类齐全,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修理舰、测量舰、各类潜艇,应有尽有。不要说日本的航母排水量有多大,单是它的“大和”、“武藏”号战列舰,每一艘的排水量都超过了7万吨。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66艘舰艇排水量的总和。这种差距是多么的悬殊!
    至于空军,更无可比性。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日产“零”式战斗机属当时一流战机)。当国力进行极限动员后,可升至年产1万到2万架。七七事变前,日本海、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陆军1480架,海军1220架),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陆军960架,海军640架)。当时的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包括作战飞机305架,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甚至连一个主要零部件都生产不出来。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仅在八一四空战中,国军一日之内就损失飞机89架,可以想象其质量究竟怎样。
    (2)双方陆军的对比也是差距甚远。按现代国防军事理念讲,国家平时应该精简现役军人数量,增加预备役兵员,节约资源用于更新武备,真正开战后,通过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总体战争。可当时的中国却相反。中国人口大约4.5亿人,现役常备军170余万人,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兵员仅150余万。以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基础而论,前者数额大得完全不合理,后者又小得不成比例。而日本与中国的情况正相反。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人口为9000万人,可精确统计并进行高效动员,常备军兵力不过38万人,而日本的预备役兵员多达410万。两者之和超过448万,占总人口的5%。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本的军事动员体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既可以利用朝鲜、东北到华北的铁路网,又掌握中日之间的海权优势,所以兵力动员后投送的效率也非常高。
    (3)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巨大差距。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至高中及同等学历的合格预备兵员,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则作鸟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7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中方军队平日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4)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差距十分巨大。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有专家研究认为,日本陆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中国一个营)的重型武器装备(指重机枪、迫击炮、防空炮、远程炮、坦克等),甚至超过国民党军队一个师(普通师)的装备。所以它们的攻击能力相当强大。
    由此可见,日中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巨大。国际间在战前根据两国军力国力对比,普遍认为一旦两国开战,日军只要动用15个步兵师团就能在短期内迅速彻底击败中国;最乐观的估计是德国军事专家的评估,认为如果中日开战,日军动用15个步兵师团进攻,中国最多可以坚持6个月。启示二:团结就是力量
    这里所说的团结,是指两种类型的团结。一是国内的团结,即国共两党的团结,带动了全民族(包括海外华侨)的团结;二是国际的团结,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两者缺一不可。
    1.国内的团结遥
    八一三事变后,因为日寇侵略威胁到了四大家族的核心经济利益所在地——江浙苏沪地区,蒋介石此时才公开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中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既然蒋介石政治态度发生了改变,当然中共也承认了蒋的统帅地位,共产党的军队也穿起国军的服装,帽徽上也是青天白日。这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局面才开始形成。由于国共两党携起手来,中华民族才可能全体动员起来,不分党派、宗教、阶级、阶层、行业、年龄、性别,都在“抗日御侮”这一面旗帜下携起手来,共赴国难。“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创作了大量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等,从此,中华大地上,到处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昂嘹亮歌声。数万名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奔赴国统区参军参战。史载当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安的西北联合大学,都有大批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壮大了中国的抗日大军,提高了军队的文化素质。
