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文章字数:1,442
摄影谢毅飞

    本报讯(记者 彭丽娟)5月26日至27日,由我校与西北大学贾平凹研究中心、《小说评论》杂志社、丹凤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6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围绕“从文学高原到文学高峰: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与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上,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李智军,商洛市委常委、副市长武文罡,校党委书记龙治刚分别作了讲话和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新会主持开幕式,校领导王思怀、魏书堂、彭虎军、刘宝盈、刘勇,丹凤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舒,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江峰出席开幕式。
    贾平凹用陕西方言做了幽默风趣、情真意切的讲话。他说,自己在家乡商洛生活了19年,苦难在乡下,快乐又在苦难中,故乡一直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本。演讲过程中,他谈到了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三点体会和观点:一是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都是“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国写作者一定要放心大胆书写日常生活、中国故事;二是要以最大真诚面对社会、面对自己、面对写作。只有真诚写作才能写好当下中国,才对得起这个时代;三是要潜心写作。写作一定要耐得住“泼烦”,提醒自己沉下心来,抛除俗事,潜心写作。
    李智军希望我校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范围,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把贾平凹研究作为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以贾平凹研究引领商洛文化研究,推出更多能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研究成果,为把陕西建成“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文罡指出,秦岭最美是商洛”,贾平凹是商洛的一张名片,希望商洛学院全体师生珍惜难得机遇,与平凹先生和各位专家学者畅谈交流,为促进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龙治刚指出,平凹先生与商洛学院有着深厚情缘,平凹先生以及贾平凹研究也已深度融入商洛学院的大学文化。我们相信,本次学术研讨和思想碰撞,必将翻开贾平凹学术研究历史崭新的一页。
    校纪委书记、研讨会筹委会主任王思怀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白烨的贺信。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与贾平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了沈阳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山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等15场精彩的主题报告,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两位教授分别对主题报告进行了客观而又细致的点评。德州学院刘耀辉教授、兰州大学古世仓教授、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储兆文教授主持了4个小组的学术研讨,从贾平凹小说的故事讲述范式、贾平凹创作中的本土书写与世界性、贾平凹与中国传统文化、贾平凹与地域文化、贾平凹散文创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着重研讨了长篇小说《山本》的创作特点,并就当前形势下的文学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教授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对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饱满、专业,研究者身份多样,角度独特。实地考察让大家亲临贾平凹写作根据地进行了亲身性、实质性感受。尤其是贾平凹亲自参加研讨时的发言对大家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和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
    研讨会期间,贾平凹还接受了我校学生记者的专访,考察了我校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和人文学院,并为人文学院作了“美在人文”的题字。
    会后,专家学者们还赴贾平凹故乡、我校丹凤县棣花科教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