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文章字数:998
                                                                                               ★  陈含玉
   在看此书之前,关于“父母子女”这个话题,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帆在《我是演说家》中的演讲,一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当然也包括我。
    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使得父母只能对着我们的背影挥手,他们不出声,我们不回头。很多人会将父爱比作大海,将母爱比作春雨,大海包容一切,春雨滋润万物,但这一切都是沉默无言的。若是父爱像激流,母爱像暴雨,我们无法躲闪,无法假装看不见、听不到,这结果是否会有些许不同?
    安德烈与他母亲地交流就如老友一般,而我的家庭教育是守孝悌,是长幼有序,我并不知道要如何与一位长辈像朋友一般相处。安德烈的母亲敢于迈出第一步让我十分惊讶,而我能感受到她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让安德烈十分“受用”。可能安德烈与我们有一样的想法:我已经长大了,请尊重我。在中国有一句老话:无论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可能正因如此,我们更愿意将自己的事情说给朋友听,认为父母不会理解我们苦苦追寻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他们曾求而不得的。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我们少走弯路的想法使得他们将我们的翅膀禁锢。《亲爱的安德烈》中所描绘的场面,只靠父母,或是只靠子女,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舐犊情深,乌鸦反哺,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这一生都注定连在一起。“最痛苦的是,你不是不爱你的父母。你知道他们很爱你,但那种爱里,没有自由,没有尊重,没有犯错的空间。”读到这句话时,我仿佛看见了父母呵责子女的贪玩,呵责子女的不思进取,在一声声呵责中离子女越来越远,在一声声呵责中白了头。
    在很久以后,我们会有自己的家庭,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或许可以试着与他们沏一壶茶谈谈他们的理想与他们想要的人生。我们现在也不用急着给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下一个定义,可以试试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与父母晒晒太阳、聊聊天。父母现在或许并不能被称为老人,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在使他们加速衰老。
    “人生无常,每一次相聚可能都是最后一次啊!”这是我在本书中抄录的最后一句话“多好的孩子啊,可惜不在了。”这是王帆在演讲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所谓父母,就是那对着孩子的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却又不敢声张的人;所谓子女,就是那不断离开,追寻着山高水远而忘记了有人还在原地等你的人。无论是父母或是子女,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希望父母可以理解你的执着,你亦明白父母的辛酸,希望你与父母可以成为别人羡慕的样子。
    (作者系艺术学院201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