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一张金色的名片
文章字数:2,703
    编者按:学校“双代会”召开后,宣传部就党委书记、校长刘建林在大会上的报告采访了部分教师,将他们的感言以《商洛学院——一张金色的名片》为题刊发在校园网上。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议,很多退休干部、教师、学生纷纷来稿,现将部分师生的感言择要刊发如下。
    党委书记、校长刘建林讲话原文:
    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支持着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支撑着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用我们的努力致力于这张名片闪闪发光,致力于这道风景线更靓更长,致力于商洛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致力于强力推动商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商洛学院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平台和依靠,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信誉和声誉,以满腔热情投身学校发展,使学校成为大家获得更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制度约束”,让“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并以此为导向,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满腔热情的投身学校发展,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有尊严有风范的生活在商洛这片大地上!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有组织的,组织是有纪律的。”我们在为学校发展进步欣喜的同时,再问问“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些什么?我有哪些成绩?我还能再做些什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教职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就一定能顺利实现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继续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将我校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谱写出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左晓民(原商洛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提出要着力打造商洛学院这张“金色名片”,是对校地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学校定位的深度把握。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呢?一要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培养目标。学校的终端产品是学生,是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具有全面发展潜能、适应地方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二要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学校生态文化的建设。我们的制度设计、文化氛围、改革供给既能与学校目标精准对接,相互又和谐配套。三要更加精准地聚焦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占有。
    潘永前(工会):作为职能部门要按照“双代会”提出的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积极配合、服务支持教学一线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凝聚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学校发展,为早日实现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努力致力于商洛学院这张名片——光更亮、景更长。
    郭英勇(校友工作处):商洛学院作为商洛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正如贾平凹先生讲的那样:它寄托了商洛地区领导、群众、全社会的期待和希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新发展理念的新的历史节点上,争创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己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我相信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院上下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汪玉琳(资产管理处):为让商洛学院这张金色名片闪闪发光,让这道风景线更靓更长,我们唯有老骥伏枥,担当岗责,倍加努力。一是科学优化学校资源资产配置;二是加快张村校区及其两个基地建设;三是紧紧抓住新建教学综合楼、两个公寓的建成和丹江校区建设机遇;四是促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五是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调研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王正良(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在今年“双代会”上的学校工作报告中,刘建林书记的三段话既指出了高等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又为全校教职员工提出了工作上的期望和要求。在工作中,我们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立足岗位,创新性开展工作,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商洛学院,为我校的转型发展和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杨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刘建林书记在“双代会”上提出的“名片”概念,是一种文化自信。作为商洛学院人,建设商洛学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就是站在商洛学院的这个人生舞台上,按照组织的纪律和要求,真正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完成政府的公共职能,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敬晓明(后勤保障处):刘书记的这些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不仅道出了商洛学院人的心声,同时也看到学校领导谋事、干事的雄心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决心,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为了商洛学院的美好明天,为了商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程敏(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我院将会加强院系的宣传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外联活动和学术会议的筹备承办,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我院全体师生努力所得的教学成果和特色亮点展现出去,将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习风气的同时,向商洛人民充分展示我校当代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邸友莹(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通过学习讲话,我深深地体会到:首先,商洛学院的发展应该和商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商洛学院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后盾。最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多出国内一流的标志性科研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和学术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王念良(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在四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一批批商洛学院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抓住发展机遇,使学校在建筑面积、教职工人数、专业门类数量、学生规模等方面都有了持续、长足的发展。学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抢抓机遇,注重顶层设计,持续快速发展;师生积极进取,教职工崇尚学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共谋发展,令人欣喜。
    张文诺(教务处):刘书记说过,一位高校教师、一位科研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学校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这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研究大学问的能力,推动我校占领高校转型发展的高地,让商洛学院这张金色名片更加鲜艳、靓丽!
    刘霞(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有尊严有风范地生活在商洛这片大地上!”这是“商洛学院梦”,也是我们每一个商洛学院人的“人生梦”。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这张名片上有你有我,让我们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
    蒋桃(经济与管理学院信管1301班学生):从2013年9月份入学至今,我有幸见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变化的几件大事:二级学院的成立、首开对外交流先河、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新建综合教学大楼的开工⋯⋯无论在“软件”上还是“硬件”上都有突破性的“升级”。只要我们坚持在奋斗的跑道上,我们精神上没有输,同样有“挺直腰杆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