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苍鹭
文章字数:1,389
                                                                                             郭敏厚
  好景知佳节。今年的父亲节、端阳节不期接踵而至。禹坪川的风光也显得更加迷人。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林之间,川水自巡检旁的老君山后而来,自北向南欢快地流过修有柴门、竹篱的农家小院,流过设有凉亭、风车的十里长堤,流过遍植垂柳、鲜花的人行大道,向着下游的石门奔去。感受着身边的无限美景,游人无不心旷神怡!    突然,一行苍鹭自天而降,轻轻地落在不远处的水面之上,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山城的市民来说,眼前不禁一亮。“老等”!“老鹳”!岸上的游人也以不同的名称向着鸟儿呼唤。我接过孩子递来的望远镜,仔细对它们进行观察。但见其身材高大,约二尺许,胫足细长,嘴直而尖。头部白色,侧旁有黑色饰羽,细如丝线,难怪人们常以鹭鸶称呼它。背部和尾巴皆为苍灰色,唯下体微白。它们或在水中畅游觅虾,或单脚伫立等鱼(这或许就是“老等”之名的来源。)其神情专注之憨态,分外逗人喜爱。
    我向身旁陪我游览的洛南乡亲发问“你们这地方为什么把苍鹭叫老鹳?”他说:怕是一种俗称。”我说:我曾看过这方面的资料。鹳与鹭是两种不同的水鸟。从形状看,前者比后者体大翼长,约一米左右,而且尾巴为圆形较短。从生存状况看,鹳是‘候鸟’。天气温暖时来我国北方繁殖,寒冬到来时,则飞往长江流域及南方过冬。而苍鹭是‘留鸟’,常年栖息在生殖地域,不以季节不同而迁徙。这是二者的最大不同。”他说:这些鸟自我记事起,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叫它们老鹳真的不科学”我又问:“1976年‘四人帮’垮台前,我曾带领卫校学生在巡检医院实习,每天外出巡迥医疗,怎么在这道川从未遇见过苍鹭?”他说:那时候山林乱砍滥伐严重,山上没有树,河里断了长流水。你还记得吧?这里的干河滩,曾经是当年‘四人帮’推行什么‘社会主义大集’的场所。再者,野生鸟兽那时得不到保护。我曾见过一个猎户,一次就用猎枪打死十几只苍鹭。那时候这些鸟儿,都躲进深山老林,去沟水中觅食。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些苍鹭,有的还仍然栖居在西抚河边周湾的老巢中。”听了这些,我不由对这些受尽磨难、依然顽强不离深山的鸟儿心生感激之情。同时,自然联想到那些一生扎根家乡治理山林、沙漠,兴办学校,改善医疗条件……努力使乡亲早日脱贫致富的人们。他们更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
    太阳偏西时,我们驱车赶往石门周湾村。一路上不时可以看到空中飞过一行行的归鹭。它们三个一组,五个一队,井然有序。周湾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活动中一改往昔荒僻的旧容,成为洛南小有名气的风景点。周边的饭馆、商店大都以“苍鹭园”命名招徕游客。苍鹭的栖居处,就在村后山上的一棵巨大的白皮松树上。我们沿着碎石铺成的弯曲小道,跨小沟,越低涧,三旋五转,就到了白皮松旁。由于树下的鸟粪厚而且广,无法靠近,游人只好在稍远处瞧望。白皮松的树围一庹有余,其高总在五丈以上。树冠之上,鹭巢累累。有人说近百,有人说数十,难有结论。此时,先到的鸟儿已入巢中,幼鸟的欢叫声,清晰可闻;后来的仍在空中盘旋,但先后次序依旧。我是第一次实地体会到:我国古书中常用“鹭序”一词,形容百官朝见时依其职位尊卑先后有序,就是取自鹭鸟飞行时的小不逾大,井然有序。今天我们如果扬弃掉旧时此词中的封建余痕,用以形容长幼有序、宾主有序、先后有序……这对建设今日之文明社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傍晚离开时,我们在白皮松附近各采了一把又长又嫩的香艾,既是对今日父亲节的纪念,也是对明朝端阳节的期盼。
    (作者系我校退休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