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大山深处的追梦人
文章字数:2,240
◆记者 王霄飞
2017年1月5日,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在三亚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了颁奖仪式。包括李连杰、那英、赵薇、郎朗、韩红等明星在内的中国“半个娱乐圈”甘当绿叶,为100位获奖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中国300万乡村教师站台。在这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位来自商洛市丹凤县的80后女教师,她就是我校2010届校友苏霞。从毕业至今,苏霞始终坚守在山区教学第一线,克服生活与工作的诸多不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成长道路。
不忘初心 投身教育事业
1987年出生的苏霞,老家在丹凤县商镇界牌村。她性格内向但是极有主意,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山里孩子学好知识,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抱着这个理想,2007年,苏霞考入了我校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成为一名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里,苏霞学习认真刻苦,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化材学院院长周春生教授、苏霞的班主任殷谭锋老师至今还记得这个话语不多,但是特别踏实的女孩子。“苏霞平时很安静,除了专心学习,很少生事。她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不太参加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这是周春生和殷谭锋两位老师对苏霞的一致印象。
苏霞的天资并不出众,但是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让她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2010年,苏霞参加并通过了丹凤县特岗教师考试,被分配到寺坪镇甘沟小学任教,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基层教师。
克服困难 扎根大山深处
甘沟小学地处大山深处,环境相对比较艰苦。报到当天,苏霞的父亲执意要送女儿去学校。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她和父亲推着摩托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泥泞山路,来到甘沟小学门前的时候,苏霞还是呆住了:操场是土泥巴,教室里桌椅板凳不是三条腿,就是残破不堪,窗户没有玻璃,都是用纸糊着挡风。教师住宿条件也很差,初来的苏霞住在了楼梯底下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房子里。最为无奈的是,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和外界无法联系,在这里工作基本就处于半封闭状态。父亲担心地问她:“娃呀,这环境你习惯吗?一个女娃娃家,一个人在这里适应得了吗?”苏霞笑着说:“咱也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这里条件不好,我还年轻,能吃苦,没事儿的,我会慢慢适应的。”
虽然条件的艰苦超出了想象,但是苏霞没有退缩。苏霞学的是化学教育专业,而基层教学要求面面通。一上班,苏霞就承担了一年级和四年级复式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每到周末,苏霞就赶上去县城的班车,一头扎进书店挑选各种资料、教材,回来后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研究教学内容,每天都备课到凌晨。大概过了半年时间,苏霞才真正进入了角色。
无私奉献 用爱留住学生
看到山里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苏霞是欣慰的,她知道自己肩负着引导这些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但是,真正让苏霞震撼的还是一个叫周丹茂的学生。
周丹茂家住高山深处,才9岁就已经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的村子租房生活。寒冬时节,学校海拔1500米,而周丹茂穿着单衣单裤,在教室冻得瑟瑟发抖。苏霞趁空闲时间去他租住的房子看望,发现周丹茂连做饭的油都没有,每天只做一顿饭,而他幼小的心灵因为困境而迷茫,只想找个大人带着出去打工,挣些钱补贴家用。苏霞当即买了米、面、油给他送来,苦口婆心地劝导周丹茂:“知识改变命运,你这么小出去打工是没有人要的,即使暂时找到零工,你的一生也将重复父辈的老路。假如你现在克服各种困难,咬着牙坚持好好学习,等你真正学到了知识,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即使将来务农,也会是个科技型农民,会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听了苏霞的劝导,周丹茂不再有退学的打算,每天认真读书,一直坚持求学,目前已在商镇中学就读高中。
类似周丹茂的例子在甘沟小学多不胜数。苏霞在上课之外,经常给学生剪指甲,课余提醒他们要讲卫生,还把学生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家帮他们洗。除了生活上的困难,这些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亲情的缺失。苏霞买来心理辅导书籍,研究孩子们各个生长期的心理变化,经常开班会引导孩子们讲故事、谈想法。她说,只要自己在这个学校一天,就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自强不息 用成绩证明自己
2012年5月,苏霞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同在甘沟小学任教的赵丹青老师,次年4月有了自己的宝宝。面对哺乳期的宝宝,无奈的苏霞将妈妈和孩子一起带到了学校。于是甘沟小学的孩子们经常看到这一幕:自己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一位老人抱着宝宝在教室外来回踱步……
苏霞常常忙着照顾学生,忘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她正在上课,孩子哭得特别厉害,妈妈喊她给孩子喂奶,她怕影响学生的听课,坚持将课上完。等下课回来,妈妈说孩子哭累了,已经睡着了。妈妈对于苏霞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已经习惯了,她说:“只要你把那些学生教好就行了,宝宝有我呢!当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儿,你对得起这些学生就行。”
苏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到甘沟小学任教的第一学期,她所教的四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排名全镇第一、全县第11名。以后,她所代的语文课总是排名全镇前列。2011—2012年第二学期,苏霞在镇上组织的赛教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泉城》也相继获奖。她的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精神经各界传播后,政府各级部门、媒体都对她进行慰问报道,有关部门还开展向她学习的专题活动。2014年10月,苏霞被评为首届“丹凤好人”,2016年3月被评为丹凤县第三届道德模范。
从三亚领奖归来,苏霞并没有满足。她说:“作为陕西年龄最小的获奖老师,在和其他获奖的老师们相处中发现,他们都特别优秀,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他们学习。现在甘沟小学的面貌已经有了极大改善,我要继续努力,帮助更多孩子成长成才!”