    海外华侨纷纷为苦难的祖国捐款捐物,华侨领袖陈嘉庚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据统计,华侨在抗战期间,每年所捐款项的数额占到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请大家想想,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数额!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贡献!华侨们在捐款之外,有不少人还回国参军参战。如在中缅公路上,就有数百名从南洋各地自愿前来的汽车司机,通过汽车把境外的援华物资运到中国西南。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你们在过去的历史教科书和历史著作中很难看到的国民党军人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首先,我介绍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少将以上的将领数额。共产党方面合计302人(共产党军队那时尚未实行军衔制,这里比照国民党军队旅长为少将来统计),国民党方面过去认定的是226人,最近马英九在纪念大会上说是268人。光从268人与302人这一组数字来对照,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抗日中,其实都是积极的,他们付出的牺牲是等量齐观的。
    其次,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样,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英勇作战,奋不顾身,牺牲在抗日最前线的军长级别的人物,共产党方面有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有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左权等人,国民党方面有副军长佟麟阁、军长郝梦龄、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等人。随时准备牺牲、作战前给家人留下感人肺腑家书的,共产党方面有东北抗联的赵一曼,国民党方面有石牌保卫战的指挥官、国军第11师师长胡琏。胡琏不但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5封家书,而且还有慷慨激昂的祭天誓词,表达了“生为军人,死为军魂”的牺牲精神。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临战前夕发布的公开遗书,更是让每一位中国军人为他感到骄傲。东北抗联有“八女投江”,八路军有“狼牙山五壮士”,国民党有“中条山铁汉子”,杨虎城所部八百壮士跳黄河。
    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时,英勇顽强,坚守城池,与城共存亡的事迹也有不少。淞沪会战时,姚子青率国军一个营死守上海宝山县城,全营全部牺牲。太原会战时,姜玉贞率一个旅坚守原平县城,全旅全部战死,无一幸存。徐州会战时,师长王铭章所率两千多人坚守滕县,最后,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国民党空军有3个飞行员的事迹十分感人。22岁的国民党飞行员阎海文,在淞沪会战时,所驾飞机机尾中弹,他跳伞误落日军阵地。敌人数百人包围他要捉活的。阎海文不慌不忙,等敌人靠近的时候,突然拔出手枪,击毙正面几名敌人后自杀身亡。日本军人敬畏他的大无畏精神,埋葬了他,并为他建立墓碑,称他为“空军勇士”。
    武汉四二九空战中,国军空军一举击落敌机21架,我方数名飞行员为国捐躯。陈怀民当时被4架日机包围。他在击落一架敌机后,不幸机身中弹,在将临机毁人亡的危急关头,他突然开足马力,猛力向对面一架敌机全速冲击,敌机惊慌失措,躲闪不及,遂被撞得粉碎,陈怀民亦成为名垂青史的烈士。
    1938年8月19日,空军飞行员沈崇海驾机袭击杭州附近海面停泊的敌舰舰载机,但当他准备俯冲时,突然机器发生故障,这时,返回修理已经不可能。于是,他开足油门,对准停泊在海上的一艘军舰直冲而下,顷刻间火花怒闪,海水冲腾,沈崇海已与敌舰敌机同归于尽。
    2.国际团结遥
    这也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上百年的落后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使穷凶极恶的日本在1945年9月签署投降书。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下面三个史实就明白了:
    第一,1944年4月,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了将近13年。按说,日本这时已是秋后的蚂蚱,但在这时,日军为了打通中国东北、华北通往东南亚的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日军只用了20万军队就把国民党装备精良的60万精锐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一下子就丢掉了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省部分地区,146座大小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被日军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于敌手,6000万同胞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这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1.4万人把19万东北军打得望风溃逃的形势何其相似!这真是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奇耻大辱!
