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教学标兵
文章字数:2,254




    编者按:近日,2020年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结果揭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霞荣获“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称号,经管学院教师黄荆晶荣获“大练兵”课程思政教学能手称号,实现了我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成绩的新突破。近日,记者对获奖的两位教师进行了专访,一起来看看她们说了些什么?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王晓霞
    历时几个月的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圆满结束,能够获得“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心情非常激动。这次“大练兵”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集中的观摩、学习和反思,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非常好的锻炼契机,更是鞭策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从收集资料、整理内容、教学设计到对讲课内容的一遍遍打磨,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我会将这次参赛经历作为一个新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前行,做一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完成好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赛结束了,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参赛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思路决定出路。第一,早做准备。只要决心参赛,就早做准备,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杖。一般省上各类大型的比赛每年或每隔一年都会举行,一定不要等通知下发了才开始准备。第二,精心选题。选题很重要,一个好的选题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好的选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在这次备赛的的过程中买了许多书籍,下载了大量文献资料,因为只有阅读大量的资料你才会深入思考,才会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有助于选题的科学性。第三,用心设计教学环节。首先,教学设计中“问题”很重要,围绕“问题”去分析解读的层次,层层递进,而且授课内容最好是一个“问题”串到底,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其次,教学内容的讲述在透和全的关系上以透为主,集中发力,因为比赛只有15-20分钟,你只要将“问题”讲清楚了就可以了,所以不能图多图全,而要图透。再次,要设计好自己内容中的某个高潮,冲击听者。最后,结论升华。以思政课为例,要用带有哲思性的语言完成政治性的收尾,整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拔高。
    团队决定个人。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必须团队协作。以教学比赛为例,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凝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组建团队在一起磨课,这很重要。在本次备赛过程中,学院成立了团队,院领导和老师们多次一起磨课,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有的内容和设计一次次被推翻,才会有新的更加合理的最终成品出炉。
    细节决定成败。讲课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互动的每个环节、板书都要精心设计,课件制作、课件中的图片、字体字号都要精雕细琢。总之,只要用心对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师路漫漫 育人不辍
                                                                                            ★黄荆晶
    古语有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自我走出校园,站上讲台开始,就一直思考自己要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如今教学实践六载,心底答案不断清晰和坚定,那就是不只是做传授书本知识的“经师”,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人师”。今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这给高校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还要突显价值的导向作用提出了要求,这与“人师”的价值不谋而合。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比赛是全省课程思政成果的集中展示,我有幸参与并获得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但我认为比荣誉更重要的是,在领导、专家、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经历从选题、课程设计、内容选择、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多次打磨,我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均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些愚见,同大家分享: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坚定的政治信念不会自发产生,政治上的成熟源自于价值观的清醒。只有老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课程思政才能设计好,学生才能入脑入心。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线上线下听思政课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历史担当、求实作风、创新精神的阐述,将这些与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思考,明确要传递给学生的价值方向。
    多维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逻辑,考量自己学习时的兴趣点和难点,转换表达方式,寓教于乐,把知识线与育人线结合起来。我肤浅地认为讲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学生听进去多少才重要。思政育人的内容应该和学生的成长环境紧密结合。因此我注重搜集鲜活的热点素材,以此增强课堂的现实感和阐释力。我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政策创新》这节课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归纳近几年最受欢迎电影的共性,使学生掌握中国电影政策创新的内容,理解国家的施政智慧以及认识到利用自身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和使命,学生自己从“有意思”的课堂内容当中体悟“有意义”的价值内容。
    培育时代新人是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新时代大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要与时俱进,还要有强烈的价值关怀和时代担当。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不仅是设计好、讲好一节课、一门课,还应当以高尚品德和情怀赢得学生。讲课程思政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和帮助学生,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将教师“立德树人”之职扎实落地,工作中勇担使命,率先垂范,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从抽象的想象拉回到具体的“身边事”,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成为“人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新教育形势下学生的特点和国家、社会的需求,我将不忘初心,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靠拢,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