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竞跃活泼泼
文章字数:1,277
                                                                                                ★李小奇
   校园中有一小池, 半个圆括号形状,池中有鱼,池上有一小石拱桥,颇有点小飞虹的味道。平日忙碌,由此经过,停下来观鱼是从未有过的。今春因为疫情,生活的节奏被迫放慢,终于有时间在傍晚前来观鱼。我想到了朱光潜先生在谈人生的艺术化时引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强调说:“慢慢走,欣赏啊!”自然中的很多美好是需要慢慢走着走着才能发现的。
    小小的池塘,四周驳岸,水浅可见底,白云悠然来入画,新月无声照清影。可在水岸边观鱼,亦可在桥上观鱼。池虽小,鱼却不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凭栏观鱼,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描写自然出现在脑海中,用来形容这池鱼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柳宗元触景生文,我见景思文,生活中的文学,文学中的生活,两者融合为一,这就是读书作文的好。
    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了柳宗元也许没有看到的情形,池塘中的鱼每天傍晚都会水中跳跃,十分欢快,仿佛在举行舞会一般。它们纵身一跃,跳出水面,露出白白的肚皮,迅速落入水中,摇着尾巴,得意洋洋地游走了,一跃一落,都会激起悦耳的水声,再荡起一圈涟漪。这声音和小时候在水边撩水玩儿的声音一样,大概正是因为水声好听,所以小伙伴们总是将这个撩水的动作或轻或重地重复,乐此不疲。因为有好多鱼在跳跃,水面就有好多圈水纹,荡开又合拢,还有此起彼伏的激水声,这天籁之音和着鸟鸣,真的是大自然即兴演奏的美妙乐曲,节奏和旋律不可复制。看着这些鱼儿跳跃游弋,那么自由欢快,我也被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条鱼,在水中灵巧地游来游去,和他们一起欢快地跳跃。
    第一天观鱼时,用小时候学的科学常识,以为它们的跳跃是因为天气将雨,水中缺氧,它们跃出水面是为了呼吸氧气的。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连日天气晴朗,这些鱼儿们就是在自由跳跃,这是它们生活的方式之一。晋代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见傍晚时分,鱼儿竞相跳跃是自然现象,也是审美意象。虽然科学研究说鱼儿是三秒钟记忆,说它们没有思想,但我还是相信,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我们无法进入和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行为知道它们是否欢快。中国古典诗歌或者园林匾额里常常出现“鸢飞鱼跃”,我们为何以为“鸢飞鱼跃”充满了诗情画意?那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快乐和自由。两千多年前庄周慧施濠梁观鱼的对话,也许就是科学和哲学的对话,只有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才能有鱼乐的生命体悟。
    我想到了禅宗所说的哲学命题“活泼泼地”,唐代无住禅师说“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这些鱼儿不就是抽象哲思的最生动阐释吗?殷迈诗“窗外鸢鱼活泼”体察的就是鸢飞鱼跃的自在生命状态。鱼何以如此活泼泼呢?对于它们而言,一池水足矣!观鱼而知“生意”,在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面前,健康平安乃是人类的最大目标和愿望!放弃不必要的欲求,放过那些原本活泼泼的生物,人类自己才可以“活泼泼地”。
    一春心事闲有处,凭栏观鱼共花发。静静观鱼,细数游鱼,我就是那水池中的一条鱼,翻身一跃,活泼泼地!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