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建设“一流学院”
文章字数:2,843
侯小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校建设“一流学院”的奋进之年,更是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实施高校共青团建设与改革方案、大抓团的基层建设、提升团的组织力的重要之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层团组织应有何担当?围绕“一流学院”建设,基层团组织应有何作为?围绕“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属性,基层团组织应有何贡献?围绕全面从严治团的背景,基层团组织有何必须补齐的短板?围绕以上四个问题,生物学院团总支将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实施“四大工程”,凝聚青春力量,助力学校“一流学院”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领航工程”,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阶段,是塑造大学生的关键窗口期。共青团在新时代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与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坚定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助力“一流学院建设”,生物学院团总支将以分层、分类为基本思路,构建起辐射到位、关注全面、重点突出、品牌明晰的分类引导培养“领航工程”。一是巩固学院党总支、团总支和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思想引领基础覆盖工作,以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大历史结点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二是构建以分类选拔、宣传各类榜样典型为核心的优秀青年遴选机制,坚持树典型立标杆,充分发挥优秀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完善学院团学骨干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以团总支为核心纽带、以学生会为内环、以院级学生社团组织为外环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优化团学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坚持团学干部培养长效机制,重视共青团精神的传承,全面落实团学干部联系班团制度,带动全体团员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围绕学校“一流学院”建设,实施“建功工程”,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2019年,学院团总支将实施“建功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着力机制建设,重点推进“一赛一会一文件”的落实落地。“一赛”是指积极应对“挑战杯”竞赛的全面改革,做好政策的分析解读,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力争省赛再创佳绩、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一会”是指成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采用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挥好学院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的优势,发挥好学院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硕果累累的优势,发挥好学院团总支的组织动员优势,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文件”是指全面梳理往届“挑战杯”竞赛的成果,在完成成果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修订一系列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文件。在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方面,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新创业、身心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制定具体有效的项目体系,形成相关制度文件,稳步推进实施,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为全面提升学生满意度
评价指数做出努力。在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工作方面,立足实际,针对团员青年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推动学院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效果,不断探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模式。
依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秉承问题意识,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思路,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充分结合国家、社会的时代发展主题和学校“一流学院”建设目标创建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发挥生物技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势,积极扶持一些长期开展、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反响良好的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培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秦岭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实践项目。继续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成果提炼和成效总结,产出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实践成果。
围绕“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组织性质,实施“团聚工程”,始终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助力“一流学院”建设,学院团总支将实施“团聚工程”,想方设法为党输送好团员、培养好团干、凝聚好青年。一是严格制定团员入党推优实施细则,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二是加快团学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丰富更新培训内容,继续实行团学干部“学期1123”工作制度,打造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团学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发挥好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团结服务和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团结凝聚更多的青年团员主动投身“一流学院”建设。
围绕全面从严治团的时代背景,实施“基石工程”,加强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共青团十八届二中全会中指出:共青团工作的主战场在基层,加强团的基层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一项短期难出成效、长期必见真章的基本功、良心活。今年,学院团总支将全面实施以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高质量团日活动为抓手、以团员先进性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团干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共青团“基石工程”。一是以推进规范性为重点,落实支部组织建设。阶段性总结“融合式”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带头人好、班子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群众评价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团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扎实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二是以提升政治性为重点,探索实效组织生活。扎实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和“四进四信”主题团日活动;推出主题团日活动指导性菜单,开展团日活动示范性观摩评比、年度团支部风采展示会等。三是以增强先进性为重点,强化团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团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学习、比先进、比贡献”的“三亮三比”亮分制管理。四是以加强群众性为重点,加强团干能力建设。加强团支部干部培养力度,明确选拔要求和职责职能,严把入口关;开设团支部干部培训班,全面加强支部干部的政治教育和群众工作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实现我校“一流学院”的建设目标,需要每一位商院人追逐梦想、努力奔跑。生物学院团总支将凝聚青春力量,激励青年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融入学校快速发展的洪流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做实现梦想的践行者、实干家。
