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没有终点
文章字数:1,755
★陈含玉
1930年12月15日,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世纪40年代初,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
1948年10月26日,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烟雾事件发生。
19世纪50年代,日本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以及水俣病事件骇人听闻。
1955年,富山痛痛病进入了大众的眼球。
1968年,日本北九州爱知糠油事件引人深思。
1984年12月3日,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事件爆发。
1986年4月26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爆发。阿博特·施伟策“人们很难认出自己创造的魔鬼。”化学污染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识,人类所造的化学物质在大自然中并没有与之互相降解的物质。地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体,它是否会对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类也发出感叹?
1948年科学家米勒因制出DDT杀虫剂获得诺贝尔奖。在这个所谓的“专家”时代,大问题与小问题似乎应该处于同等的地位对待。那些标榜着“未来设计师”的科学家却一步步将人类推入糟糕的环境之中,就像是简单的“DDT杀虫剂”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他们将化学元素随意组合,地球与人类也陷入了这种随意的危机之中。生态学家,他们的责任越来越艰巨,但他们也越来越无力。人类不想放弃那些既得的利益,所以情愿以环境为代价。未经调查便投入使用的化学剂,成功消灭了那些他们不需要的生物,但他们真的成功了吗?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生物的抗药性一定会越来越高,所以他们又不得不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进化后的生物与加重后的化学品是否会让人类也难逃此劫?
无论是美国的牧场还是中国的果园,随处可见的杀虫剂,他们不知道那些杀虫剂中究竟是什么成分,只知道那些东西可以让他们的牧场与果园远离“害虫”。所以,奶牛吃了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牧草,那些东西便在牛奶与牛肉中保存了下来,人类食用了这些牛奶、牛肉与水果,那些有毒物质便在人类的体内驻足。甚至是孕妇,会将这些有毒物质传递给他们腹中的孩子,那些孩子从生命伊始便开始了负担有毒物质。全人类似乎都处于慢性中毒的状态之中。地球中的生物具有多样化,但是人类却只想保留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生物,消灭所谓的“杂草”与“害虫”。地球存在了亿万年之久,而人类从人猿算起也不过只有数万年的历史,万物存在即合理,那些生物自然也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人类不能只是一概的消灭。
人类对于自然更加趋向于征服,人类蔑视一切的态度,最后是否会自食恶果?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也曾描绘过人类随便使用化学剂的后果。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去年冬季,中国的某些城市PM2.5指数爆表,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人类不能坐等自然来逐渐“消化”这些污染物,而是应该行动起来,来加速这些污染物的净化。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
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国际环境教育会议。
1977年在苏联邦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召开第一次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他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美国颁布了《美国环境法》,我国最高法院也曾发布了十起环境保护侵权案例,总之,各个国家都在努力。
鼓励种植有利于环保的农作物、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建立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和组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各个国家都在行动,也确实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土地沙化的速度在逐渐放缓,水土保持渐入佳境,国际环保组织越来越多,因为使用能源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一水多用、骑行一族、垃圾分类、少用洗洁精、拒绝过度包装、少用一次性餐具……各国的人民也在行动,大众的力量是强大的。重见蓝天、白色垃圾减少、“废物”利用率增加,这些都是人民的功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特色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不输给一些化工产业。
虽然,我们真的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比起我们对地球所造成的伤害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环保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那我们还在前半程的路上,距离终点还是遥遥无期。
环保,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2017级学生)
1930年12月15日,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世纪40年代初,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
1948年10月26日,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烟雾事件发生。
19世纪50年代,日本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以及水俣病事件骇人听闻。
1955年,富山痛痛病进入了大众的眼球。
1968年,日本北九州爱知糠油事件引人深思。
1984年12月3日,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事件爆发。
1986年4月26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爆发。阿博特·施伟策“人们很难认出自己创造的魔鬼。”化学污染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识,人类所造的化学物质在大自然中并没有与之互相降解的物质。地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体,它是否会对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类也发出感叹?
1948年科学家米勒因制出DDT杀虫剂获得诺贝尔奖。在这个所谓的“专家”时代,大问题与小问题似乎应该处于同等的地位对待。那些标榜着“未来设计师”的科学家却一步步将人类推入糟糕的环境之中,就像是简单的“DDT杀虫剂”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他们将化学元素随意组合,地球与人类也陷入了这种随意的危机之中。生态学家,他们的责任越来越艰巨,但他们也越来越无力。人类不想放弃那些既得的利益,所以情愿以环境为代价。未经调查便投入使用的化学剂,成功消灭了那些他们不需要的生物,但他们真的成功了吗?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生物的抗药性一定会越来越高,所以他们又不得不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进化后的生物与加重后的化学品是否会让人类也难逃此劫?
无论是美国的牧场还是中国的果园,随处可见的杀虫剂,他们不知道那些杀虫剂中究竟是什么成分,只知道那些东西可以让他们的牧场与果园远离“害虫”。所以,奶牛吃了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牧草,那些东西便在牛奶与牛肉中保存了下来,人类食用了这些牛奶、牛肉与水果,那些有毒物质便在人类的体内驻足。甚至是孕妇,会将这些有毒物质传递给他们腹中的孩子,那些孩子从生命伊始便开始了负担有毒物质。全人类似乎都处于慢性中毒的状态之中。地球中的生物具有多样化,但是人类却只想保留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生物,消灭所谓的“杂草”与“害虫”。地球存在了亿万年之久,而人类从人猿算起也不过只有数万年的历史,万物存在即合理,那些生物自然也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人类不能只是一概的消灭。
人类对于自然更加趋向于征服,人类蔑视一切的态度,最后是否会自食恶果?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也曾描绘过人类随便使用化学剂的后果。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去年冬季,中国的某些城市PM2.5指数爆表,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人类不能坐等自然来逐渐“消化”这些污染物,而是应该行动起来,来加速这些污染物的净化。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
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国际环境教育会议。
1977年在苏联邦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召开第一次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他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美国颁布了《美国环境法》,我国最高法院也曾发布了十起环境保护侵权案例,总之,各个国家都在努力。
鼓励种植有利于环保的农作物、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建立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和组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各个国家都在行动,也确实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土地沙化的速度在逐渐放缓,水土保持渐入佳境,国际环保组织越来越多,因为使用能源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一水多用、骑行一族、垃圾分类、少用洗洁精、拒绝过度包装、少用一次性餐具……各国的人民也在行动,大众的力量是强大的。重见蓝天、白色垃圾减少、“废物”利用率增加,这些都是人民的功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特色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不输给一些化工产业。
虽然,我们真的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比起我们对地球所造成的伤害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环保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那我们还在前半程的路上,距离终点还是遥遥无期。
环保,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201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