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印象
文章字数:2,740
★时冬梅 李继高
大美青海,辽阔壮观。只有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你才真真佩服这句话概括得是如此的精准、到位;只有到过这里,你才深切地体会到广袤、恢弘、壮观这些词的深刻内涵。 到了这里,你定会被一些淳朴、热情的人事所感动 ,短暂的青海一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青海湖畔
七月的青海湖及其周遭, 正是一年中迷人的黄金时段。 碧波浩渺、水天一色、鲜花盛开、牛羊遍野,尤其是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灿灿,芳香扑鼻,煞是迷人。7月26日正午时分,我们一行六人,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二郎镇,在湖边一隅,任和风拂面,白云摩顶。 大家或在湖边戏水,观天上飞鸟,水中游鱼;或在湖边骑马,与牧民一起引吭高歌; 或与来自地北天南的游客交流感受, 讨论行程……不知不觉中已是下午七点。
傍晚的湖边,落日镕金,苍茫浑厚,习习的凉风带着些寒意。大家一边吃烧烤、喝白酒,一边谈论着自己心中的青海。
——— 青海省面积72.23万K㎡,为我国诸省第三,仅居新疆、内蒙之后,比20个台湾地区面积还要大。 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 她4500多K㎡的面积,相当于70余个杭州西湖的面积。
——— 这里有中国第一神山——— 昆仑山。一路上话多讨嫌的李教授抢先发言。她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等桂冠。 昆仑山上的昆仑玉名满天下, 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崇尚膜拜。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儿开采,源源不断地送往内地加工。据考证, 昆仑玉的开采贸易比丝绸之路的开辟要早二千多年 。 假如没有昆仑山,我华夏的历史与文化就不会这样悠久绚烂,假如昆仑山上不产昆仑玉,那她的神秘、她的尊贵不免黯然失色。噢,无怪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发出“莽昆仑”的感叹。同行的叔父,一位毛泽东的崇拜者补充道,并顺口吟诵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青海还是名副其实的 “亚洲水塔”。李教授趁着酒性又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课,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亚洲13条大江大河都发源这里,她们一路奔腾咆哮,滋润着流域的大地,孕育了中亚、东亚、南亚的文明。
—— 还有磅礴高大的祁连山。 年龄稍大,见多识广的叔父来过西宁多次。他说,祁连山对于西北、对于中国,与秦岭一样重要。他不仅储藏着大量的、 众多的优质矿藏,更因其蕴藏了三千多条现代冰川及众多的江河湖泊,调节着西北内陆的生态系统。 假如没有祁连山,风沙将不知怎样地肆虐,大西北内陆将是怎样一幅荒芜、干旱情景?
在此, 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惊险事。那是抵达青海湖的第二天上午八点多,天朗气清,风光无限。 临出发前的间隙,我看见一匹白得耀眼的牦牛在蓝天白云下娴静地吃草, 与它所处的环境显得很是自然祥和,遂想与它合影留念。 谁知,刚一靠近,它就两眼发红发出警告,而我并未理会,且以手势边示意友好边靠近。突然,它发出了低声怪叫,低头就要扑来,吓得我心有余悸地转身跑出去十几米远。 因为它发起攻击的瞬间, 我脑海中忽然闪现出纪录片动物世界里一幅可怖画面: 一群非洲野牛用牴角将一头偷猎的狮子反复挑起又狠狠摔下。我仿佛觉得牦牛就要把我挑起来,越想越觉得后怕……后来,我了解到,牦牛性情凶猛,见生人易怒,这次算是领教了。 尽管一路上在我冒险逞能时, 老婆总拿这事儿挖苦讽刺,但我并不生气,还为自己的有惊无险庆幸呢。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 是我们这次旅行选定的必去之地。 她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湖面清澈,像镜子一样映出蓝天、白云、霞光及明亮的星星,被称为“天空之境”。 人在湖上走,宛在天上游,诱使人们不停地拍照,特别是年轻人。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茶卡盐湖旅游业的开发是近几十年的事。是呀,他是茶卡盐业升级换代的最佳选择, 是国家旅游业大发展结出的硕果。 我附和着。
导游说, 这里盐业开采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史载西汉时官方已大规模进行采掘。这里生产的盐质优味美,名气最大。相传乾隆爷只吃茶卡生产的盐,《红楼梦》 中贾宝玉漱口也用此盐。望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我仿佛看到古代各族人民以简陋的生产工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场面,简陋的毡房一望无际, 叮当的驼队逶迤到遥远的地平线……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青藏公路通车前, 这里的莫河牦牛运输队有牦牛二千多头, 将盐及其他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藏等地。
“东方瑞士”