(作者系我校生物学院教师)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校建设“一流学院”的奋进之年,更是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实施高校共青团建设与改革方案、大抓团的基层建设、提升团的组织力的重要之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层团组织应有何担当?围绕“一流学院”建设,基层团组织应有何作为?围绕“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属性,基层团组织应有何贡献?围绕全面从严治团的背景,基层团组织有何必须补齐的短板?围绕以上四个问题,生物学院团总支将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实施“四大工程”,凝聚青春力量,助力学校“一流学院”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领航工程”,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阶段,是塑造大学生的关键窗口期。共青团在新时代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与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坚定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助力“一流学院建设”,生物学院团总支将以分层、分类为基本思路,构建起辐射到位、关注全面、重点突出、品牌明晰的分类引导培养“领航工程”。一是巩固学院党总支、团总支和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思想引领基础覆盖工作,以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大历史结点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二是构建以分类选拔、宣传各类榜样典型为核心的优秀青年遴选机制,坚持树典型立标杆,充分发挥优秀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完善学院团学骨干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以团总支为核心纽带、以学生会为内环、以院级学生社团组织为外环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优化团学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坚持团学干部培养长效机制,重视共青团精神的传承,全面落实团学干部联系班团制度,带动全体团员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围绕学校“一流学院”建设,实施“建功工程”,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2019年,学院团总支将实施“建功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着力机制建设,重点推进“一赛一会一文件”的落实落地。“一赛”是指积极应对“挑战杯”竞赛的全面改革,做好政策的分析解读,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力争省赛再创佳绩、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一会”是指成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采用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挥好学院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的优势,发挥好学院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硕果累累的优势,发挥好学院团总支的组织动员优势,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文件”是指全面梳理往届“挑战杯”竞赛的成果,在完成成果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修订一系列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文件。在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方面,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新创业、身心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制定具体有效的项目体系,形成相关制度文件,稳步推进实施,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为全面提升学生满意度
评价指数做出努力。在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工作方面,立足实际,针对团员青年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推动学院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效果,不断探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模式。
依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秉承问题意识,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思路,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充分结合国家、社会的时代发展主题和学校“一流学院”建设目标创建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发挥生物技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势,积极扶持一些长期开展、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反响良好的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培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秦岭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实践项目。继续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成果提炼和成效总结,产出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实践成果。
围绕“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组织性质,实施“团聚工程”,始终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助力“一流学院”建设,学院团总支将实施“团聚工程”,想方设法为党输送好团员、培养好团干、凝聚好青年。一是严格制定团员入党推优实施细则,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二是加快团学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丰富更新培训内容,继续实行团学干部“学期1123”工作制度,打造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团学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发挥好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团结服务和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团结凝聚更多的青年团员主动投身“一流学院”建设。
围绕全面从严治团的时代背景,实施“基石工程”,加强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共青团十八届二中全会中指出:共青团工作的主战场在基层,加强团的基层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一项短期难出成效、长期必见真章的基本功、良心活。今年,学院团总支将全面实施以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高质量团日活动为抓手、以团员先进性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团干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共青团“基石工程”。一是以推进规范性为重点,落实支部组织建设。阶段性总结“融合式”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带头人好、班子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群众评价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团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扎实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二是以提升政治性为重点,探索实效组织生活。扎实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和“四进四信”主题团日活动;推出主题团日活动指导性菜单,开展团日活动示范性观摩评比、年度团支部风采展示会等。三是以增强先进性为重点,强化团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团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学习、比先进、比贡献”的“三亮三比”亮分制管理。四是以加强群众性为重点,加强团干能力建设。加强团支部干部培养力度,明确选拔要求和职责职能,严把入口关;开设团支部干部培训班,全面加强支部干部的政治教育和群众工作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实现我校“一流学院”的建设目标,需要每一位商院人追逐梦想、努力奔跑。生物学院团总支将凝聚青春力量,激励青年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融入学校快速发展的洪流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做实现梦想的践行者、实干家。
(作者系我校生物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