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气象 新思路 新举措
文章字数:3,763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落实学校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我校《工作要点》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聚力培根铸魂、加快科技赋能、关爱学生成长、 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面部署了38项重点工作。3月9日,学校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全面部署年度工作。 如何深入落实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会议精神,推动2023年学校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让我们听听各部门负责人怎么说。
党委委员、 组织部部长·党校副校长 张向东———
2023年, 组织部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建设“一流学院”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聚焦增强政治“三力”,严抓党的政治建设。 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理论武装,紧抓党的思想建设。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培训、主题党日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内容, 深入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进党建课题研究,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三是聚焦固本强基,强抓党的组织建设。 以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为抓手, 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省校院三级党建示范培育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体系建设, 精心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党建品牌。 四是聚焦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干部“选育用管”,严格规范选人用人。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举办处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争做“八个表率”。五是聚焦党内法规制度落实,常抓党的制度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贯彻落实党内法规,持续完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 加强党员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教育,推进各项制度精准发力、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
党委委员、 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杨存典———
2023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以生为本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效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总揽,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思路,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不断提升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成效。 二是围绕学风量化十项指标、院级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做好学风量化考核先进集体表彰, 使优良学风建设助推学生学业发展不断取得好成绩。三是围绕“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依托省级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有特色、出亮点”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四是围绕“奖助贷补减勤医帮”八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效能,规范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审程序,让资助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暖心工程”。五是围绕国家新业态发展布局和学校 “一体两翼”的就业工作整体思路,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极”。继续发挥“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后续效应,通过建立一批就业基地、挖掘一批就业资源、聘请一批就业专家, 确保依托优质就业基地带动就业取得较好成效,努力实现2023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六是紧密围绕国家“两征两退”工作精神,加大征兵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踊跃参军、献身国防。七是积极落实中省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关精神,围绕队伍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提高,不断促进我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上水平、上台阶。
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王霄飞———
2023年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 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工作重点。 一是丰富精神文化供给。发挥党委宣讲团、专家教授和标兵宣讲团、 大学生宣讲团作用, 以菜单式、分众化、互动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以微党课、微视频、文艺创作展示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充分发挥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 商洛学院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作用, 持续推进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工作、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工作, 加强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建设, 力争取得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是打造育人精品项目。 完善常态化落实“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机制,开展好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 文明旅游实践活动, 评选表彰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融入日常。四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文化角建设,开展清明祭英烈、书香校园等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四史学习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和推送工作, 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五是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强化校内媒体的融合创新,以突出基层、突出师生为导向,及时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最新成果,讲好商洛学院故事,展现商洛学院人的精神风貌。
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公室主任 朱小强———
2023年,发展规划处·学科办公室将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优化校内外办学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推动学校一流应用型学院建设。 一是立足学校发展,争取省市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拓展校园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争取省粮储局政策与资金支持, 推进粮食工程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 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检查, 推动将规划任务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确保规划任务全面落实。 三是协调推进校地合作,助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主动认领商洛市“中国康养之都”建设任务,推动张村校区产学研示范基地规划实施,推进附属学校合作共建工作,助力商洛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层次。 做好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和管理工作, 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水平,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奠定基础。 五是凝练学科特色,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 推动学科方向凝练和学科梯队建设, 逐步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文理融合的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定位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六是推动学术委员会职能发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做好学术委员会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及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氛围。
科技处处长 程敏———
2023年,科技处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制度建设、团队建设、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服务地方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聚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以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 以助力商洛市“四大产业”和“3+N”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紧密围绕中省重大战略布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和科研基础, 突出目标导向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形成高水平科技成果。三是着力提升科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 聚焦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一对一” 定向服务各县区重点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升我校承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的能力。 四是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特色品牌。聚焦理论前瞻、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链科技需求等方面,组织开展高端学术研讨、技术路演、科技服务活动,打造特色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新材料、大数据应用、康养等特色学术交流品牌和“乡村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品牌,服务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技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张建芳———
2023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加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 拓展师生国际人文和学术交流途径和渠道, 服务学校专业、师资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目标。一是扎实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 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主动对接合作院校和合作伙伴,加强国际高水平课程、师资、评价体系等优质资源引进、融合、吸收和创新力度,推动学科、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二是着力提升国际交流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为导向, 加强与海外教育发达国家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拓宽人文交流渠道,深化合作共建、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内容,提升学术交流规模和水平。三是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 加大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支持力度,鼓励师生通过国家公派学者、西部项目、学术会议、带薪实习、文化体验等外出交流学习。积极邀请国 (境) 外友好学校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增进友谊,营造良好国际化学术氛围。四是加大“引智引专”力度。 重点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ICC项目制定“引智引专”规划,拓展引进渠道,加大语言外教、 专业外教和高层次国际人才和专家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党委委员、 组织部部长·党校副校长 张向东———