    第二,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夕,仍然有100多万日本陆军占据着中国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而无论共产党的军队,还是国民党的军队,谁也攻占不了其中任何一座大城市。他们能夺取的,只是一些日军的炮楼和县城。
    第三,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接见外宾时,曾谦虚地(也是客观地)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是一个支队。
    以上三例充分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力量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国际背景,中国抗日战争不知还要继续多少年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国际团结,不光是外国反法西斯力量有力地援助了中国。中国拖住了日本100多万陆军,使他们无法腾出手来去进攻西方,也是对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的重要支援。中国战区成立后,中国的统帅蒋介石被赋予了统一指挥中国和东南亚北部战场的权力。中国派出远征军到东南亚协助英、美、缅等国军队作战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0余万中国精锐部队,伤亡人数高达20万。1942年3月,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奉命坚守缅甸北部重镇同古,掩护英、缅军队的撤退。师长戴安澜战前动员时公开宣读遗嘱:“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该师以9000人的兵力,顽强抗击了日寇2万余人12天的围攻,使日寇进攻东南亚以来遭到第一次失败,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刘放吾团奉命增援缅甸仁安羌。刘放吾团以一个团(约千人)与1万多日军精锐激战3个昼夜,迫使敌人弃尸1200多具后狼狈逃窜,成功地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缅军队7000多人,以及美国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军马1000多匹。50年后的199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布什均向已经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名将刘放吾将军表达了他们的感谢之情(刘放吾就是近年所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原型)。
    以上两例,都是抗日战争间,国际团结的典型事例。启示三:落后就要被歧视
    在战后处理日本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中国人民愤懑不已的事情。
    1.在雅尔塔会议(1944年春)上,美苏两个大国背着中国,出卖中国领土和主权,全然不顾中国是战胜国之一的身份。这一点同“一战”后日本要接替德国取得山东特权极为相似。
    因为美国跳岛作战牺牲很大,美国军事专家估计战争将在1946年结束,届时美国还要付出50-100万人的牺牲。为减少美国的损失,美同苏私下交易,要苏联在中国答应维持外蒙现状,出让中长铁路管理权和不冻港旅顺、大连等项条件下出兵中国东北,促使日本尽早投降。两国首脑达成了秘密的《雅尔塔协定》。此事由美国通知中国国民政府,让他们只需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即可。国民政府无奈,只好就范。
    2.苏联竟然两次阻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战后迅速崛起的另一个强国苏联,不但伙同美国出卖中国权益,而且两次阻挠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43年在莫斯科会议上,苏联坚持不让中国签署关于成立联合国的《普遍安全宣言》。1944年橡树园会议上,又一次反对给中国与美、苏、英同等地位。
    3.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之前,在法官座次排序问题上,暴露出西方国家看不起中国的倾向。首席法官由麦克阿瑟确定,其他法官将来在审判席上的座次由首席法官提出意见,最后仍由美国定夺。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其法官位置理应居于第二位(仅次于首席法官),但当时西方国家几次讨论时都要把中国排在美、英之后的第四位。
    4.在远东委员会(设在美国首都,而且首席代表由美国人担任)确定日本战后赔偿问题时,又暴露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歧视。该委员会决定:拆除日本工厂设备作为对战胜国的赔偿内容之一。首先要确定各战胜国应得到的赔偿份额。中国以一战后法国作为最大受害国得到德国赔偿份额为50%,以及二战后苏联得到德国赔偿50%份额的两个事例,向远东委员会提出要占50%的份额。但美国只同意给29%,苏联同意给30%,在对日作战中损失远远没有中国大,而且几次得到中国援助的英国给自己定的份额是25%,而同意中国只占14%的份额。大家想想,英国是从哪一年才开始抗日的?在缅甸,是谁的军队多次援助了英国?英国的做法明显地暴露了对中国的歧视!
    以上四个事例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即使你是战胜国之一,如果你什么都落后,那么在强国眼里,你只能做一个小配角。
    启示四:落后就要被“赖账”
    “赖账”,本来是指人们经济交往中的一种无赖行为。我现在用它来指日本侵略了别的国家以后还要耍无赖、翻脸不认罪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不认罪,不仅仅指政府首脑不认罪,实际上日本有个别首脑是有过公开认罪的,例如村山富市首相。但是日本在实际行动上不认罪。其一,就是参拜靖国神社(拜鬼);其二,就是日本教科书一直不承认侵略别的国家,这对日本国民的影响是十分久远的;其三,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强征慰安妇等等。
    那么,日本为什么在战后耍无赖、不认罪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由美国造成的,其次就是我们自己落后不如人。我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1.从政治上看,与美日有直接关系。
    (1)美国主宰了战后对日本的处置,决定了日本的发展方向与道路。表现在:第一,以美、中、英三国名义发表的督促日本投降的《波兹坦公告》中,美国有意不写废除日本天皇制度的条款,日本天皇恰恰利用了美国这一立场,向占领军统帅提出“保留国体”的无理要求。第二,麦克阿瑟同意了日本的要求(他当然是代表美国立场的),从此,最大的日本战犯——裕仁天皇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依然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统治着日本国。这件事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天皇的战争责任没有被追究,那就不可能去追究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造成了日本政府大大小小官员的无罪意识,既然无罪,还有悔罪认罪的必要吗?