祁连县, 一个地处祁连山腹地神秘又美丽的小县, 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因其境内有雪山冰川,高原雪松,优质牧场,又温差较大,物候酷似西欧的瑞士,人们称之为“东方瑞士”。7月28日上午,我们从茶卡盐湖出发, 向祁连县挺进。 上车前看天气预报,祁连县有冰雪天气,注意防寒。 但我们见太阳大红,天空瓦蓝,也就把预报的提醒没当回事儿。 沿途如茵的牧场, 成群的牛羊,还有骑马放牧的美丽卓玛。这些盛夏的高原景致确如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样壮美, 宛如一些电脑屏保设计的一样叫人心旷神怡。
下午两点左右, 我们在离开冈察县刚刚踏上祁连县境不久时, 只见东北天际黑云翻滚、雷声隆隆,不一会儿就狂风大作、雨雪交加,车外气温骤降,车顶砰砰作响。往窗外一看, 白花花的冰雹把草地都覆盖了,羊群紧紧地挤在一起,牦牛如磐石般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这时,大家才想起天气预报地提醒, 算是见识了高原上的天气如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消融的冰川
站在祁连县城任何一个方位, 都能清楚地看到南边大山顶端处一绺白灰色的东西。当地人告诉我那是冰川,说原来冰川面积很大, 山顶上那大片裸露的黑色石头原来都被冰川覆盖 , 现在就剩那么一点儿了。我再问冰川是啥时消融的,他说好像就这几年或十几年吧。 我们的共识是——— 气候变暖了。 在西宁市,亲朋告诉我,过去青海只有春冬两季, 西宁最热的时候也很凉快, 从不用空调, 而这几年觉得越来越热了,今夏更是热得受不了。在招待我们的酒席上,海鹏哥,一位老西宁,他说夏季开空调就这几年的事儿, 今夏装空调排队走后门都装不上。他一边揩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要服务员把温度调低些。在青海湖,当地导游告诉我, 青海湖面积原来三千多平方千米,现在四千五百多平方千米,几年间增加了一千多平方千米。究其因,相关专家告诉我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导致周围冰川消融之故。
旅游是读无字的大书, 是以亲历亲闻开视野、长知识。 这次旅程尽管匆忙,浮光掠影,但我还是见识了高原之旷美,大西北之丰饶,颠覆了以前对这里的以偏概全,无知无识。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到并确知——— 气候变暖了。 那么,如果任其下去,还有雄伟的祁连山么,还有大美青海么,还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嘛? 人都醉心于大自然风景的优美, 却不知自己是优美风景的破坏者。人的认知困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却不知自己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已严重影响到广袤的大地。
我想,旅游,也是一种打破自身认知桎梏,得见天地,提升大视野的契机。
游青海,此行不虚。
(作者时冬梅系我校图书馆研究馆员,李继高系我校学报编辑部原主任)
大美青海,辽阔壮观。只有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你才真真佩服这句话概括得是如此的精准、到位;只有到过这里,你才深切地体会到广袤、恢弘、壮观这些词的深刻内涵。 到了这里,你定会被一些淳朴、热情的人事所感动 ,短暂的青海一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青海湖畔
七月的青海湖及其周遭, 正是一年中迷人的黄金时段。 碧波浩渺、水天一色、鲜花盛开、牛羊遍野,尤其是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灿灿,芳香扑鼻,煞是迷人。7月26日正午时分,我们一行六人,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二郎镇,在湖边一隅,任和风拂面,白云摩顶。 大家或在湖边戏水,观天上飞鸟,水中游鱼;或在湖边骑马,与牧民一起引吭高歌; 或与来自地北天南的游客交流感受, 讨论行程……不知不觉中已是下午七点。
傍晚的湖边,落日镕金,苍茫浑厚,习习的凉风带着些寒意。大家一边吃烧烤、喝白酒,一边谈论着自己心中的青海。
——— 青海省面积72.23万K㎡,为我国诸省第三,仅居新疆、内蒙之后,比20个台湾地区面积还要大。 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 她4500多K㎡的面积,相当于70余个杭州西湖的面积。
——— 这里有中国第一神山——— 昆仑山。一路上话多讨嫌的李教授抢先发言。她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等桂冠。 昆仑山上的昆仑玉名满天下, 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崇尚膜拜。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儿开采,源源不断地送往内地加工。据考证, 昆仑玉的开采贸易比丝绸之路的开辟要早二千多年 。 假如没有昆仑山,我华夏的历史与文化就不会这样悠久绚烂,假如昆仑山上不产昆仑玉,那她的神秘、她的尊贵不免黯然失色。噢,无怪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发出“莽昆仑”的感叹。同行的叔父,一位毛泽东的崇拜者补充道,并顺口吟诵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青海还是名副其实的 “亚洲水塔”。李教授趁着酒性又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课,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亚洲13条大江大河都发源这里,她们一路奔腾咆哮,滋润着流域的大地,孕育了中亚、东亚、南亚的文明。
—— 还有磅礴高大的祁连山。 年龄稍大,见多识广的叔父来过西宁多次。他说,祁连山对于西北、对于中国,与秦岭一样重要。他不仅储藏着大量的、 众多的优质矿藏,更因其蕴藏了三千多条现代冰川及众多的江河湖泊,调节着西北内陆的生态系统。 假如没有祁连山,风沙将不知怎样地肆虐,大西北内陆将是怎样一幅荒芜、干旱情景?
