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做四有好老师
文章字数:2,849
                                                                                                  赵彦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要牢记初心、使命,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忠诚履责、敬业奉献,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不忘初心,助力学校发展
    2016年我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第一次走入了位于被誉为“华夏龙脉国之中央”的秦岭腹地的商洛。商洛地处秦岭南麓,距离省会城市西安110公里,东临河南,东南接湖北,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兼容秦风楚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交通便捷、山青水碧,有着“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美誉,是治学修身的理想之地。
    商洛学院是商洛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至今已有43年的办学历史。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底子薄、基础差,自身“造血”功能较弱的困难将长期存在。但我清醒地认识到,43年来,一代代商院人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和“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凝练打造了“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特色。
    商院人始终不忘初心,建校以来,特别是2006年升本以来,我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紧密围绕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加快改革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学校2011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百所“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2018年首次跻身“中国好大学排名”内地600强,学校顺利进入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序列,个专业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一流专业。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商院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让学校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
    二、不忘初心,弘扬高尚师德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即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四有好老师”标准,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要教好每一名学生、振兴每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默默无闻地奉献。广大教师要树立奉献精神,把自己的责任、热情、爱心、学识全部奉献给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督促学生,在心灵上塑造学生,在感情上温暖学生,用我们的无私奉献去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用美好的德行哺育心灵。查尔斯?里德说过,播种一种思想,你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你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塑造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牢筑师德底线,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师表、正己范人,用理想信念塑造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美德懿行陶冶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不忘初心,勇担育人职责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能力欠缺,就无法承担得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全球化、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条件更加便利,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时刻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陶行知先生说:“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因此,广大教师要争做学习型教师,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本领,学会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生动的语言,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变轨超车”时期,我们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坚持走“创新”的道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口,持续做大做强我们的强项,才能实现变轨超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只有教师富有与时俱学校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离“一流学院”的建设目标更近一步。
    四、紧抓机遇,筑牢初心
    目前,国家“双一流”战略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的实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相继召开,“新时代高教40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先后出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高等教育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大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紧密围绕创建一
    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
    标,秉承“自强不息,止于
    至善”的大学精神,凝心聚
    力、加快改革,推动各项工
    作持续健康发展,学校的
    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和喜人的成绩。
    但我们也要看到,学
    校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就“十三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进展情况来看,目前学校仍然存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学科专业优势不鲜明、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不足、学校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紧抓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正视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忘初心、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完成发展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必须乘势而上,蓄势追赶,这既是学校目前所处的阶段要求,更是学校发展的时代主题。只要大家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就能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