    (2)美国掌控的东京审判存在严重缺陷,极不利于日本悔罪认罪。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被审判对象的范围狭窄,许多罪大恶极的应该被审判的战犯反而成为漏网之鱼。被审对象范围狭窄,没有把反人类罪、反和平罪列入对象。如日本731部队用活人做试验、细菌战等,731部队5000名军人无人受到审判,其头目石井四郎一直逍遥法外。再如鼓吹侵略战争,策划支持侵略战争的政客、财阀,个个都得善终,更没有把天皇及其家族列入审判对象。南京大屠杀指挥官中军衔最高的——陆军大将朝香宫鸠彦,只是因为他是天皇的叔父,便轻松地逃脱了正义的审判。即使只审判军人,也做得很不够,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竟然未列入战犯名单,后来反而成为台湾蒋介石政权的座上客。
    第二,东京审判侧重于对战犯个人的审判,而忽视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封杀。与之相比,在纽伦堡的审判中明确指出,纳粹党及其所有思想违法,纳粹党的一切包括旗帜、徽标、海报甚至抬臂礼均被封杀。这意味着你穿一件印有万字徽的外衣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遭到起诉。就是这条明确的红线,紧紧地捆住了那些极右翼的“精英”,使他们哪怕有一点点的复辟倾向都会遭到迅速而有力的制裁。反观东京审判,不仅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及其相关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甚至连许多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也被保留下来。日之丸仍然是日本的国旗,《君之代》仍然是日本的国歌,太阳旗仍然是日军的军旗,日本成为法西斯轴心国中唯一战后没有更换国旗国歌的国家。
    日之丸、《君之代》是明治维新时期确定的国旗、国歌。也正是从那时起,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日之丸、《君之代》就是日本侵略扩张思想的浓缩,与德国纳粹的万字徽、帝国鹰完全是一路货色。
    第三,东京审判虎头蛇尾,使大量日本战犯逃脱了正义的惩罚。东京审判开始于1946年。当时,美国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到了1948年3月,随着苏联的日益强大和大陆上中国共产党力量的迅速壮大,美国政府便认为应该保护日本不受共产主义的威胁。于是开始对日本实行姑息偏袒的政策。1946年时确定将要审判日本甲级战犯101人,到1948年时就急剧减少为28人,最终判处绞刑的只有区区7人。在执行绞刑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就下令释放监狱中的甲级战犯岸信介等19人。1950年又释放了刑期未满的日本战时外相重光葵,参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桥本欣五郎,指挥攻畑占武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等人。重光葵出狱后不久就当上了日本外务大臣和副首相。岸信介则很快当选为国会议员,进而当上了日本国的首相(他就是现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吉田茂政府在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先后为18万左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解除了“整肃”,使他们重返政坛,窃据要职。这么多的日本战犯战后纷纷进入日本内阁,因此日本内阁成了名副其实的“战犯内阁”。试问:“战犯内阁”能向被侵略的对象认罪吗?战犯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能替他们的祖先认罪吗?安倍晋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以上这些因素在战后的德国都未出现,因为战胜国苏、美、英、法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随后成立的东德、西德政权是全新的政权,与原来的法西斯政权没有一点关系。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纳粹党的残余分子个个像过街老鼠,有人逃到国外躲避长达几十年之久,最终还是被发现,抓回国内接受审判。德国认真进行了赔款,直到今天,德国的认罪态度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人们常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可是从美国对天皇制度的保留,从东京审判的严重缺陷这些史实来看,这一条公理在日本这里是被严重践踏了。还有中国人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战后日本根本看不到希望,只是善良的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
    2.从经济上看,也与美国有直接关系。
    (1)美国为日本“输血”。1948年,美国政府向麦克阿瑟授意:“日本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日本必须成为远东的兵工厂。”美国不仅在政治上大力扶植“战犯内阁”,而且在经济上为日本输血打气。在美国大力提供经济援助的前提下,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到了1950年,日本的经济产值达到100亿美元,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战后到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70年更是超过了2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到了1987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个时期,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能心甘情愿的向他的邻居、经济远远落后于日本的新中国赔罪道歉吗?
