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记我校人文学院2023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黄靖茹
文章字数:1,087

学生记者 常润强 王丽娜
编者按:仲夏蝉鸣,游子吟;凤凰花开,毕业季。 这是略带伤感的离别,也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让我们一起走进各个学院,聆听优秀毕业生们的成长故事,助力在校的学子们拨云见雾、逐梦未来。
毕业季的晚风吹荡在学校的田径场边、教学楼下, 来自人文学院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黄靖茹与其他大四学子一样, 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迎来了灿烂与伤感夹杂的毕业时节。
在分享大学期间的生活时,黄靖茹多次提到自己曾担任学校宣传部所属社团新媒体工作室新媒体部部长的一些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受疫情影响, 学校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举办大型活动,在我刚上任不久就接触运动会这一项校内重大活动,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黄靖茹说,她从前期的人员安排、内容策划,到中期的现场拍摄、文字编排,以及后期官网公众号推文制作,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她说那几天经常忙得两脚不沾地,但现在仍然非常怀念那段紧张充实的时光,感觉那样的经历似乎让自己在大学多活了一次。
黄靖茹是人文学院这一届毕业生中最早签下就业协议的同学之一。 她结合个人情况,大三将近结束就明确自己对未来就业地域和单位性质的规划。 黄靖茹认为,“现在的大环境,普通本科毕业生不要眼高手低、过于挑剔,更要多尝试,抓住每一个机会。 工作是一个门槛,就算是在乡镇工作也不意味着与大城市无缘,只要肯努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相当广泛的。”在求职过程中,她积极关注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广泛浏览各心仪单位官网,同时发动亲朋好友帮忙留意招聘信息,详细了解对应单位岗位聘任情况并做好各项准备,比如精心制作好简历等等。 正因为她快人一步迈入主动求职的行列,早在2022年11月,经过多轮考验竞争后便顺利签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汉中分公司。
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大学经历,黄靖茹选择了在学校宣传部进行实习。 面对这一时期的迷茫和困惑,黄靖茹没有因为已经签订就业协议就顺势“躺平”,而是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和前辈请教工作经验,不断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当问到对学弟学妹们日后就业有什么建议时,黄靖茹非常认真地说,首先是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熟练操作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软件。 其次是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提高综合素质,尽可能多拿可以证明个人能力的证书。 再是生活上保持乐观心态, 求职时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败而不馁、挫而不折,充分做好求职准备。最后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弹指一挥间,时光易逝,黄靖茹回首自己这四年大学也是感慨万千。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在之后的就业过程中也能主动出击得到心仪岗位的青睐,为自己求学生涯的奋斗和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