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结硕果
——我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3,714
                                                                                                ★王叶
    2016年4月13日,我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召开。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社会,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乡村,通过看变化、察民情、亲体验、勤动手、深体会、多总结,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将自己锻炼成为既精通理论、又善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师益友,达到加快推动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与地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的目的。
    2016年暑假,400多名教师走出学校大门,奔赴商洛市155个基层单位,围绕136个合作项目,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暑期根植地方集中行动。连续三年来,共有1293人次参与到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中,与260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290个。
                                                                                        精心安排部署 完善工作机制
    2015年12月,学校出台了《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方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20天,分散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活动期间教师接受学校与“行动计划”单位的双重管理。每年4月,学校印发当年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工作安排,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时间、阶段划分以及活动的考核和表彰等都提出具体要求。6月,学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办公室会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进行审核,确定当年立项资助项目。7月,各院(部)及各项目组分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7月至8月,项目实施期间,校领导带队深入合作单位分别对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9月初,校内各单位和各项目组总结暑期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工作,分析取得的成果与收获,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来年活动开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为了保证“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每年在财务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行动计划”开展。学校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核,对表现突出的相关教学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行动计划”办公室和所在教学单位不定期组织检查教师活动开展情况,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聘任的必要条件。各教学单位在“行动计划”中取得的成果纳入学校对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范畴;教师在行动计划中的表现情况,纳入各院(部)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范畴。
    三年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资助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290个,表彰奖励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22人次。
                                                                               扎根商洛大地  服务地方需求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真正推动商洛、为商洛培养和储备人才、给商洛出力的是商洛学院。”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积极践行服务地方的办学使命,紧密围绕地方需求,为商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本次开展的“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就是在我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专业、教学资源优势,力争在提升商洛城市品质、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等方面再创佳绩,使学校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基础教育的“动力源”、地方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主阵地。”校长范新会说。
    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各二级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主动寻求根植切入点,积极申报实施根植项目,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服务地方活动。
    建工学院《商州区山洪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组对商洛市商州区18个乡镇山洪灾害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大力开展山洪灾害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组织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专题培训18场次,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人。化材学院《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生产工艺各阶段铼含量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组通过深入调研与走访商洛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问题,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4420.9万元,参与制定地方标准5项,为商洛市建设矿产资源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市作出了积极贡献。电信学院《林强电缆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对其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项目组根植商洛市林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确定生产电缆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企业生产电缆提供了技术指导。生物学院《万寿菊加工关键技术与叶黄素产品开发》项目组,结合学校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专项、2016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万寿菊加工关键技术与叶黄素产品开发”,成功规模化制备得到万寿菊叶黄素酯提取基质颗粒,为开展规模化亚临界提取叶黄素酯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成功研发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产品样品,并为企业优化了剂型及配方。
    商洛是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积大、程度深、覆盖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学校引导教师把根植地方行动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发挥了教育扶贫在助力地方脱贫攻坚中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多个学院的项目团队在我校帮扶的丹凤县开展“双百工程”扶贫,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帮扶为中心,以特色产业技能培训、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文化民生帮扶为主导,以其他形式的教育帮扶为补充的“1+3+X”教育扶贫模式。市科技特派员、健康学院吕玉卓带领项目组赴丹凤县最大的畜牧养殖企业——陕西未来绿色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工作,协助该企业完成了6项技术革新,每年为企业增收50余万元,探索出一条“龙头企业+科研+合作社+贫困户”的创新发展模式,解决了1200余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使其中400余人脱贫致富。经管学院《丹凤县精准脱贫调查研究》项目组深入武关镇阳阴村、龙驹寨镇冠山村和铁峪铺镇中心村调研走访,采集扶贫攻坚第一手资料,以第三方视角对丹凤县精准脱贫工作展开评估,构建精准脱贫效果评估体系,为丹凤县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数计学院、体育部各自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产业与行业发展要求,在商洛市8个区县的基层单位展开调研、普查与培训活动,实施的根植项目涵盖基础教育、旅游、地方馆志整理、翻译、地方文化建设、文学创作、方言与普通话调查、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等领域。
                                                                                         根植硕果累累 夯实发展基础
    三年扎根商山洛水,教师在根植行动中了解市情、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在校地深度融合中扩展平台,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确定的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
    2017年,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2018年,学校入选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四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2018年,学校获得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批建设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验收;
    教师于浩世领衔的团队育成小麦新品种8个,审定品种3个,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科学技术三等奖、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他培育出的旱作地区小麦新品种经推广使用,目前已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被誉为“商洛山中的袁隆平”。
    学校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特别是商洛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教学组织体系,设立了健康管理学院,增设了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专业;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进行校内外“双导师”授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实践基地,不断完善以“产教融合”和“创新驱动”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支撑、引领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探索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的“双四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59个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仅2018年,就有“地方高校化材类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立项,5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商洛学院—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获批陕西省立项。
    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我校蒋怡凡等学生负责的《“兴农之光”智能控制系统》获得金奖。该项目就来源于该校电信学院袁训锋博士团队的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也是学校扶持的一个扶贫项目。
    在根植项目合作基础上,学校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等2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了秦岭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产教融合平台。三年来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增加300%,科研经费增加330%。
    有感于我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赵鹏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张生勇教授欣然受聘为我校“双聘院士”,并在学校设立了“院士工作室”。
    “我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已经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个周期,6月上旬将召开总结表彰暨推进大会,我们要认真总结成果经验,更好地发挥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和高校企业双走进活动对一流学院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在特色办学、质量立校方面为全省一流学院建设贡献商洛学院的经验和智慧。”校党委书记龙治刚说。
    植根于秦岭山中的商洛学院像巍峨秦岭一样,体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一种宏大的文化传承精神。商洛学院人将在新的起点上,在秦岭里最美的地方,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