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三首诗———父亲贾平凹和我的世界
★记者彭丽娟
文章字数:1,948
    在我校举办的“第二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贾浅浅用三首诗表达与贾平凹的父女情。
    第一首诗是2017年她写给父亲的,题目就叫《父亲》:
    抽打沉默的鞭子,被自责
    牢牢地攥在手里。沙漏无声
    如同每粒发芽的种子,时常会忽略
    根的存在
    在这烟火满地的尘世里
    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
    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
    活回词语和词语重叠的身体里
    就像活回父亲这个词——
    第二首诗,题目是《倒叙时光》:
    石楠,是有脾气的树
    它不像法国梧桐或是白皮松
    把自己长成一根惊木
    也不像金桂开出一把折扇
    它是压住天空的镇尺
    每日只盼流云
    它的花处处是闲笔
    却处处有鸟儿停顿
    闲来无事可做
    捡拾风穿过它留下的只言片语
    第三首诗是父亲贾平凹写的,题目叫《鱼化石》:
    四十五条鱼在一个石头里游动
    它们是自由死的
    死了
    才保持上千年的自由石头陈列在博物馆这就是一块历史参观者经过了这里
    想到了水一只猫跑进来
    想到了腥味
    她说,面对这个人:他是我父亲、我是她女儿;他是我生命的缔造者,我是他生命的延续者;他是我生命之根,我是他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他是秦岭,我是秦岭中的一个峪口。
    而面对一个作家,他是一个写作者,我是他的读者和评论者,甚至还是一个研究者;他是故事的讲叙者,我是他的听众;他向人们展示和描述了一个自己所认知的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参与者,也是旁观者。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和他生命的延续关系,以及生命中的各种交集,我可以近距离地认识他、感受他和理解他;我又是不幸的,因为同是写作者,我一直处于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他覆盖和遮蔽了我的世界,他是我的同行和朋友,也是我的镜子和鞭策。他和我的世界,既是共同体,又是矛盾体。
    她说:很多子女眼里的父母,是靠触摸日常的细节去感受他们生命的体温,而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呈现,最多是靠亲朋好友的转述以及父母日记的只言片语中,去竭力拼凑一个理想化的父母画像。很少有我这般幸运的,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有数以百万计的小说、散文、文论,以及传记让我认识自己的父亲,并领会他对历史、天地自然、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当初写作的时候,他并没有预设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可是每次的阅读都让我更靠近他一步。有时时间会使一个人变得清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像是海市蜃楼。我们顺着绳索可以爬到他吃的第一口初乳,看到他眼中秦岭上空飘来的第一朵云彩,看到他受挫时眼里蓄积的第一滴眼泪,听到他远离人群第一声哀叹。无论是仰视还是俯瞰,旁观还是背影,我们的心都因他的喜悦而欢呼,受伤而煎熬。在他身上、他的世界里有一面镜子,站在镜子面前我们既是子女又是父母,既是朋友又是恋人,我们手里既拿着被加持的权杖又拿着斩除毒蛇的宝剑。我像是西西弗斯一样永远在吃力地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却永远无法抵达他写作的神灵。”
    她说,提起贾平凹这个名字“心里总是喜滋滋地冒出另外一个声音:那人是我老爸。正当我打算换另一种语调介绍说我的父亲如何如何时,又一个声音跑出来敲我的脑壳说:有了这层父女关系,你如何镇定自若地以树枝划界分割出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领地。我常常是茫然无措和尴尬的。直到一日猛然听到他说:‘丹江里的鱼是秦岭上空脱了羽毛的鸟,秦岭上空的鸟是丹江里的鱼穿上了羽毛’,嘿嘿,不禁茅塞顿开,手舞足蹈。”
    她说:“无庸讳言,他在我眼中是一个集大成者。曾有人这样解释‘集大成’:天赋、德行、学养和毅力缺一不可,岂可轻易窥之’。但一个人成为集大成者,并非是偶然的。木秀于林,根必深之。在一片树林中,当一棵树高于其他的树的时候,它的根一定比其他的树扎下更深的根,而这根通常是看不见的。我们只看到树,并极力地赞美他,而忽略了根的存在。”
    她认为“要理解和研究父亲,首先就要寻找这些根。了解他的知识背景,智慧的来源,追踪他生命中的足迹,至少,阅读曾经给过他滋养的书籍,希望能成为父亲的一个知音,一个对话者和研究者。”
    第二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专家报告题目
1.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山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继凯《〈山本〉副文本研究及其他》
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丁国旗《对小说〈山本〉的多重理解》
4.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文人贾平凹》
5.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贾平凹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
6.商洛学院教授韩鲁华《文学地理学中的贾平凹》
7.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山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内涵》
8.西北大学教授段建军《贾平凹与寻根文学》
9.兰州大学教授彭岚嘉《历史漩流中的挣扎与沉没》
10.四川大学教授陈思广《文学版图的新拓展——谈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
11.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埂《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
12.《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主编韩春燕《乡土文学视野中的贾平凹创作》
13.西北大学教授杨乐生《贾平凹的文化意义》
1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贾浅浅《三首诗:他和我的世界》
15.商洛学院教授程华《〈山本〉中的“天眼”与“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