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要专注于一个方向
文章字数:2,491
   

★程华

    我1999年来到学校,也是1999年开始阅读贾平凹作品,2005年发表了贾平凹研究第1篇论文,十多年间,始终关注贾平凹创作,2015年,出版贾平凹研究相关论著《商州情结长安气象:贾平凹的文艺世界》,这本书可以说是十年研究成果的集成。2017年,该书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也是对十年心血的认可。弹指一挥间,回过头来,反思这十多年的学术之路,颇多感慨,权且做经验交流。
    一是专注于一个方向。大学教学重在专业教学,强调教研相长,大学老师要选择与学科专业对应的学术方向,学术研究的方向就像路标一样重要。作为文学专业教师,当时之所以选择贾平凹研究,也是学院成立了一个贾平凹研究所,系上为该专业学生开设了贾平凹研究课程,从写贾平凹研究的论文和为学生们开设《贾平凹研究》课程始,就再也没有改变研究方向。这首先要感谢学院领导制定了一个学科建设的大方向,其次要感谢贾平凹,他是一支绩优潜力股,值得研究者为其投入付出;再一个就是我自己的无转移,这也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者最需要的品质。人文学科难出成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研究过程既是学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研究方法不断形成的过程。贾平凹作品难以进入,我1999年阅读他的《高老庄》,读了6遍,都是一头雾水,究其原因,他的作品寓意潜藏,我的学识经验不足。2007年贾平凹作品《高兴》出版,我在陕师大学习,学习经历开阔了学术视野和知识,关于《高兴》的相关评论《问题意识、底层视野和知识分子立场》在《小说评论》发表。从此之后,我基本追随贾平凹创作,他每出一本新书,我就写一篇评论文章,贾平凹《废都》之后的长篇小说我都有相关评论。要写评论,就要细读,有时候需要读几遍,论文写作过程也是学术经验和学识视野不断开拓的过程。关于贾平凹研究,我用笨功夫,一本书一本书的阅读和评论。我想起了老舍和他的拉车夫,老舍写祥子基本围绕祥子的拉车生活,我以阅读和研究贾平凹为中心,不仅是撰写相关评论文章和申报项目,其实更多是人生经验的体悟。我从贾平凹身上获利最大的一点,就是“我手写我口”。贾平凹思虑深刻,所以胸有成竹,又加之心手相应,所以能下笔如神。其所思虑的,是他自己想到的,其能入神表达,则是因为其勤奋练习。文学写作是这样,论文写作也一样,要表达思想,就要深入思考,要形成文字,则要不断练笔。现在学术风气有抄袭之风,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定力,只写自己想到的,自己思考到的,个人的思考虽单纯,却不是大话套话,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同样重要。十多年下来,围绕贾平凹进行学术研究,其好处在于目标明确,不足之处在于,当你顺着这个目标一路前进的时候,你有可能会无暇顾及两岸的风景,会丧失欣赏许多其他美景的机会。
    二是借助项目带动研究。学术研究辅助专业教学,尤其强调理论素养,要在日常的教学和写作中寻找理论切入点,就要求深度思考,“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项目研究是深入思考的一个方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研究点,围绕研究点深入探索。研究一个作家,研究他的几个方面,其实也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以一豹而窥全般的效果。我第一个项目是“贾平凹小说创作与农村改革三十年”,为完成这个项目,我写了与此相关的5篇文章。项目是一个大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的多层面论证就是深入研究的过程,通过这5篇文章,我也逐步了解了社科类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思路。首先是选取与项目相关的论点,进行前期的资料准备和综述,综述的过程也是不断考验选题的过程;然后制定论文框架,进行具体写作,写作过程既考验思考和表达能力,也考验你前期的学术准备情况。初稿完成,难度较大的是后期修改过程,不仅要理顺逻辑、斟酌字句,还有大量的文献注释和索引工作。社科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不一样,要求思路新颖、知识面广,表述准确,这都是对写作者思维能力的锻炼。论文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关于贾平凹《高兴》的评论,修稿就用了半个月,最终的定稿几乎看不到初稿的样貌,从选题、准备,到撰写、完成,要沉得下心、坐得下冷板凳,欲速则不达。
    三是研究要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要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最终目的仍是育人,在于人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提升。自然科学借助实验进行科学探索,人文教育要和历史、时代、社会紧密结合。我承担文学课教学任务,学术方向主要在文学理论和文学艺术批评方面。文学源于社会也影响社会,优秀的文艺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和文学创作者的任务一样,作为文学研究工作者,如何借助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从文学作品中发现那些能够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文学作品,是当下文学研究者的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当你关注了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才能将这些学术敏感通过申报项目和课题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在“农村改革三十年”成为社会话题时,我申报了“贾平凹小说创作与农村改革三十年”这一项目;比如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里倡导中华文化是当下社会的重要议题时,关于在文学研究中探索民族精神和文学审美的继承性和民族性问题,就成为文学研究的导向,我申报了“贾平凹与中国文学传统”这一课题。项目选题和研究内容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学术研究的成果也可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或是大学老师的职责。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这是从国家领导的层面,将哲学社会科学提到了和自然科学同样的地位,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文化创造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视。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我们国家要发展和强大,现在是最好的阶段,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从政策和领导层面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春天,也是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个人,在当下背景下,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找准自己的学术立足点,专心致志,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系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