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在丹江河畔落地开花
——记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卢朋辉、李楠
文章字数:2,198


    □本报记者 赵英卓
    在第53个学习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商洛学院在团省委的号召下,传扬“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开展了以“志愿服务耀商洛,青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学习实践活动,涌现出了卢朋辉、李楠等一大批新时代的雷锋式青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播撒在秦岭最美的商洛山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扶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洒下一丝清凉。
                                         携手踏上志愿之旅
    卢朋辉,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2013级学生,陕西富平人;李楠,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2013级学生,陕西西安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为了心中的青春梦想踏上了相同的求学之路——商洛学院。自2013年9月入学之后,他俩同时加入了商洛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努力,分别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入会以来,卢朋辉、李楠怀揣“同一个梦想”,携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空巢孤寡老人、残障人群、山区留守儿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自己朴实的点滴行动把“志愿者”打造成商洛学院大学生最靓的名片,书写成最温暖人心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大发展,广大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但依然有一少部分群众因各种原因老无所依、孤苦伶仃,他们的生活尚且过得去,但精神家园却很荒芜。尤其是随着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关爱老年人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卢朋辉、李楠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了这个苗头,把帮扶孤寡老人、重建精神家园放在了心头。
    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后,卢朋辉、李楠发起并组织了多次敬老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放弃周末、假期休闲时间,和同学们深入商洛刘湾敬老院、麻街敬老院、周磨村敬老院等地,为敬老院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做一点简单的饭菜,坐着陪他们聊聊天、讲故事……卢朋辉说:“其实老人们需要的真的不多,要的很简单,儿女们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孝敬。”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孝敬
    2014年10月15日,李楠和18名青年志愿者凑份子买下米、面、水果等慰问品,前往刘湾办事处周磨村慰问孤残老人。为了把公交车费节省下来买慰问品,他们整整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这里有一位周树民老人,自幼患小儿麻痹,无妻无子,每月靠政府发放的低保度日,生活艰难,但是老人极为坚强,依靠家中小型压面机为村里人压面挣钱维持基本生活。走进周树民老人家里,那是两间不足30平米的土房,一台手动压面机、一台大约13寸的只有4个频道的黑白电视、一个堆满杂物的陈旧橱柜、一张卧着猫的土炕和一面漏着风的墙。同学们陪着老人聊天、说笑话;有的帮老人打扫卫生;有的为老人做饭,有的还给老人家浇菜地,为老人按摩,小小的院子里其乐融融。临别时,老人那依依不舍的眼神定格在了村头的小路上。
    回去的路上,李楠想起周树民老人孤苦的生活——做饭的时候家里缺菜少粮,调味品都没几样———便想着为老人募集物资。在李楠的倡导下,协会的志愿者们短短一个下午,便募集善款300多元,有的同学还捐出了自己的被褥和过冬的衣服。再去的时候,他们用这笔钱买了米、面、油和水果蔬菜。李楠说:“虽然我们的帮助对缓解和改善他的生活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至少我们的关心能给周树民老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和希望,让他知道,再艰难的日子,也有人陪伴。”
    静泉山刘湾敬老院入住了15位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而无人照顾的老人,卢朋辉、李楠他们每月都会定期前去探望。李楠说,有一次趁着天气好,他们前往敬老院帮老人们洗手洗脚,可眼前的老人把手放进兜里死活不肯让剪。李楠以为是自己所疏忽,不经意间的言语或行为伤害了他,便赶忙道歉,老爷爷这才开了口。他说:“不是因为你哪里做的不好,你们都很好。只是我很久没有洗过澡换过衣服,手脏,怕弄脏了你的衣服。你平时总来看我们,我们很感激了。”在几番劝说下,老人才让李楠帮忙清理了手指甲。
    卢朋辉动情地说,静泉山敬老院那些老人看到志愿者们仿佛是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握着他们的手就不想放,在老人们心里,卢朋辉他们就是家人。“从一开始,我们就认真聆听他们的倾诉,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一遍遍讲述自己的生活点滴,唯恐别人听不明白似得。也许,对于这些空巢老人,即使喝粥吃糠也无所谓。真正让他们渴望的,是交流,是精神慰藉。”
                           一句“我愿意”胜过豪言壮语
    三年来,卢朋辉、李楠坚持组织参与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尤其在重阳节、端午节、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里,都会走进敬老院、村镇、社区,让那些孤独的老人感受传统节日的关爱与温暖。随着志愿服务团队规模的扩大,他们还经常组织去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商洛市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陪孩子们做游戏、过圣诞和六一儿童节,为身体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2015年,商洛学院志愿者们开展了向边远山区“传知识、送文化”活动,响应国家号召,走进校园支教,丰富了学雷锋的内涵。
    每一份收获的背后都有他们汗水的浇灌。加入志愿者协会以来,卢朋辉两次被学校评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李楠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陕西省优秀敬老志愿者”“商洛市为老服务志愿者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多次受到商洛市民政局、团商洛市委和学校等单位的表彰。
    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学雷锋不是句简单的口号,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卢朋辉说,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就是我们在平凡的生活实践中,怀揣一份承诺谱写一首优美的乐曲,和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收获一份“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