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花秦岭绽放
文章字数:1,450


通讯员 刘丽娜 宋含露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人要到基层和人们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国家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的号召,2018年3月6日,我校104名学子赴丹凤县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这也是我校开展“双百工程”结对帮扶丹凤县教育扶贫以来,我校学子第二次赴丹凤顶岗实习。学子怀着执着的理想信念,奔赴条件艰苦的地方,扎根基层教书育人。
“至今,我也不能忘记第一次站上讲台,我看着讲桌下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小脸望着我时,我的内心有那么多震惊与紧张。我震惊的是孩子们的求知欲是那么强烈,我紧张的是作为第一次站上这三尺讲台的我,能否对得起孩子们的这份期望。”汉语1503班实习学生薛静在蔡川镇九年制学校“助力教育脱贫攻坚质量分析表彰会”上动情地说道。
蔡川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318名学生。蔡川地处偏远,条件落后,村子里的年轻劳力都外出务工,全村只剩下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与学校其他教师的交谈中薛静她们得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变得胆小、害羞。于是,上课前、下课后总能看到她们找孩子谈心,了解孩子们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慢慢地,孩子也不再害怕新老师,有时也会将他们心中的“小秘密”偷偷地告诉薛静她们。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薛静她们的爱,偷偷地在老师的教案里夹上自己画的卡通娃娃,稚嫩的字迹还显得有些笨拙。“当我看到后,内心是那么的温暖和感动”陈诗嫚说。
王珊还记得有位七年级的学生邀请她们去家里吃饭,在帮忙做饭时,学生的奶奶说今天家里来了老师,炒菜时要多放些油。她们惊讶地发现,案板上的调味料只有盐和酱油,在学生口中得知,很多时候她和奶奶吃的都是没有味道的白面条。在吃饭时,学生偷偷对她们说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饭,王珊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每每去这些孩子的家里,出门时家长都会一再地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老师了,我们这些家长文化不高,也没法给孩子们辅导。回到学校,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她们感觉到责任重大。
王怡担任五年级的英语教师,她发现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同学成绩出现下滑,这让她的内心焦虑万分。她开始自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整理每个单元不熟悉的知识点。中午别人都在午休时,她还在陪着班级的孩子背诵、默写,直至全班通过。虽然累了点,但是看到孩子们现在的英语成绩基本上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她觉得都是值得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也越来越享受和孩子们相处时的快乐,体会到做老师是一件骄傲的事。
幸福源自内心的热爱。薛静她们由开始的不习惯到慢慢适应,现在已经接纳了这里的一切。她们每天享受着学生上下楼梯时的一声“老师好”,享受着这里美好的环境,享受着初为人师的收获。在学习之余,她们经常会给学生讲,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边的景色,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我希望我们离开后,给学生留下的是希望,是奋斗的目标”薛静这样说道。
回望走过的路,想到与那群快乐活泼的孩子一同度过的短暂时光,她们觉得,自己这次来丹凤实习,不仅仅是教育和温暖着这些山间孩童,同样这些单纯善良的山区孩子们也在温暖和教育着她们。薛静4人是我校结对帮扶助力丹凤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艰苦的山区环境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淳朴的民风净化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坚定了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青春在实践中闪光,人生在历练成长,经历铸就人生,奉献体现价值。今后,随着“双百工程”的深入推进,我校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无悔,让生命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