    (2)美国带头放弃对日本的索赔。1948年美国就表示不要日本赔偿。1951年美国召集旧金山会议,正式宣布放弃对日索赔,其它48个国家追随美国宣布放弃对日索赔。蒋介石要追随美国,所以也在1952年宣布放弃对日索赔。各国放弃对日索赔,实际上都是在扶持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3)1972年,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会不会认真的向中国认罪道歉呢?同样不会。因为,中日建交之时,新中国宣布放弃索要战争赔款。这样,虽然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宽大胸怀,但是却使日本从心理上就没有了负罪感。战后德国一直都在赔款,所以它一直都有负罪感。中日建交之后,中国开始接受日本的经济援助,如日元贷款的纷纷启动,日本人在中国投资建厂等等,日本商品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正在得意忘形之时,他会对中国这样一个接受日本援助的穷国家道歉吗?
    所以,针对日本长期不认罪的经济因素,我们必须也要用经济手段来应对。从70年代开始的以发展经济为要务的改革开放,进行几十年以后终于可以使中国人开始扬眉吐气了。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开始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此事确实让日本大吃一惊,从此,他不敢在经济上小视中国,于是急忙散布“中国威胁论”。这恰恰说明了日本人已经或多或少有了对中国的敬畏之感了。今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下去,将来的某一天,中国的人均GDP超过日本之时,日本人还会在心里看不起中国人吗?
    3.从军事上看,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仍然是日本不肯认输的一个重要因素。
    (1)美国打垮了日本的海军和空军。当年的日本海军是世界一流的海军,它当年曾组织一个庞大的舰队横跨太平洋,长驱12日12夜成功奇袭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美国。但是,就是如此强大的日本海军,却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打得落花流水,4艘航母被击沉,多艘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被击沉击伤,332架飞机葬身海洋中。日本海军从此一蹶不振,以后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中走向灭亡。日本的空军也是被美国打垮的。这就是说,强大的日本海军和空军是被美国打垮的,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中国的海军空军在战争刚开始之时就被日本打垮了)。
    (2)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虽然事先有过同盟国军队分区占领日本的计划(像分区占领德国一样),但实行起来,却只有美国一家独领风骚。中国国民党把去日本的部队都确定了,也派人去日本某地考察了,但蒋介石忙于打内战,他确定的那一支去日本的部队(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却很快在内战中被华东解放军消灭了。于是派兵去日本成了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中国当时拥有强大的军力,能够像苏联占领半个德国那样而占领半个日本,我们不就有了处置日本的话语权了吗?
    (3)美国不但打垮了日本的海军和空军,而且在太平洋上还消灭了相当数量的日本陆军。
    (4)美国两颗原子弹,炸死日本20多万人。天皇正是以此为由决定投降的。
    有此四点,日本人就认为他们是被美国人打败的,而不肯承认他们也是中国人的手下败将。实际上,日本陆军的人数大大多于海军。而且陆军中的大部分100多万人始终被中国战场拖住难以脱身,这对至贫至弱的中国来说,能把一个世界上最为穷凶极恶的强盗拖住,一拖就是14年,硬是让它实现不了它的战略企图,这在世界现代战争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了。
    结束语:
    七八十年前,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说:“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他一语道破日本这个民族的本质,就是欺软怕硬。日本战败已经70年了,但是战犯的后代掌控的日本政府并未吸取也不可能吸取70年前的历史教训,时时蠢蠢欲动,以求恢复战前军事强国的地位,最近通过新的安保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作为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牢记邓小平所言“发展才是硬道理”,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与开放,使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盛,使我们的东邻日本不敢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