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文章字数:1,968
◆赵子越
商洛学院地处秦岭腹地,站在这里,“北京很遥远,上海也很遥远”,美国、欧洲就更加遥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洛学院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在国外、境外结交了一批朋友,也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1994年3月,学校明确了外籍教师管理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外事部门归口管理制度。学校党政办公室下设外事科,负责外事经费预算,制订外事工作年度计划,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外事知识教育和外事宣传工作,外事活动登记、管理和处理,海外来函审核登记等工作。
2009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相关外事活动。2014年3月,经学校党委会议研究,设立发展规划与合作交流处,正处级建制,下设综合办公室、外事办公室2个科级机构,全面负责我校外事工作。2015年11月,在学校管理机构调整中,发展规划与合作交流处下设的外事办公室更名为外事(港、澳、台)办公室。
健全制度,搭建合作平台
1994年,学校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VSO)组织合作,招聘外籍教师承担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
2014年7月,学校制定出台了《商洛学院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管理办法》,对学校国(境)外交流学习、选拔、课程转换、成绩认定、资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后,学校陆续派出优秀学生71人,赴国(境)外开展短期交换学习、暑期带薪实习、国家公派攻读研究生等项目任务。
2014年11月,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外籍教师聘任工作,提高聘任效益,保证外籍教师更好地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学校制定出台了《商洛学院外籍教师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聘用外国专家34人,均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年均聘请5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提升了师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们英语能力的实操性。
从2009年开始,学校加强与国(境)外高校的联系,先后与国(境)外1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联系,签署了相关框架协议及备忘录18件,加强了国(境)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累计派出优秀干部、教师48人次,赴国(境)外执行进修培训、访问交流等公派项目任务。
从简至繁,开展访学培训
2009年3月,时任校长张景书同志访问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并与该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5月,时任副校长刘建林同志访问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并签署框架合作协议。2014年6月,时任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张景书到台湾高校考察交流,与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10月,校长刘建林同志参加教育部“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赴英国培训,并与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2015年7月,学校首次派出7名处级领导干部赴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进行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的研修学习。当年9月,学校又首次派出2名业务骨干教师赴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进行创新就业、创新教务等方面的学习,为推动我校招生就业发展及教学管理创新培养专业人才。
2015年10月,我校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成功举办了“中西部大学校长(英国)研修成果实践应用分享大会”,来自全国20余所中西部大学的40余位书记、校长、专家齐聚我校,共同探讨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等有关问题,深入交流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探讨国际经验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赵灵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涉外培训部主任樊平军出席会议。这是我校首次举办国家级会议。
2016年4月,学校首次派出2名专任教师分赴韩国、马来西亚高等院校开展中国文化教学交流活动,让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学生在美妙的汉语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外国大学生对中国、对陕西及商洛历史文化的了解。
双向互动,促进教学发展
2015年4月,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师生一行15人来我校开展了为期8天的交流访学活动。台湾学生参与我校教学过程,分专业进班听课,体验我校师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两岸青年一家亲,文化寻根大秦岭”主题活动,使台湾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位于丝绸之路起点上“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风土人情,了解兼具秦风楚韵的商洛文化,领略大秦岭的美丽风光,更增加了对大陆的认同感。2015年5月,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张淑敏博士,林我崇博士受邀来我校集中授课,为经济 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讲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经济学基础》课程。2015年10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教师Mrs.NurkamariahBintiKasim(卡玛)受邀来我校为会计学专业讲授《专业英语》课程,促进了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我校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全球眼光、世界公民的视角,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行,超越自我、创造佳绩,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商洛学院地处秦岭腹地,站在这里,“北京很遥远,上海也很遥远”,美国、欧洲就更加遥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洛学院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在国外、境外结交了一批朋友,也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1994年3月,学校明确了外籍教师管理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外事部门归口管理制度。学校党政办公室下设外事科,负责外事经费预算,制订外事工作年度计划,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外事知识教育和外事宣传工作,外事活动登记、管理和处理,海外来函审核登记等工作。
2009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相关外事活动。2014年3月,经学校党委会议研究,设立发展规划与合作交流处,正处级建制,下设综合办公室、外事办公室2个科级机构,全面负责我校外事工作。2015年11月,在学校管理机构调整中,发展规划与合作交流处下设的外事办公室更名为外事(港、澳、台)办公室。
健全制度,搭建合作平台
1994年,学校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VSO)组织合作,招聘外籍教师承担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
2014年7月,学校制定出台了《商洛学院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管理办法》,对学校国(境)外交流学习、选拔、课程转换、成绩认定、资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后,学校陆续派出优秀学生71人,赴国(境)外开展短期交换学习、暑期带薪实习、国家公派攻读研究生等项目任务。
2014年11月,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外籍教师聘任工作,提高聘任效益,保证外籍教师更好地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学校制定出台了《商洛学院外籍教师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聘用外国专家34人,均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年均聘请5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提升了师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们英语能力的实操性。
从2009年开始,学校加强与国(境)外高校的联系,先后与国(境)外1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联系,签署了相关框架协议及备忘录18件,加强了国(境)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累计派出优秀干部、教师48人次,赴国(境)外执行进修培训、访问交流等公派项目任务。
从简至繁,开展访学培训
2009年3月,时任校长张景书同志访问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并与该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5月,时任副校长刘建林同志访问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并签署框架合作协议。2014年6月,时任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张景书到台湾高校考察交流,与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10月,校长刘建林同志参加教育部“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赴英国培训,并与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2015年7月,学校首次派出7名处级领导干部赴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进行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的研修学习。当年9月,学校又首次派出2名业务骨干教师赴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进行创新就业、创新教务等方面的学习,为推动我校招生就业发展及教学管理创新培养专业人才。
2015年10月,我校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成功举办了“中西部大学校长(英国)研修成果实践应用分享大会”,来自全国20余所中西部大学的40余位书记、校长、专家齐聚我校,共同探讨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等有关问题,深入交流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探讨国际经验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赵灵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涉外培训部主任樊平军出席会议。这是我校首次举办国家级会议。
2016年4月,学校首次派出2名专任教师分赴韩国、马来西亚高等院校开展中国文化教学交流活动,让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学生在美妙的汉语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外国大学生对中国、对陕西及商洛历史文化的了解。
双向互动,促进教学发展
2015年4月,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师生一行15人来我校开展了为期8天的交流访学活动。台湾学生参与我校教学过程,分专业进班听课,体验我校师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两岸青年一家亲,文化寻根大秦岭”主题活动,使台湾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位于丝绸之路起点上“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风土人情,了解兼具秦风楚韵的商洛文化,领略大秦岭的美丽风光,更增加了对大陆的认同感。2015年5月,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张淑敏博士,林我崇博士受邀来我校集中授课,为经济 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讲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经济学基础》课程。2015年10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教师Mrs.NurkamariahBintiKasim(卡玛)受邀来我校为会计学专业讲授《专业英语》课程,促进了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我校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全球眼光、世界公民的视角,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行,超越自我、创造佳绩,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