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曹宝月谈教学感悟
文章字数:1,220
    2015年9月,有幸来到商洛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至今对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忐忑不安仍记忆犹新。两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从容地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并有幸在2017年商洛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理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要特别感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的领导和同事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更要感谢学校和学院两级督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才能够在短时间内飞速进步。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个人心得。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教师,我认为就是要“过好一个关口、做到两方面具备、做好三项结合”。
    一、过好一个关口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脚踏实地站稳讲台,过好教学第一关。站稳、站好讲台绝非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备课、讲课等)。
    1.备课
    ①认真研读教材。要吃透教材的内容,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成思维导图。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融会贯通能力。
    ②备人才培养方案。备课不光是备一门课,要深入了解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洞悉本节课在整个课程群中所处的地位,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点的教授与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③备资料。要多方面查找相关参考资料(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网站、论坛、文献等和科研前沿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分享,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讲课
    课前要准备充分,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讲课要高度兴奋,教师上课无激情,学生越听越“冷静”。讲课把握好节奏,课堂氛围要活跃,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 
     
     二、做到两方面具备 
    1.具备精博的知识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讲:“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甚至要求教师的知识如同一条河,源源不断,清新鲜活。”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要“精”—“知得深”,二要“博”—“知得广”。
    2.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上好课。讲授交融,要用幽默的力量打动人,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师力,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功效。
    三、做好三项结合
    1.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拉近师生距离,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提供的信息量大,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注重启发性思维的培养。
    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是静态的,但老师应该巧妙设疑,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态形式。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思”为“我要思”,要我做”为“我要做”。
    3.“科学”与“哲学”相结合,注意德育能力的渗透。
    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科学的问题,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做人和做学问一样重要,传授学生理论、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德育能力的渗透。
    (作者系我校化材学院教师,文章转自我校《督导简报》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