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文章字数:2,009


吴飞
“青年当立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豪言壮语说得轻巧,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犹记一个多月前,火车还没出发,望着日暮时分商州苍茫旷远的落日下,清澈而又写满沧桑故事的丹江,一种淡淡的乡思便涌上心头。
第一次踏出陕西省的边界,就要跨越大半个中国,去到祖国最遥远的边疆,去完成一直以来的支教心愿,内心是满满的期待。
41个小时,大约两天的时光,我们是在车上度过的。经常乘火车回家,穿行在关中平原上,或麦苗青青,或积雪皑皑,不时出现几座孤坟,总是不由地想起志摩“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桥,过陈死人的坟”的诗行。
而如今,在甘肃穿行了一天一夜,我不禁感叹祖国之大,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倚窗凝望,久久不愿睡去,怕错过这一路的光景。我看茫茫雪山、玉树临风;荒漠戈壁、一川碎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满脑子都是岑参的“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高中时代地图册上那片棕黄色区域标注的轮台、玉门等地。“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也许正是西北荒漠戈壁这样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诗人们如此旷远豪放的情怀。
火车在凌晨6:20分抵达乌鲁木齐站,气温骤然下降,迷雾蒙蒙,天还未亮。来不及驻足,我们便踏上去往伊宁市的列车。这一路,因为有美景相伴,丝毫不觉得辛苦。头屯河、呼图壁的平原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伊宁的山连绵不绝,却也是须晴日雪景妖娆。看到了好多灰色的绵羊,好似动画片里可爱的小羊肖恩,在荒草地上休憩的马儿还有吃草的大牛因为车速的原因,像是油画里静止的景物。
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午后时分到达伊宁站,天空分外的蓝,阳光也格外温暖。特克斯县教育局的老师们举着印有“特克斯县教育局热烈欢迎内地实习支教大学生”字样的大牌来接我们,带我们在当地一家饭店里吃饭。坐在维吾尔族人民的炕上吃着金灿灿的手抓饭,很开心。
随后,终于踏上了去往特克斯县的路程。一路上很困,伴随着《西海情歌》的曲调,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山之巅洁净无比的雪。
两小时后,终于到达“八卦城”。
我们被带到了县教育局,特克斯县初级中学迎接我们的大巴和横幅在院子里特别显眼。紧接着我们去会议室参加了欢迎会。会上,党委书记表达了对我们的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特克斯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宜人的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
印象最深的是书记所说的两句话:“我们新疆不缺资金,缺的是师资力量!”“你们的校长可算是把你们盼来了!”这些话,让我感觉到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肩上的责任。就如同书记对我们的叮嘱:第一,讲纪律;第二,安全为重;第三,角色转换、负责任、不可任性。
会议结束,我们同校长坐上大巴车回到所住,路过了校园,看到了学生、警卫亭、具有民族风格的古朴房子。公寓条件很好,一切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晚间会餐,校长及校领导们表达了对我们的欢迎与期许,并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一行人也作了自我介绍表明态度,许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承诺。
2019年3月1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是我第一次以一位支教老师的身份踏入特克斯县初级中学的大门。学校挺大,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特克斯这座小城,地处伊犁河谷,无疑是美丽的。
春日的清晨如同陕北一般,冷,却是吹面不寒杨柳之风。每天,随着朝阳,我们也抵达校园,开始一天的工作。伴着落日的余晖,漫步着回到住处。夕阳正好,晚照情浓,遥远的雪山与天相连,路边稀稀拉拉的穗子,包谷地边的小木屋,构成一派和谐自然的画面。
“流光容易把人抛”,在特克斯已经度过
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生活千篇一律却
很充实。
这一个多月,每天与学生为伴,青春活
泼,追忆那“三点一线”的时光;
这一个多月,经历了第一次监考,看到孩子们,恰若我们当年的模样,而今角色转换,我成了那个在讲台上的人;
这一个月,太阳照常升起,云朵在晚上悄悄汇集,在晨时形成一个大的“云被”,遮掩着碧瓦蓝天;
这一个多月,迎来了在特克斯的第一场雨,虽然淋湿了却没有懊恼之意,等待春暖花开,格桑满园;
这一个多月,经历了四次升旗仪式,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内心总是风起云涌的感觉;
这一个多月,观看了以“国语最强音”为主题的校园歌手大赛,当一首首歌曲唱响时,总是心潮澎湃;
这一个多月,经历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日,听着窸窸窣窣的雨声,有些淡淡地思乡;
这一个多月,抓住月末的尾巴,我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小花苞绽开了花瓣儿;
这一个多月,是忙碌的,是充实的,是享受的,更是充满成长和收获的。
心安之处为吾乡,处处无家处处家。行走在特克斯宽广的街道上,望着远处茫茫的雪山,总有种寂寥旷远的感觉。独立于天地之间,渺小的如沧海之一粟。我在三千公里外的祖国的边疆想着你,像一个少年期待着荣归故里,却不是盼归。壮士志未酬,敢问君归期?归期在七月,仲夏商州城。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作者系我校生物学院2015级赴疆实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