2023年, 组织部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建设“一流学院”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聚焦增强政治“三力”,严抓党的政治建设。 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理论武装,紧抓党的思想建设。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培训、主题党日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内容, 深入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进党建课题研究,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三是聚焦固本强基,强抓党的组织建设。 以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为抓手, 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省校院三级党建示范培育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体系建设, 精心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党建品牌。 四是聚焦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干部“选育用管”,严格规范选人用人。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举办处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争做“八个表率”。五是聚焦党内法规制度落实,常抓党的制度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贯彻落实党内法规,持续完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 加强党员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教育,推进各项制度精准发力、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
党委委员、 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杨存典———
2023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以生为本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效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总揽,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思路,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不断提升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成效。 二是围绕学风量化十项指标、院级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做好学风量化考核先进集体表彰, 使优良学风建设助推学生学业发展不断取得好成绩。三是围绕“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依托省级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有特色、出亮点”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四是围绕“奖助贷补减勤医帮”八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效能,规范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审程序,让资助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暖心工程”。五是围绕国家新业态发展布局和学校 “一体两翼”的就业工作整体思路,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极”。继续发挥“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后续效应,通过建立一批就业基地、挖掘一批就业资源、聘请一批就业专家, 确保依托优质就业基地带动就业取得较好成效,努力实现2023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六是紧密围绕国家“两征两退”工作精神,加大征兵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踊跃参军、献身国防。七是积极落实中省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关精神,围绕队伍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提高,不断促进我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上水平、上台阶。
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王霄飞———
2023年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 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工作重点。 一是丰富精神文化供给。发挥党委宣讲团、专家教授和标兵宣讲团、 大学生宣讲团作用, 以菜单式、分众化、互动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以微党课、微视频、文艺创作展示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充分发挥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 商洛学院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作用, 持续推进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工作、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工作, 加强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建设, 力争取得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是打造育人精品项目。 完善常态化落实“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机制,开展好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 文明旅游实践活动, 评选表彰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融入日常。四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文化角建设,开展清明祭英烈、书香校园等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四史学习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和推送工作, 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五是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强化校内媒体的融合创新,以突出基层、突出师生为导向,及时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最新成果,讲好商洛学院故事,展现商洛学院人的精神风貌。
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公室主任 朱小强———
2023年,发展规划处·学科办公室将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优化校内外办学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推动学校一流应用型学院建设。 一是立足学校发展,争取省市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拓展校园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争取省粮储局政策与资金支持, 推进粮食工程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 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检查, 推动将规划任务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确保规划任务全面落实。 三是协调推进校地合作,助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主动认领商洛市“中国康养之都”建设任务,推动张村校区产学研示范基地规划实施,推进附属学校合作共建工作,助力商洛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层次。 做好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和管理工作, 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水平,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奠定基础。 五是凝练学科特色,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 推动学科方向凝练和学科梯队建设, 逐步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文理融合的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定位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六是推动学术委员会职能发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做好学术委员会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及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氛围。
科技处处长 程敏———
2023年,科技处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制度建设、团队建设、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服务地方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聚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以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 以助力商洛市“四大产业”和“3+N”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紧密围绕中省重大战略布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和科研基础, 突出目标导向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形成高水平科技成果。三是着力提升科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 聚焦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一对一” 定向服务各县区重点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升我校承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的能力。 四是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特色品牌。聚焦理论前瞻、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链科技需求等方面,组织开展高端学术研讨、技术路演、科技服务活动,打造特色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新材料、大数据应用、康养等特色学术交流品牌和“乡村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品牌,服务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技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张建芳———
2023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加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 拓展师生国际人文和学术交流途径和渠道, 服务学校专业、师资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目标。一是扎实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 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主动对接合作院校和合作伙伴,加强国际高水平课程、师资、评价体系等优质资源引进、融合、吸收和创新力度,推动学科、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二是着力提升国际交流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为导向, 加强与海外教育发达国家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拓宽人文交流渠道,深化合作共建、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内容,提升学术交流规模和水平。三是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 加大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支持力度,鼓励师生通过国家公派学者、西部项目、学术会议、带薪实习、文化体验等外出交流学习。积极邀请国 (境) 外友好学校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增进友谊,营造良好国际化学术氛围。四是加大“引智引专”力度。 重点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ICC项目制定“引智引专”规划,拓展引进渠道,加大语言外教、 专业外教和高层次国际人才和专家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