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惨淡岁月,总要尽力而为
文章字数:987
徐秋雨
最初认识俞敏洪,时间已经记不清了。他写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他爸爸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家创造出一间全村人都羡慕的猪舍——他从中得到启示,最终三考进入北大念书。
合上书,两眼放光,觉得这人真厉害!从农村考上了北大!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恨不得马上跳到高三自己也来试试。还想再多了解这个人的事迹,可是很遗憾,那篇文章只是那本杂志的一个题材文选,我当时也没有更多的能力来获取信息。
央视有一档节目叫《开讲啦》,邀请俞敏洪来为大学生讲课,让他鼓舞、激励、开导当代大学生,让其吸取他的成功经验。那就来呗!不用课本、讲稿,全在心里,脱口而出。讲的那叫一个精彩、风趣、幽默、有“深度”啊,虽然时间超出了一节课,但我一听,这不是唠家常一样亲切自然吗?这样的讲课谁不愿意听呢?反正我当时叛逆地连《西游记》里唐僧的苦口婆心都不愿意听———我总觉得他是故意地惹孙悟空发飙,要不怎么简单的道理三两句话都说不清呢?!
俞敏洪敢在所有人大气不敢出的时候挺身而出,敢在所有人举棋不定时破釜沉舟,上市ornot,哪怕再犹豫一刻,幸运之神可能就飘然而去了。
是什么造就了他这一身的本事和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呢?据他所说,最开始是源于他的童年生活,童年里关于父亲的回忆,比如,大多数人都晓得的“积累砖头造小房子”———讲述的是他父亲日积月累攒砖头,凭一己之力造了一间令全村人都羡慕的猪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道理不讲了,一切来源于生活,不管是血淋淋的还是亮闪闪的,都让他变成了自己的财富———像捡砖头似的背英语单词,记海量知识,精卫填海似的有个信仰———我一定会成功,我一定要出息。即使听到多少冷嘲热讽,也不灰心;即使他们班比他优秀的从山海关排队到嘉峪关、可绕地球多少圈,也不泄气。人才啊,就是折磨来的,在苦难的日子里,不尽力而为,已无路可退。
尽力而为、笨鸟先飞,在又苦又难的日子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像酿酒一样,谷越糟越好,年头越久越醇。你看看,新东方,这才几年啊,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技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会做饭,饿不着;会唱歌,渴不着;会教书,俗不着。书是好书,人是聪明人———要不人家怎么出书呢?道理是反反复复,用来用去“永葆青春”———不过时———的道理,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的理解就是———尽力而为,不进则退;顺其自然,要心中无悔、无愧、无晦、无秽,———纯粹。
在苦难的日子里,尽力而为吧。(作者系艺术学院2015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