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读书心得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文章字数:1,015
                 ★常润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坚定文化自信, 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观之今朝,中国正立于世界变革的潮头,这同样是我们广大青年朋友的又一次机遇和挑战!必须熟知历史、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当以读书为起点, 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吾心首荐是《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综合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多个文献精华之处,读之甚宜,开化启智,透过这本书, 足以浅观中国共产党的“前世今生”。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一观一鉴间令人为之震撼。它并不只是一本单看书名和封面便让人感到 “食之无味”的历史白皮书,你用手掌所摩挲的每一张书页都氤氲着一份历史的厚重,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是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熠熠生辉的一份赤诚。
  每每翻阅这本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一叶乘风破浪的小小红船,到一艘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瓦窑堡小小的窑洞走向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我都能看到那一群又一群共产党员们奔走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它们只是分散在各地的无名火种,但却毅然决然地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这份追随党、铸就党的过程,便是革命血脉的传承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便是书写于每个身处觉醒年代而追随着党奋力攀登的中国人。
  这理所当然地会充满无数艰辛、坎坷与磨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痛的存在,才锻造了它丰富深邃的灵魂,才成就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赋予他们意义。”再艰难的情境之中,那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人们都能书写震撼人心的诗篇。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些人在那个苦痛的年代里锤炼出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更是照亮了千千万万名中华儿女的人生,照亮了国家命运的走向。 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已过世,但他们的理想与大义却是得以长存在人世间,以历经百年如磐风雨,熠熠生辉的红色精神,始终充当着中华民族不变的精神根基与血脉本色。
  观今宜鉴古,我想党史不仅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传承作用,对于党当前的发展建设更是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背后所传达的艰苦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哪怕是放在现在也具有独特的学习价值,丝毫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这样强调:“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那么,学党史不妨从这本《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开始, 相信你在通读几遍后必将学有所获。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的精彩,确非我寥寥千字可尽数展现。 诚邀同可为乐者,一起于此书遨游一圈。可得此人,不胜荣幸,倍感欢喜,于此致谢。
  (作者系我校健康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