2017年1月5日,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在三亚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了颁奖仪式。包括李连杰、那英、赵薇、郎朗、韩红等明星在内的中国“半个娱乐圈”甘当绿叶,为100位获奖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中国300万乡村教师站台。在这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位来自商洛市丹凤县的80后女教师,她就是我校2010届校友苏霞。从毕业至今,苏霞始终坚守在山区教学第一线,克服生活与工作的诸多不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成长道路。
不忘初心 投身教育事业
1987年出生的苏霞,老家在丹凤县商镇界牌村。她性格内向但是极有主意,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山里孩子学好知识,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抱着这个理想,2007年,苏霞考入了我校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成为一名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里,苏霞学习认真刻苦,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化材学院院长周春生教授、苏霞的班主任殷谭锋老师至今还记得这个话语不多,但是特别踏实的女孩子。“苏霞平时很安静,除了专心学习,很少生事。她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不太参加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这是周春生和殷谭锋两位老师对苏霞的一致印象。
苏霞的天资并不出众,但是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让她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2010年,苏霞参加并通过了丹凤县特岗教师考试,被分配到寺坪镇甘沟小学任教,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基层教师。
克服困难 扎根大山深处
甘沟小学地处大山深处,环境相对比较艰苦。报到当天,苏霞的父亲执意要送女儿去学校。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她和父亲推着摩托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泥泞山路,来到甘沟小学门前的时候,苏霞还是呆住了:操场是土泥巴,教室里桌椅板凳不是三条腿,就是残破不堪,窗户没有玻璃,都是用纸糊着挡风。教师住宿条件也很差,初来的苏霞住在了楼梯底下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房子里。最为无奈的是,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和外界无法联系,在这里工作基本就处于半封闭状态。父亲担心地问她:“娃呀,这环境你习惯吗?一个女娃娃家,一个人在这里适应得了吗?”苏霞笑着说:“咱也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这里条件不好,我还年轻,能吃苦,没事儿的,我会慢慢适应的。”
虽然条件的艰苦超出了想象,但是苏霞没有退缩。苏霞学的是化学教育专业,而基层教学要求面面通。一上班,苏霞就承担了一年级和四年级复式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每到周末,苏霞就赶上去县城的班车,一头扎进书店挑选各种资料、教材,回来后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研究教学内容,每天都备课到凌晨。大概过了半年时间,苏霞才真正进入了角色。
无私奉献 用爱留住学生
看到山里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苏霞是欣慰的,她知道自己肩负着引导这些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但是,真正让苏霞震撼的还是一个叫周丹茂的学生。
周丹茂家住高山深处,才9岁就已经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的村子租房生活。寒冬时节,学校海拔1500米,而周丹茂穿着单衣单裤,在教室冻得瑟瑟发抖。苏霞趁空闲时间去他租住的房子看望,发现周丹茂连做饭的油都没有,每天只做一顿饭,而他幼小的心灵因为困境而迷茫,只想找个大人带着出去打工,挣些钱补贴家用。苏霞当即买了米、面、油给他送来,苦口婆心地劝导周丹茂:“知识改变命运,你这么小出去打工是没有人要的,即使暂时找到零工,你的一生也将重复父辈的老路。假如你现在克服各种困难,咬着牙坚持好好学习,等你真正学到了知识,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即使将来务农,也会是个科技型农民,会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听了苏霞的劝导,周丹茂不再有退学的打算,每天认真读书,一直坚持求学,目前已在商镇中学就读高中。
类似周丹茂的例子在甘沟小学多不胜数。苏霞在上课之外,经常给学生剪指甲,课余提醒他们要讲卫生,还把学生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家帮他们洗。除了生活上的困难,这些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亲情的缺失。苏霞买来心理辅导书籍,研究孩子们各个生长期的心理变化,经常开班会引导孩子们讲故事、谈想法。她说,只要自己在这个学校一天,就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自强不息 用成绩证明自己
2012年5月,苏霞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同在甘沟小学任教的赵丹青老师,次年4月有了自己的宝宝。面对哺乳期的宝宝,无奈的苏霞将妈妈和孩子一起带到了学校。于是甘沟小学的孩子们经常看到这一幕:自己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一位老人抱着宝宝在教室外来回踱步……
苏霞常常忙着照顾学生,忘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她正在上课,孩子哭得特别厉害,妈妈喊她给孩子喂奶,她怕影响学生的听课,坚持将课上完。等下课回来,妈妈说孩子哭累了,已经睡着了。妈妈对于苏霞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已经习惯了,她说:“只要你把那些学生教好就行了,宝宝有我呢!当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儿,你对得起这些学生就行。”
苏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到甘沟小学任教的第一学期,她所教的四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排名全镇第一、全县第11名。以后,她所代的语文课总是排名全镇前列。2011—2012年第二学期,苏霞在镇上组织的赛教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泉城》也相继获奖。她的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精神经各界传播后,政府各级部门、媒体都对她进行慰问报道,有关部门还开展向她学习的专题活动。2014年10月,苏霞被评为首届“丹凤好人”,2016年3月被评为丹凤县第三届道德模范。
从三亚领奖归来,苏霞并没有满足。她说:“作为陕西年龄最小的获奖老师,在和其他获奖的老师们相处中发现,他们都特别优秀,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他们学习。现在甘沟小学的面貌已经有了极大改善,我要继续努力,帮助更多孩子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