在此, 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惊险事。那是抵达青海湖的第二天上午八点多,天朗气清,风光无限。 临出发前的间隙,我看见一匹白得耀眼的牦牛在蓝天白云下娴静地吃草, 与它所处的环境显得很是自然祥和,遂想与它合影留念。 谁知,刚一靠近,它就两眼发红发出警告,而我并未理会,且以手势边示意友好边靠近。突然,它发出了低声怪叫,低头就要扑来,吓得我心有余悸地转身跑出去十几米远。 因为它发起攻击的瞬间, 我脑海中忽然闪现出纪录片动物世界里一幅可怖画面: 一群非洲野牛用牴角将一头偷猎的狮子反复挑起又狠狠摔下。我仿佛觉得牦牛就要把我挑起来,越想越觉得后怕……后来,我了解到,牦牛性情凶猛,见生人易怒,这次算是领教了。 尽管一路上在我冒险逞能时, 老婆总拿这事儿挖苦讽刺,但我并不生气,还为自己的有惊无险庆幸呢。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 是我们这次旅行选定的必去之地。 她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湖面清澈,像镜子一样映出蓝天、白云、霞光及明亮的星星,被称为“天空之境”。 人在湖上走,宛在天上游,诱使人们不停地拍照,特别是年轻人。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茶卡盐湖旅游业的开发是近几十年的事。是呀,他是茶卡盐业升级换代的最佳选择, 是国家旅游业大发展结出的硕果。 我附和着。
导游说, 这里盐业开采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史载西汉时官方已大规模进行采掘。这里生产的盐质优味美,名气最大。相传乾隆爷只吃茶卡生产的盐,《红楼梦》 中贾宝玉漱口也用此盐。望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我仿佛看到古代各族人民以简陋的生产工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场面,简陋的毡房一望无际, 叮当的驼队逶迤到遥远的地平线……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青藏公路通车前, 这里的莫河牦牛运输队有牦牛二千多头, 将盐及其他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藏等地。
“东方瑞士”
祁连县, 一个地处祁连山腹地神秘又美丽的小县, 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因其境内有雪山冰川,高原雪松,优质牧场,又温差较大,物候酷似西欧的瑞士,人们称之为“东方瑞士”。7月28日上午,我们从茶卡盐湖出发, 向祁连县挺进。 上车前看天气预报,祁连县有冰雪天气,注意防寒。 但我们见太阳大红,天空瓦蓝,也就把预报的提醒没当回事儿。 沿途如茵的牧场, 成群的牛羊,还有骑马放牧的美丽卓玛。这些盛夏的高原景致确如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样壮美, 宛如一些电脑屏保设计的一样叫人心旷神怡。
下午两点左右, 我们在离开冈察县刚刚踏上祁连县境不久时, 只见东北天际黑云翻滚、雷声隆隆,不一会儿就狂风大作、雨雪交加,车外气温骤降,车顶砰砰作响。往窗外一看, 白花花的冰雹把草地都覆盖了,羊群紧紧地挤在一起,牦牛如磐石般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这时,大家才想起天气预报地提醒, 算是见识了高原上的天气如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消融的冰川
站在祁连县城任何一个方位, 都能清楚地看到南边大山顶端处一绺白灰色的东西。当地人告诉我那是冰川,说原来冰川面积很大, 山顶上那大片裸露的黑色石头原来都被冰川覆盖 , 现在就剩那么一点儿了。我再问冰川是啥时消融的,他说好像就这几年或十几年吧。 我们的共识是——— 气候变暖了。 在西宁市,亲朋告诉我,过去青海只有春冬两季, 西宁最热的时候也很凉快, 从不用空调, 而这几年觉得越来越热了,今夏更是热得受不了。在招待我们的酒席上,海鹏哥,一位老西宁,他说夏季开空调就这几年的事儿, 今夏装空调排队走后门都装不上。他一边揩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要服务员把温度调低些。在青海湖,当地导游告诉我, 青海湖面积原来三千多平方千米,现在四千五百多平方千米,几年间增加了一千多平方千米。究其因,相关专家告诉我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导致周围冰川消融之故。
旅游是读无字的大书, 是以亲历亲闻开视野、长知识。 这次旅程尽管匆忙,浮光掠影,但我还是见识了高原之旷美,大西北之丰饶,颠覆了以前对这里的以偏概全,无知无识。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到并确知——— 气候变暖了。 那么,如果任其下去,还有雄伟的祁连山么,还有大美青海么,还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嘛? 人都醉心于大自然风景的优美, 却不知自己是优美风景的破坏者。人的认知困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却不知自己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已严重影响到广袤的大地。
我想,旅游,也是一种打破自身认知桎梏,得见天地,提升大视野的契机。
游青海,此行不虚。
(作者时冬梅系我校图书馆研究馆员,李继高系我校学报编辑部原主任)